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会昌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2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进行穴位按摩,观察2组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后住院时间、产后疼痛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能够有效缓解初产妇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麻醉质量,并且可以改善新生儿结局,缩短产后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穴位按摩;椎管内麻醉;初产妇分娩;镇痛;新生儿结局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4-0013-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714
分娩疼痛作为临床疼痛等级较高的类别之一,不仅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还会直接影响产妇分娩信心。孕期产妇正处于体内激素分泌不平衡的阶段,对外界所采取的镇痛方式反应更为敏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新生儿健康指数[1]。为对初产妇分娩起到较为显著的镇痛效果,有学者提出了针对孕期产妇进行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干预方案,以保障麻醉质量,改善新生儿结局[2]。国内目前关于此类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会昌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2例初产妇,对照观察穴位按摩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会昌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92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0±5.50)岁,平均孕周(38.00±1.00)周。研究组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9.50±5.50)岁,平均孕周(37.00±1.50)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关于孕产妇HCG激素、B超和月经提示妊娠和分娩征兆,且胎儿胎位为头位,具备顺产条件;初产妇具备基础的语言、认知与感受能力,且临床资料完整;产妇及其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或其他疾病;合并妊娠综合征、严重感染或心肺功能衰竭等病症;试管婴儿或多胎妊娠产妇;临床资料缺失或家属不配合研究。
1.2 方法
2组临近分娩时均需严格注意饮食,进行日常活动。产妇在进入产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以5 mL/(kg·h)的速率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88),密切观察分娩时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做好产后预防感染的护理,包括环境的清洁消毒、床单和卫生垫的更换。
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在产妇临分娩进入活跃期时,观察宫口扩张程度。当宫口扩张达到3 cm时,先经L2、L3或者L3、L4行腰-硬联合阻滞,于蛛网膜下腔注入5 μg舒芬太尼,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2 mL,置入硬膜外管3~5 cm,注入质量分数为1%的利多卡因5 mL作为试验量。观察产妇30 min,若未出现异常情况则可接镇痛泵,保证阻滞平面T10—S5。注意观察产妇疼痛程度及分娩血压、血氧和心率等情况,若麻醉效果减退,可在不影响产妇分娩进程的基础上追加质量分数为0.15%的罗哌卡因5 mL。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进行穴位按摩。产妇临产时会出现规律性宫缩,当难以忍受疼痛时辅助穴位按摩,以达到镇痛效果。按摩时选取关元穴为中心,使用右手掌面顺时针进行,动作轻柔缓慢,力度均匀适中,同时以左手手指按压合谷穴和昆仑穴。要以产妇主观感受调整按摩力度,按摩时间长短根据产妇主观疼痛缓解程度决定。一般按摩在宫缩疼痛时进行,其余时间可采取轻柔抚触,在缓解产妇疼痛的同时,让产妇心理放松,帮助睡眠。
1.3 观察指标
(1)麻醉质量。观察并记录2组麻醉后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采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3]进行分娩后疼痛指数评价,NRS评分采用0~10级标准,评级越高说明疼痛反应越强烈。(2)血流动力学。以麻醉注药完毕为计时开始,对2组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估,包括麻醉前、麻醉10 min及分娩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4]和心率(heart rate,HR)变化情况。(3)临床指标。包括产妇产后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pgar[5]评分。Apgar评分包括肌张力(activity)、脉搏(pulse)、对刺激的反应(grimace)、肤色(appearance)、呼吸(respiration)5项体征,10分为满分,分数越低则表明新生儿患病风险越高。(4)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并记录2组初产妇分娩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肛提肌不适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软件分析研究结果,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麻醉质量比较
研究组麻醉后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产后疼痛指数评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分娩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麻醉前2组体内MAP及HR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10 min及分娩结束后,研究组MAP及HR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分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条件以及女性围生期关注度也随之提升,国内医疗机构逐步增加对于初产妇分娩质量的重视程度,以达到有效改善新生儿结局、保证母婴健康安全的目的。女性妊娠期间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改变,使得初产妇体内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和对麻醉药物的耐受能力下降,不仅会导致多种不良分娩结局,还会影响新生儿健康[6]。