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艺术想象力

2024-04-29 00:00:00陈继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宝黛红楼梦想象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小说教学方法通常过分强调文本分析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想象力的启发与训练。在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的小说教学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的了解,激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笔者结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这一小说的整本书阅读,来谈一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剖析小说语言,培养艺术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当中,才能帮助学生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小说的语言(即人物语言)应该是个性化的语言,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因而,在传统的小说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小说情节与人物分析,忽略对小说语言深度分析。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小说的语言特点,并通过体味语言所具有的味道与形象来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

例如,笔者在《红楼梦》的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特色,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首先,引导学生品味小说中细腻的语言描写。在《红楼梦》这一部小说中,作者对大观园景色的描写堪称一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在这个过程中品味小说语言的韵味。如,对于“翠烟袅袅,绿水悠悠”的描述,笔者让学生在品读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些细腻语言的品味,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艺术追求,他们的艺术想象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激发。然后,笔者引导学生挖掘小说意象的深层含义。在《红楼梦》这一篇小说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品味细腻的语言描写,笔者又引导学生挖掘小说中意象的深层含义。如,针对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这一意象,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在整部小说中的作用,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核。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表现。对话也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亮点,因此,笔者让学生在阅读中关注对话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并且分析这些对话如何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样,学生通过对对话的分析,自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促进他们文学素养的提升。

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红楼梦》这一作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可以促进其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二、扮演小说角色,激发艺术想象力

为了使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在小说里充当角色,能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内心世界,进而启发其艺术想象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可对学生进行一些引导,让他们关注人物的言语、动作及神态,更逼真地再现小说的场景。

例如,在《红楼梦》这一小说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并且详细分析了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这样,学生就对其中的人物角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角色扮演打下基础。然后,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鼓励他们仔细研读相关章节的角色描写,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在学生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强调,在表演时要关注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让学生模仿角色的口吻,尝试还原小说中的对话和情境,并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对角色进行个性化的演绎。这样一来,不同的小组对小说的情节进行个性化演绎,有的小组生动地再现了宝黛初见的场景,有的小组则精彩地演绎了宝玉挨打的情节。在分享环节中,笔者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说一说自己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促进他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以上教学片段中,角色扮演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角色的思想感情及内心世界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把握,学生学会怎样较好地再现小说情境。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个性化演绎人物,这一开放性教学方式启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使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与灵感。

三、分析小说情节,提升艺术想象力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其在小说中处于核心骨架地位,也是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平台。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小说情节进行探究,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挖掘剧情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启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通过推测剧情的发展,学生更加形象地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小说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红楼梦》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巧妙地引导学生聚焦于宝黛之间的爱情纠葛这一关键情节。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情节,笔者首先让学生回顾宝黛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经历的种种波折,明白宝黛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相识源于一次偶然的相遇,而相知则是长时间的相处和交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宝玉对黛玉产生了深深的感情,而黛玉也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心意。但是,他们的相爱之路并不平坦,因为两人身世背景悬殊,再加上当时的家族观念和社会伦理的束缚,使得他们的爱情面临着重重考验。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这一情节对整个故事的影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明白宝黛的爱情纠葛不仅塑造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还与其他人物产生了密切的互动。如,宝玉与宝钗、黛玉与宝琴之间的关系都因宝黛的爱情而发生了变化。接着,笔者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情节进行想象,预测故事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有些学生认为宝黛的爱情最终会走向悲剧,因为他们无法克服现实的阻碍;而另一些学生则持乐观态度,认为真挚的感情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分别支持不同的结局预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有的小组认为,家族和社会观念是阻碍宝黛走到一起的关键因素,因此预测宝黛的爱情会以悲剧收场。有的小组认为,坚信真挚的感情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宝黛最终能够走到一起。

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纠葛情节的分析,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重温宝黛认识、了解、相恋的经过,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剧情。接着,教师请学生分析这一情节在全篇中的作用,让他们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结构。另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已知剧情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对故事结局进行预测,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是高中小说教学中重要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扮演小说中的角色、分析小说的情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了小说的内涵与特征,锻炼了艺术想象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宝黛红楼梦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红楼梦学刊(2020年4期)2020-11-20 05:52:38
从《红楼梦》看养生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学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6:54
打开新的想象力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04
阅读《红楼梦》“宝黛参禅”的感悟
读天下(2019年22期)2019-08-14 02:23:22
《红楼梦》说唱的典故使用与宝黛爱情的民间接受*——基于弹词开篇、木鱼书、子弟书的研究视角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8
别样解读《红楼梦》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0
从信息修辞学看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
尤三姐柳湘莲的关系在宝黛爱情中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