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徐 敬,陈凯明
(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靖江214500)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环境、社会压力等因素均有密切联系,患者多存在感知觉、认知、行为等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自残、自杀等危险行为,给患者及家庭均带来沉重负担[1]。除药物治疗外,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对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缓解情绪也有重要意义[2]。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亦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以沟通、倾听为主要形式,在护患间建立一个平等、信任的沟通平台,让患者抒发不良情绪,再针对其具体问题进行疏导和帮助[3]。时效激励干预则是通过优秀案例进行榜样引导,并根据患者康复进程中的具体表现及时予以情感鼓励,帮助其坚定康复信念,以更好地配合医护工作[4]。基于此,本院选取96例精神分裂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联合时效激励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危险行为和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5]者;②年龄>18岁者;③初诊者;④知情且同意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智力发育缺陷者;④有药物或酒精依赖史者;⑤合并语言、意识障碍者;⑥依从性极差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8例。常规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18~65(34.23±4.56)岁;病程1~7(4.22±1.05)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中专及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24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19~64(35.01±5.03)岁;病程1~9(4.54±1.12)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7例,中专及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精神状况,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精神卫生相关知识教育,做好环境管理、饮食管理等。观察组实施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联合时效激励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a.入院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等一般情况,并结合患者实际精神症状和心理状况制订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b.根据患者的喜好为其布置舒适的康复环境,维持病房环境卫生,保证温湿度适宜,适当增置患者感兴趣的报刊、书籍等,消除其因陌生环境产生的紧张不适。保证病区及病房安静,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康复、休息空间,保证其睡眠质量。c.每周进行2~3次叙事护理,沟通环境需安静、舒适,让患者尽量放松,以轻松平和的形态进行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引导患者叙述自身状况,包括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内心想法、负性情绪等,护理人员在其叙述期间主要作为耐心的倾听者,适当时间予以患者反馈,让患者处于平等、舒适、可信任的交流氛围。在完成沟通后,护理人员总结整理患者叙述中提到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反馈给专科护士并进行分析,为后续治疗护理提供指导参考,并在下一次沟通过程中从该方面进行疏解,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d.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细致讲解有关疾病的各方面问题,在其可接受的程度下让患者清晰认知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手段,消除其因未知产生的紧张、不信任感。②时效激励干预:a.每周定期组织相似病症患者进行1次院内患友讲座,由专科护士对疾病知识、治疗和护理方案及既往成功病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康复效果良好患者分享经历经验,帮助更多患者坚定康复信心。b.患者治疗及康复期间,多采用言语、眼神等形式进行鼓励,在出现患者能感知到的病情改善后即刻予以赞扬和激励,让患者更有康复的动力和信念。c.干预期间多引导患者家属朋友陪伴和鼓励,让患者能感受到外界支持和鼓励,以拾起重回社会的勇气和信心。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精神症状: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通过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变化,选取焦虑(对当前及未来状况过分恐惧担心)、猜疑(认为有人或既往有人以恶意相待)、敌对性(对他人的仇恨、敌对和蔑视)及定向障碍(对人物、地点以及时间分辨不请)4个维度进行评估,单项计1~7分,分数越高提示该项精神症状越严重。②自尊感及认知功能: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通过自尊量表(SES)[6]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7]评估两组自尊感及认知功能变化。SES包括10个小项,每项计1~4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自尊感越高;MMSE包括时间定向力、地点定向力等7个维度、30个小项,每项计0~1分,总分越高提示其认知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进行评估,选取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健康程度及情绪角色4个维度,单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其生活质量越佳。④危险行为发生情况: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出走、自残自杀、攻击等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并计算其总发生率。⑤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干预3个月后,通过自制问卷评价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问卷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比较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后BPR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PR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SES、MMSE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SES、MMSE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不断加重,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精神分裂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类精神科疾病。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严重的精神疾病,对患者的感知觉、情感及行为功能均有极大影响,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等危险行为,对自身和家属的生命安全均构成极大威胁。目前,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抗精神疾病类药物为主,辅以心理社会支持治疗,以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症状,增强其社会沟通互动能力。部分临床实践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及不信任感均会影响其对医护工作的配合程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形式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加快其精神症状缓解[9]。
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身背景和疾病情况为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其在院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处于安心、舒适的环境中,并通过建立平等、互信的沟通平台,让患者能更好地叙述自身问题和需求,以便于医护人员制订后续工作,同时也能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距离,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0]。时效激励干预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语言激励肯定、社会鼓励支持等多方面激励作用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念和信心,更好、更快地重新融入社会交流中[11]。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BPRS中焦虑、猜疑、敌对性及定向障碍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SES、MMSE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出走、自残自杀、攻击等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说明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联合时效激励干预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部分精神症状,提升其认知功能及自尊感,并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的发生风险。此外,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常规干预更优。人文关怀下叙述护理联合实时激励干预通过结合患者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实际精神症状及心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估,为后续护理干预的方案制订提供更明确的方向,无论环境管理还是心理疏导均能让患者感受更为自在舒适的环境氛围,尽可能消除其因陌生环境带来的不安和排斥,进而能更好地配合临床工作,在其康复进程中起到明显促进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同时,人文关怀下叙述护理联合时效激励干预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扮演倾听、引导的角色,让患者感受到自身和医护人员间的平等,进而容易拉近其与医护人员间的距离,并在后续的治疗及护理干预中更加信任配合,患者对医护工作的了解和满意度也更高;而在有效的心理疏导配合成功案例讲解、医护人员的语言鼓励、家人朋友的陪伴支持等激励作用下,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升其自尊感。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下叙事护理联合时效激励干预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精神症状,改善其认知功能并减少其危险行为,同时能提升患者自尊感,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