为达到降低初产妇分娩风险、提高分娩后恢复质量和新生儿健康水平的目的,分娩期麻醉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针对初产妇分娩多使用一种或几种药物经静脉注射的全身麻醉方式,该方式能够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初产妇中枢神经系统,在麻醉过程中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操作便捷且无污染[7]。李柒妹等[8]提出,虽然静脉全身麻醉方式可以使初产妇在相对舒适的情况下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但静脉全麻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会在静脉注入时引起血管及皮下组织的疼痛,其麻醉可控性也相对较差,麻醉深度往往依赖于产妇的临床表现和麻醉医生的用药经验,静脉全身麻醉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不同产妇的体质选择因素要求较高,从而导致麻醉成功率较低。椎管内麻醉不仅可以阻断机体感觉和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还能增强交感神经的抑制,降低产妇麻醉的应激程度,也可以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增加分娩时产妇下肢的血流量,从而减轻分娩后不良反应。与静脉全麻相比,椎管内麻醉对初产妇分娩后体质的恢复效果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更小[9]。林丽亚等[10]在研究中强调,虽然椎管内麻醉应用风险较小,有助于产后恢复,但起效相对缓慢,对于待产期孕妇的适用性不高,不仅会增加产妇分娩前焦虑情绪,还会降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对于分娩方式和麻醉方案的配合度。针对初产妇分娩可采用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方式,该麻醉方案能够提高初产妇围产期全程的镇痛效果,替代性的临床效果改善可以将使用麻醉药物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穴位按摩是指针对性地对产妇部分主管疼痛、气血的穴位进行反复按触,以刺激机体对于分娩期应激型疼痛做出反应,提高自主疼痛调节能力[11]。王宝红等[12]研究表明,与常规的椎管内麻醉方式相比,辅助进行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缓解因宫缩带来的疼痛,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使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避免麻醉对血液循环和呼吸循环造成阻碍,影响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与此同时,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小个体差异带来的影响,可在达到最佳麻醉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初产妇因麻醉而产生的多种不良反应。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体内MAP及HR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更加平稳,研究组麻醉后恢复质量、体质恢复效果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说明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方案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了麻醉药物对产妇心肺功能的干扰,保证产妇分娩时生命体征的平稳。二者搭配使用,既做到了麻醉时间的延长和充分的肌肉松弛,又减少了麻醉药物的反复静注,避免患者产后因过度抑制而产生不良反应,减小了麻醉药物对于新生儿的影响,对于提高胎儿生长发育健康程度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分娩中使用穴位按摩辅助椎管内麻醉方式,可在改善产妇麻醉后恢复质量的同时,减轻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小麻醉药物对产妇心肺功能的干扰和新生儿体质的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朱骏.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1):149.
[2] 谭艳辉,张培.穴位按摩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产程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5):601-602.
[3] HEIDARIFARD S,FALLAH S,AKBARI S,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atricaria chamomilla aroma on intensity of the labor pain in primparous women in emdadi hospital of abhar in 2013[J].International Pharmacy Acta,2018,1(1):99-100.
[4] 贺晶,闫雪.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0):1709-1712.
[5] 李茂军,吴青,阳倩,等.Apgar评分的再评价:美国儿科学会和妇产科学会“Apgar评分”最新声明简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4):1063-1065.
[6] 陈炯光,吕蕊,吕小倩.初产妇分娩镇痛中应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5):83-84.
[7] 许德明.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初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和产程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26(19):22-24.
[8] 李柒妹,丘卫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临产孕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68-71.
[9] 谢正州,王雪.腰硬联合方式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6):268-269.
[10] 林丽亚,陈爱武,单晓雪.穴位按压镇痛在自然分娩初产妇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2):5144-5146.
[11] 武凤云,孙海霞,邱亚丽.穴位按摩对初产妇产程及镇痛效果影响的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1):2275-2276.
[12] 王宝红,孙金梅,李红梅,等.穴位按摩联合椎管内麻醉在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3):126-127.
(编辑:张兴亚)
作者简介:刘怡宁,女,本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