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理念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跨学科写作支架,既能丰富高中生的写作体验,又能增添写作的情趣,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诸多的知识元素,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搭建跨学科写作支架。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为搭建跨学科写作支架作准备。
比如,教学《荷塘月色》一课,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搭建“园游会”“美食烹饪家”“气象调查员”和“种植员”四组写作支架。
1.园游会:学生需要担任解说员一职。简单来讲,学生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一处荷花园区,通过观察、整理,撰写“荷塘月色”解说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解说,获得不一样的写作体会。
2.美食烹饪家:学生需要挖掘课文中的隐含信息,比如与荷花相关联的莲藕,及莲藕的烹饪方法,撰写美食方面的说明文。
3.气象调查员:学生需要调查不同天气、不同的时间段的荷塘景色,以此为立足点,开展对比性的写作活动。
4.种植员:学生需要探究荷花的种植、养殖方法,撰写科学小论文。
在搭建支架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探究的时间。在这期间,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其他科任教师请教。通常来说,为了便于记录信息,学生可以提前设计探究记录表,将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标注清楚。
以上述板块“种植员”为例,学生可以设计表格,标明自己需要调查的内容,这样就能让调查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出来,比如,栽种荷花要注意的事项——防虫害、光照、温度等。在撰写科学小论文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等,将荷花的种植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述清楚。
除常规课文可以用来设计跨学科写作支架外,一些经典的古诗、古文等同样可以成为跨学科写作的支点。例如,教学《赤壁赋》,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美术等学科,设计以下几组写作支架。
1.地理调查员: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调查赤壁的具体地理位置、目前当地的风貌,通过描述的方式撰写说明文、调查报告。
2.天才画师:学生结合文章描述的内容,绘一幅风景图,在图中添加自己撰写的现代诗歌,做一名天才画师、诗人。
3.环保专家:学生运用地理、生物等知识,调查目前我国在赤壁这类风景区采取的环保措施,撰写环保方面的议论文。
不难发现,跨学科支架下的写作任务体现在方方面面,学生可以撰写解说文、议论文、说明文,积累写作经验。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体验效果,教师需要结合支架内容设计具体的写作任务,分配好写作时间。
比如,在围绕《荷塘月色》的跨学科写作支架设计任务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分配写作时间。
1.第一周完成“园游会”的写作任务。在围绕某个荷花园区撰写解说文时,学生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解说文,以及它和说明文的具体区别。在写作的时候,学生需要思考什么样的解说语言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比如,一个学生写的解说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雨天的荷花园,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大片荷花,一步一景,犹如人在画中游。古人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高贵圣洁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无论何时,市民都喜欢来到荷花池边上……”这段话既体现了雨天荷花园的景,也交代了周边居民对它的热爱,以及它所象征的意义,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点。
或许学生在初次写解说文时,无法做到流畅、自然。但是,学生经过反复锻炼,写作的水平自然可以得到提升。
2.第二周完成“美食烹饪家”的写作任务。在此期间,学生可以上网调查与荷花相关的美食,了解相关的烹饪流程,撰写美食方面的说明文。
3.第三周撰写“气象调查员”作文,第四周撰写种植荷花方面的科学小论文……以此类推。这样既不会耽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时间,也能满足学生创作方面的需求。
此外,在实际创作期间,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添加新的写作任务。比如,在撰写种植荷花方面的科学小论文期间,学生可以参考曾读过的《昆虫记》,模仿其写作的手法,创作第一人称视角的科普文。文章中,学生将自己比作一株正在生长的“荷花”——“我还很小,但很坚强,我不害怕风吹雨打,不害怕……如果园丁叔叔能让我多晒晒太阳,那就更好了,因为……”这不仅让文章读上去生动活泼,也体现了学生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
由此可见,教师围绕教材内容为学生搭建跨学科写作支架,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启迪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搭建跨学科写作支架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拓展型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增强写作的趣味性。
比如,教学《赤壁赋》一课,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写作支架“地理调查员”,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添加拓展型写作任务——“地理知识编辑小组”,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地理调查:重点调查赤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记录相关数据。比如,赤壁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降雨量充沛……
此时,学生可以重点记录当地的降雨量,以及气候、降雨量对当地自然风光带来的影响。
2.人文调查:调查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比如每年游客的数量,设计一个统计表。
3.书刊制作: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结合地理调查、人文调查等方面的数据,撰写说明文、调查报告,搭配相关的图片,打印彩色文档,将文档装订成册。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的想法,运用不同的文体来描绘赤壁的美。比如在“书刊”中添加散文、旅游日记等,让“书刊”变得更有吸引力。
不难发现,在跨学科写作支架中穿插拓展型任务,能让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也能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并且通过观察生活写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总之,写作既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吸收和汲取的过程。构建跨学科写作支架,不但拓展了写的范围,也丰富了吸收和汲取的范围。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写作体验,又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第十四期教研室重点自筹课题“跨学科视域下高中生写作素养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1JY14-ZB88]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