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学实践

2024-04-29 00:00:00王沁怡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识字汉字文本

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与责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文化的载体却是可见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古诗文、口语交际、习作等各个板块中发掘传统文化因素。在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要努力做传统文化的“摆渡人”,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植入学生的心田。

一、在汉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因此,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应然之举。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隽永的画,都是一首优美的诗。将识字、写字与传统文化结合,不是让教师以说教、灌输等方式进行,而是要让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汉字蕴含的传统文化。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一段历史。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将传统文化与识字、写字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领略到汉字的文化之美。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古对今》,是一首对韵歌,展现了从古至今四季轮换、昼夜交替、万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学时,教师可参考《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蒙学读物,将“识字”教学与“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在诵读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感受、体验到汉字散发的文化魅力。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诵读,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从对汉字的起源、演变的溯源中,领略汉字的传统文化之美。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古”这个字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汉字进行拆分,“古”字上面是一个“十”字,下面是一个“口”字。“十”表示很多的意思,也就是事情很多;“口”表示说话,也就是口耳相传。这个“古”字是一个“会意字”,表示过去的事情很多,但我们看不到了,只能通过他人的口口相传得以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浅显易懂,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字理”,而且能让学生把握“字意”,教学充满了趣味性。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把握汉字的源流、演变、发展。

汉字教学,主要就是识字、写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插图,渗透、融入传统文化。统编版语文教材安排了很多插图,这些插图都具有文化的气息。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发掘其中的文化元素,让插图引领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内容的意境美,给予学生美的、艺术的、文化的启迪。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其中,有反映革命传统文化的文本,如《狼牙山五壮士》等;有反映传统美德的文本,如《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有反映古代故事的文本,如《曹冲称象》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增添了大量的古诗文、小古文,这些文本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友情。教师要深入发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对话。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民风民俗画卷,是我国传统“春节文化”的缩影。教学中,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融入、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春节文化”。本课中的“春节”既有普遍性,也有北京的地域特色。教师从“传统文化”这一视角入手,深入发掘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感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识文本中提及的民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围绕春节民俗,放风筝、抖空竹、吹口琴、贴春联、赏花灯、放爆竹、挂年画、吃饺子、祭祖、拜年等,让学生对“春节”产生许多新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语文文本的“语文味”出发,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老舍文本语言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元宵节的“灯文化”,品味老舍的语言,比如,“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表达的都是“全部都是”的意思,老舍避开重复使用,同一种含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汉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老舍驾驭语言艺术的高超能力。这样的一种语言表达,也更加增添了北京元宵节“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在阅读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需要教师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用民族的眼光去呵护,要让学生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刻。

三、在语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识字写字、阅读教学,而且包括口语交际以及习作教学。在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口语交际、习作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积极语用的教学。其中,口语交际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而习作则是书面语言的表达。在语文教材中,编者还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综合语用教学。在语用中融入、渗透传统文化,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安排了一个“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融入口语交际、习作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口头介绍“你所了解的中华传统节日”,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过节日的情景。比如,同样写“汤圆”,有的学生写的是《调皮的汤圆》,主要写了汤圆的制作过程;有的学生写的是《元宵节的汤圆格外圆》,主要结合“汤圆”的制作过程,写了“汤圆”的来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探寻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要素、创新因素,精心设计研发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路径、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识字汉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