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4-04-29 00:00:00邢鸿儒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本课课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其教学的关键之处落在思辨性活动、阅读活动与表达活动三个层面。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统领初中语文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乐学善思的良好习惯。基于此,本文以优化初中生语文学科能力为目标,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探究方向,从三个维度出发,浅析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初中是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综合性特征。创设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群,使学生获得全面、充分的锻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三个探究要点出发,深度解析此类任务群的能力培养目标,分层次设计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应用价值

(一)读说融合,形成信息处理闭环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包含阅读与表达两个主体活动。阅读与表达是学生摄入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处理学科信息化为己用的重要闭环。构建此类任务群,能使学生读说能力相融合,养成在阅读中积累观点,在表达中迁移阅读精华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读说习惯能为学生跨学科学习带来长远效益。

(二)思维引领,激发主体探究意识

“思辨性”是该任务群的显著特征。思辨性思维是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思辨性思维水平将影响阅读与写作、表达与交流等模块的学习效果。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统领课堂,能有效引领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一)聚焦阅读任务群,锻炼思辨性思维能力

阅读是学生表达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学生摄入知识的主要方式。将思辨性阅读作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重点,能为学生初步建立思辨性阅读路径,使学生充分锻炼思辨性思维品质,能运用思辨性思维解读文本,分析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的类型灵活设计思辨性思维培养目标。例如,在论述类课文中确立论证思维培养目标,在文学类课文中确立分析思维培养目标,在应用类课文中确立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等等。指向性强的思辨性阅读任务目标能提升任务群与课文的适配性,为学生提供锻炼思辨性思维的条件,促使学生初步养成思辨性思维品质。

例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邓稼先》,本课是一篇纪念邓稼先先生的回忆录,属于文学类课文。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统领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任务群。

(1)情感分析任务:通读全文,找到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描述,分析说明哪些是直观的情感描述,哪些是隐藏的情感线索,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情节分析任务:梳理课文情节,讨论课文一共描述了几件邓稼先先生的事?

(3)形象分析任务:在作者眼中,邓稼先先生身上有着哪些精神品质?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来?

(4)结构分析任务:对比阅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分析两者在行文结构上的异同。本课的行文结构分为几个主要模块?

上述任务群围绕阅读文本向学生发起提问,旨在为学生搭建思辨性思维支架,引导学生思辨性思维向指定方向发散。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度把握阅读文本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情感、情节、人物形象、行文结构等方面深度分析文本内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辨性思维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二)聚焦表达任务群,锻炼思辨性表达能力

将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重点聚焦“表达”,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与写作水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表达”主要分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个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书面表达,帮助学生分析书面表达方面的困惑,渗透书面表达中应用思辨性思维的技巧,设计微写作活动;教师还可以从口语表达的角度出发,围绕口语表达设计思辨性活动,如辩论赛、头脑风暴等。此类活动不仅能将思辨与表达相结合,还能将个人观点与群体思路相结合。学生能在复合型、活动型的表达活动中参与思辨性讨论,锻炼思辨性表达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版八年级的《最后一次讲演》,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阅读闻一多先生激昂热烈的文字,揣摩即兴演讲的要点,揣摩演讲者的意图和语言特征。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辨性表达能力作为重要能力培养目标,为学生创设以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

(1)内容表达:学生速读课文和教师提供的群文阅读材料《爱国赞歌》,小组交流重点内容,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即兴演讲的历史背景。

(2)情感表达: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交织着两种激烈的情感冲突(对爱国斗士的悲痛、赞扬之情和对国民党特务的义愤填膺之情),请尝试用精确的语言总结、归纳这两种情感的内涵,并从课文句段中找到佐证的观点。

(3)爱国精神表达:请结合闻一多先生在课文中提出的话题,就“爱国主义”主题组织语言,参与即兴演讲活动,向大家展示个人对于爱国的观点和看法,自选切入点和演讲方式。

上述任务包含开放式话题、演讲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将思辨性思考与语言表达相结合,形成系统性语言内容。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

(三)聚焦融合的任务群,锻炼综合性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与表达”融合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将学习的重点落在能力融合层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思辨性阅读活动中提炼并积累表达所需的材料,以文本细读的方式积累表达素材,锻炼表达思维;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表达中锻炼思辨性阅读能力,通过思辨性微写作、演讲等任务搭建表达与阅读的桥梁,提升阅读水平。教师还可以设计专题研讨会、组织话剧表演等活动,在综合性学习任务中锻炼学生读说融合的能力。

例如,教学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的《论教养》,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作者对“教养”的观念展开,要求学生能了解教养的来源和形成方式、内涵层面,将对教养的追求当作人生的恒久目标。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要点相结合,创设以下学习任务群。

(1)读写任务:学生阅读课文,圈画重点后,自主提炼关键词和核心观点,撰写逻辑清晰的概括性语段,分层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核心观点。

(2)读说任务: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按照“读——评——读”的顺序开展段落探究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把握重点内容,在评述中生成个性化观点。

上述两个任务分别指向阅读与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相结合的能力。学生能将思辨思考范畴定位在课文内容中,进一步延伸阅读观点,归纳阅读重点,实现阅读与表达的融合。

综上所述,教师在构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时,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阅读”“表达”和“阅读与表达的融合”三个方面。通过分层训练与深度融合,锻炼学生思辨性思维品质、表达能力与综合性学习能力。学生能在此类教学中掌握读说融合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在思辨性思考过程中激发独立探究意识,养成笃学善思的良好学科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甘肃省天水长城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思辨性本课课文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成长(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是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