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礼萍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不同方法具有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14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骨科选取78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给予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密切监测麻醉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围手术期各时段两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平均动脉压(MAP)等组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5min两组均较麻醉前,MAP发生显著下降(P<0.05);起效时间、达到最高平面时间、首剂维持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较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好,更适合下肢手术中老年患者。
[关键词]下肢手术;椎管内麻醉;老年患者;硬膜外;腰硬联合
伴随年龄的增长,机体代谢功能、心血管储备功能等将逐渐下降,耐受力降低,无法及时清理机体内的麻醉药物,为此老年患者行下肢手术时,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至关重要。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常见麻醉方式,根据麻醉部位的不同,又可分为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等,无论采用何种麻醉方式,降低术中风险,尽可能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关键。本研究,重在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常见的两种椎管内麻醉方式加强探究,比较其麻醉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骨科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共抽取78例;所有患者均行择期手术,并于手术前进行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各指标接近正常范围,依据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排除麻醉条件不符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两组,观察组39例,女16例、男23例,年龄63~80岁、平均(72.6±4.6)岁,依据ASA分级,Ⅱ级18例、Ⅲ21例,患者存在合并症情况如下: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分别为9例、11例、14例、5例;对照组39例,女17例、男22例,年龄61~79岁、平均(71.6±5.2)岁,ASA分级情况,Ⅱ级19例、Ⅲ20例,存在合并症依次10例、10例、15例、4例;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所有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以上各项临床指标,经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患者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给予鼻导管吸氧,患者采取侧卧位,尽量选取患侧朝下,麻醉开始前首先定好位置,通常选取L消毒铺巾,用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然后置硬膜外导管,置管深度为穿刺深度+4cm即可,置管成功后将导管固定将患者平卧位,导管给药剂量为2%的利多卡因(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H44020244)10mL和0.5%的罗哌卡因(达卡,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51520)5mL,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及患者自述感觉确定麻醉平面及麻醉深度,可以适量增多罗哌卡因。待患者下肢无痛觉即可开始手术;术中采用阿托品、麻黄碱等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等稳定。
1.2.2观察组给予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入室后给予常规操作,方法同硬膜外麻醉,将硬膜外穿刺针置于硬膜外腔,用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继续进行穿刺,有突破感后停止,观察患者是否有触电的感觉,有则需要调整位置重新穿刺,没有即可进行椎管内给药,通常采用0.75%的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H31022840)2mL+50%的葡萄糖0.5mL+麻黄碱(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H21022412)15mg,注药速度要慢,10s注完即可;然后将腰麻针退出,进行硬膜外置管,将患者平卧调整麻醉平面。
1.3观察指标
(1)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于麻醉前(To)、麻醉5min时(T1)、手术开始后15min(T2)、手术结束后30min(T3)等时段,记录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2)针刺法测定患者麻醉平面,观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达到麻醉平面的时间,并统计首剂维持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与SPO2的组间比较
HR、SPO2等指标,麻醉不同时段差异无显著变化,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麻醉前相比,麻醉后5min患者MAP较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问比较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麻醉效果的组间比较
麻醉效果情况统计见表2:观察组起效时间快,达到最高平面的时间短,且首剂维持时间长,3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具体见表3;组问对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手术类型中,下肢手术包含股骨头置换、股骨骨折、全髋置换、胫腓骨骨折、截肢等,其中胫腓骨、股骨颈等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近几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上升趋势,下肢手术患者与日增多,为有效提升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水平,降低术中风险发生,积极探讨有效的麻醉方式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老年患者来讲,由于全身各脏器的衰老,尤其是肝脏功能的退化,对于麻醉药物的代谢缓慢,对于手术的耐受性下降,给麻醉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也极大的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因此对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采用椎管内给药,极大的降低了术中和术后风险,有利于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由于患者整个手术过程处于清醒状态,也能及时反应身体及精神状态,有利于麻醉师及时做出判断。
依据给药位置的不同,椎管内麻醉存在多种形式,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则为连续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相关报道显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较慢,且时常发生阻滞不全,影响临床麻醉效果,阻滞严重时需更换麻醉方式,增加麻醉痛苦。腰一硬联合麻醉,则是对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的结合,有效组合了两种麻醉方式的优势,其优势表现为:其一,麻醉最高平面低,均可控制在T10之下,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不会影响患者正常呼吸;其二,起效时间短,麻醉给药后可迅速起效,减少了术前等待时间;其三,并发症少。较全身麻醉相比较,椎骨内麻醉能够降低静脉血栓的形成,较其他椎管内麻醉方式相比较,可减少术后呼吸困难、低血症等情况。
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发生衰退,存在较多的并发症情况,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麻醉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术中风险发生几率。国外有报道表明,针对高危老年患者,可采用布比卡因腰麻方式进行下肢手术,其结果显示,该种麻醉方式能够较好的维持患者呼吸,控制循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我国进行下肢手术治疗中,选用麻醉方式则多为椎管内麻醉,且以低节段椎管内麻醉应用较广,随有效稳定了呼吸状态,但对循环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大。
本研究中,排除麻醉禁忌症者,分别给予两组研究对象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麻醉给药后患者HR、SpO2等于各麻醉阶段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可见对呼吸系统的干扰较小;然而,麻醉5min后,两组MAP均出现下降,较麻醉前变化显著(P<0.05),造成该种现象主要是因交感节前纤维发生阻滞,致使血管发生扩张,相对血容量降低,回心血量减少。术中避免患者心肺负担过重,可视患者体征变化,给予麻黄碱、阿托品等。对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起效时间(33±0.7)min、达到最高平面时间(12.6±1.8)min,均较对照组[(11.6±2.4)min、(20.4±5.7)min]短,但首剂维持时间观察组更长[(175.4±15.2)min>(46.6±7.4)min],这与梁波等报道结果相似。两种麻醉方式下,不良反应情况均存在,但观察组的发生概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可见观察组麻醉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椎管内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稳定,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佳,安全性好,更适合下肢手术中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