场域与活动:阅读生态的校本建构

2024-04-29 00:00:00方玉春吕燕
关键词:阅读活动

摘 要:以联结的方式打通场景、技术与学科,连通校内外,拓宽场域,组织活动,建构阅读生态。一方面,拓宽场域,创建“小小廊道”阅读中心,开通“e世界学院”阅读吧,打造“绘本阅读长廊”,组建“诗词中的科学”阅读圈,全方位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组织“e学乐玩”“小e领读”“周六,e起读吧”“爸爸陪读”“行走阅读”等活动,多样化开辟阅读路径。

关键词:阅读生态;阅读场域;阅读活动

《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呼吁以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创设多条路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阅读生活。我们尝试以联结的方式打通场景、技术与学科,连通校内外,拓宽场域,组织活动,建构阅读生态,引领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提升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一、拓宽场域:全方位延展阅读空间

面向未来,学校阅读将呈现怎样的空间格局?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校内外空间资源拓宽场域,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这个场域,是能够影响学生阅读行为发生的场域,不仅指物理环境,还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许多因素。我们创建“小小廊道”阅读中心,开通“e世界学院”阅读吧,打造“绘本阅读长廊”,组建“诗词中的科学”校园圈,全方位延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一)创建“小小廊道”阅读中心

“小小廊道”阅读中心是在学校走廊创设的阅读中心。该阅读中心以即刻阅读为指向,融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学习方式,是陪伴学生开展课间活动的好伙伴。该阅读中心的创建,意在使儿童在即刻阅读中积累经验,自主探索,增长见识。

“e起阅读吧”建在每一层廊道的尽头,由楼梯肚改造而成,共有三间,分为低年段“e起读吧”、中年段“共享读吧”、高年段“润心读吧”三大区域。在这些区域,学生可以随手取书,或坐于地毯,或窝于沙发,以最舒适的姿势享受阅读;可以展示自己读过的好书,和同伴们开展交换阅读活动,收获“1+1gt;2”的阅读效果。在这里阅读,学生随时可以借助“墨水屏”阅读器阅读或聆听电子书;可以在“朗读测评机”上检测自己的朗读成果,即刻生成数据;可以在墙壁上的三个电子专栏中展示自己的阅读书单、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开展阅读评价。

“博文多识吧”建在每一层廊道的中间位置,围绕“博文多识”主题,分为“博览群书”“耳闻目睹”“积少成多”“见多识广”四大区域。每个区域内架构了多项信息设备,包含视觉中心、听觉中心和触觉中心。视觉中心,以“阅读空间”为载体,学生可以随手取纸质书、电子书坐于软座自主阅读;听觉中心,以“e起听”课程为载体,学生可以触发音源感应,定向聆听学校提供的“e起听”课程内容;触觉中心,以柔性光能屏为载体,学生可以在光能屏上创意涂鸦,展示自己丰富的想象力。“e起听”课程由多个学科的拓展内容融合组成,全部由学生录制播报,并定期更新。

不仅如此,“小小廊道”学习中心还向学生提供了机器人、VR眼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开展课内外阅读,与机器人互动,借助VR眼镜体验更多的故事场景。

(二)开通“e世界学院”阅读吧

学校开通“e世界学院”阅读吧,为学生开展即刻学习、发展个性特长提供资源,助力学生实现全时空的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主动参与。学生可以自选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从容地把控学习节奏,增强学习效果。

以一年级语文学科暑期阅读课程为例,暑期前教师列出整本书阅读书目和推进计划,并告知学生。在暑期,教师每两周面向学生开展一次阅读指导直播课,家长也可以参与。直播课上,教师先总结学生前两周的阅读情况,展示学生优秀的“阅读记录卡”,随后播放学生优秀的课外读物朗读视频,并提出建议,之后以关键问题导读新的阅读书目,最后对未来两周的阅读提出期望。

在技术赋能上,学校依托“南京市金陵微校”平台、江苏省语音学习系统等平台,借力先进设备技术,即刻生成学习数据,并以数据为引领,即时调整学习方式,助力学生高效阅读。如在一、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江苏省语音学习系统开展阅读前、阅读后的朗读测评;通过数据对比了解学生习得的成果,并为教师个别化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截止2024年3月,参与“e世界学院”阅读吧的532名学生累积学习达41312次。

(三)打造“绘本阅读长廊”

学校以语文学科阅读为统领,借助项目学习的理念打造全学科阅读项目,在一、二年级教室门口打造“绘本长廊”空间,精选了诸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团圆》《如果你到地球来》《彩虹马和黑白兔》《安的种子》等近20本涵盖了性格养成、情绪管理、节日文化、科学启蒙等多个领域的优质绘本,并将这些封面印于教学楼长廊边的墙壁上,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与绘本相关的作者介绍、内容简介、阅读建议。墙壁边设置了阅读软座,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此外,学校还遵循“空间即课程”的理念,根据某个教育主题精选绘本,并从绘本中挖掘各学科融合元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阅读。以一年级推荐阅读绘本《妈妈买绿豆》为例,教师与学生共读后,联结数学、劳动、道德与法治、科学、美术等学科,创设不同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情境,聚焦不同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全学科阅读中提升素养。联结数学学科,创设“想喝绿豆汤”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买多少绿豆?付多少钱?”阅读思考,在阅读思考中学会称重,根据购买的绿豆重量和单价计算绿豆总价,学会扫码付款;如果是现金交易,要学会认识人民币、计算找零。联结劳动学科,创设“煮绿豆汤”的阅读情境,让学生针对问题“如何煮绿豆汤?”上网查找煮绿豆汤的方法,并在父母关注下为家人煮一锅绿豆汤。联结道德与法治学科,创设“绿豆汤溢出锅了”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怎样应对和处理溢出锅的绿豆汤”,了解“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烫伤”“如果被烫伤了,应如何处理”。联结美术学科,创设“如何创作融入绿豆元素的艺术作品”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如何将绿豆汤做成绿豆冰?”“如何种绿豆?”等,观察、记录、交流绿豆汤变成绿豆冰的形态变化过程;了解“液态”“固态”的概念,初步感知液态和固态的体积变化;观察、记录并交流绿豆变成绿豆芽的生长变化过程,体会生命的力量;制作绿豆元素手作,并开展一次班级绿豆手作展。

(四)组建“诗词中的科学”阅读圈

学校借助“智慧校园”平台,组建“诗词中的科学”阅读圈,在语文学科阅读与科学学科阅读间找寻契合点,并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在此阅读圈中,师生可以分享文字、图片、视频,也可以点赞、跟帖评价。

以中秋节主题为例,在中秋节来临之际,科学老师发布了这样一个任务:

优美诗词中也有许多科学知识,请同学们一起加入探索:(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可以吟诵一首,拍成视频,发布到校园圈里;(2)晒一晒这一周的月亮,拍成照片,发布到校园圈里,让大家共同鉴赏中秋这一周的月相变化。

任务发布后,有的学生在不同场景、借助多种方式吟诵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有的学生将一周内月亮每天的变化拍下来,以照片的形式分享到校园圈。在此任务中,学生开始入境,但学科间尚未产生联结。

在中秋节当晚,科学老师做了如下分享:

和同学们分享今晚我在不同时间点用专业设备拍摄到的月亮。仔细观察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留言评论哦!

学生饶有兴致地投入观察,发现“拍摄的月亮颜色不同”。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学生积极上网查阅资料,之后对老师的拍摄作品给予评论,从不同角度对光线、颜色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说明。

至此,学生在观察与探究中得出“月亮的颜色不同,与太阳光有关”的结论。

中秋节第二天晚上,科学老师又追加了一个任务:

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呢?可以用科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学生再次自主查阅资料,给出了“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时44分钟,在‘望’时,月、地、日最接近一条直线,月亮因此也最圆、最亮”“由于月亮转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达‘望’的时间不同,大多在每年的农历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4天或超过15天,这个时间差可能会超过24小时,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四圆、十六圆甚至十七圆的情形”“月亮绕地球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一般‘朔’发生在初一的凌晨或傍晚,所以‘望’(也就是月圆)会发生在十六”等解释,有的还画图进行了辅助说明。

此外,本次阅读活动后,甚至有不少学生向科学老师抛出“除了大大的月亮,一直在它旁边那颗最亮的星星是什么星呢?”的疑问,还有的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木星和圆月同框,上演星月争辉”的景观,有效延伸了阅读。

二、组织活动:多样化开辟阅读路径

学校应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优势,联动家庭、社区资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打造全民阅读的书香新格局。[2]我们打通多学科,联结校内外,通过组织“e学乐玩”活动、“小e领读”活动、“周六,e起读吧”活动、“爸爸陪读”活动、“行走阅读”活动等,多样化开辟阅读路径。

(一)组织“e学乐玩”活动

学校经常会从学科或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阅读主题,使之成为学生阅读探究项目。学校以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查德列举的若干“好项目”标准为参考,精心设计以素养为本位的“e学乐玩”全学科阅读项目,将阅读与学科课程相互融合、跨界、统整,引“水”入“塘”,让学生在表现素养中发展素养。如在2024年寒假来临之前,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发布了主题为“‘动动·读读’过新年”的探究项目,建议学生“阅读一本和劳动相关的书,并在‘校园圈’推荐”“每人学习一项劳动技能,至少坚持7天”“7天结束之后,制作一份劳动技能说明书,并发布在‘校园圈’”“制作完说明书之后,请父母为自己的劳动过程、说明书做评价,评价形式不限”。对于作品说明书的形式,可以是漫画、文字、vlog等,只要涵盖“劳动准备”“劳动步骤”“劳动心得”等必要组成部分即可。

这项涉及语文、劳动、信息科技、美术、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等学科的阅读项目,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寒假结束后,他们纷纷在校园圈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如精彩的劳作瞬间照片、好书推荐图表、劳动感悟、寒假家务小报、劳作记录卡、劳动技能说明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二)组织“小e领读”活动

“小e领读”活动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平台,每两周推送一期学生的阅读成果,主要由“自我介绍”“推荐书目”“阅读分享”三个部分组成。

“自我介绍”,由学生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分享好的阅读经验,充分展示自己“爱母语、会阅读”的素养。

“推荐书目”,由学生推荐自读的一本书,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复述该书的大致内容,充分展示自己“会思考、会表达”的素养。

“阅读分享”,由学生录制视频,展示在不同场景开展亲子共读的过程,可以是听、说、读、写、唱、演等各种展示方式。

(三)组织“周六,e起读吧”活动

学校每月邀请学生和家长走进校园,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从学校发布活动通知,到家长线上报名,再到学校公布参与名单,每一期活动都精心设计。该活动主要由“教师领读”“亲子共读”“自由阅读”三个环节组成。

“教师领读”中,教师为家长和学生领读其中一本书,在阅读前引导大家从封面中获取信息,在阅读中以声音的抑扬顿挫传达语言的作用和力量,在阅读后以关键问题引发家长和学生的思考。

“亲子共读”中,家长和学生分别领读一本书,以各自的视角带领其他人阅读。在越来越多的共读分享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身份会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效果:教师领读更注重提出一个交流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家长领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爱和高质量陪伴的温暖;学生领读更能挖掘配图中的小巧思,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惊喜。多视角的领读,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情感更丰富,内心更充实。

“自由阅读”中,家长和学生在图书馆中自选一隅,或读一本新书,或选择读过的书进行“重复阅读”,投入惬意而温馨的亲子阅读时光。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吃”语言,有效提高了语言能力。

(四)组织“爸爸陪读”活动

学校针对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相对缺失问题,每年邀请爸爸们来校,开展主题为“来自爸爸的陪伴”亲子陪伴活动。活动通常包括“爸爸陪餐”“爸爸陪(运)动”“爸爸陪读”三个篇章。其中的“爸爸陪读”篇章与阅读紧密相关,主要由“陪伴读”“阅读展”“分享记”三个环节组成。

“陪伴读”,由孩子和爸爸一起开展沉浸式阅读,充分享受与爸爸独处的时光。“阅读展”,由孩子和爸爸一起上台,自选形式,展示亲子阅读的成果。“分享记”,是孩子和爸爸以日记的形式,表达各自参加活动的感悟。

(五)组织“行走阅读”活动

“行走阅读”活动是指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启一段又一段智慧的、有趣的行走阅读之旅。目前,我们的“行走阅读”活动主要包括“图书馆阅读”“校际阅读”“社区阅读”三种形式。

“图书馆阅读”倡导师生每周走进学校图书馆之余,能定期走进校外图书馆,开展自由阅读,并将书中读到的新词语、喜欢的句子记录在“阅读记录卡”或自己的“采蜜集”记录本上,每周借助班级“夕会课”向同学展示,并与同学交流。

“校际阅读”,是由学校组织全体师生,或与结对学校开展双线联动的阅读交流活动,或以“双师课堂”的形式共享优质阅读指导课资源,或开展“小手拉大手·悦读伴成长”各年级阅读系列展示活动。

“社区阅读”,由学校遵循“以校为始,以人为终”的理念,组织学生走进幼儿园、养老院,以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带领学生走进儿童福利院、小区开展阅读活动。当然,学生也可以走进周边的科技公司,感受数字化阅读。

在“行走阅读”活动中,学生持续体验不同的阅读方式,大大提升了阅读兴趣,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丰富了体验。

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学校已初步搭建了阅读生态模型,形成了若干可复制的阅读路径,为赋能学生的可持续阅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未来,学校将继续遵循“未来学习观”,将教师发展为终身阅读者、阅读指导者和积极推广者,引导学科教师向阅读指导教师转变,深耕阅读教学研究,指引学生深入探索,乐于表达,在创造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1] 张华.让学生创造着长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169178.

[2] 刘彦芳.以“阅读+”推动学校内涵发展[J].语文教学通讯,2018(9):63.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创设联结:赋能儿童‘创中学’的学科实践”(编号:NJQZ2301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
新观念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之我见
文理导航(2016年36期)2017-02-07 00:55:53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南北桥(2016年12期)2017-01-10 21:36:33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让阅读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鸡汤
考试周刊(2016年24期)2016-05-27 19:17:13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 10:58:16
“有效课外阅读”为“语文素养”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专题书目阅读活动的组织形式探讨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之我见
浅析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创新①
科技资讯(2015年8期)2015-07-02 20: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