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兰
高龄产妇(AMA)指怀孕时>34周岁或分娩时≥35周岁的女性。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教育素质的提高及生育政策的改变,晚婚晚育现象逐渐常态化,高龄产妇在总产妇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由于高龄产妇年龄较大,身体素质下降,心理压力大,阴道收缩能力差,骨骼退行性变化、骨盆的回弹性相对较差,分娩时身体承受度下降,出现难产的风险增大。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主动选择剖宫产,而剖宫产产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产妇心理状态及身体恢复情况,常规护理对产后产妇短期内生活质量无法达到预期的帮助[1,2]。中和医派认为,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产科更应遵循因人因时辨证施治的护理理念,针对孕产妇的不同体质特点及孕产的不同阶段,灵活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以达到减轻分娩痛苦、加快产后恢复的最终临床目的[3]。本研究立足于中和医派理论,将中医穴位按摩、中药泡脚、饮食调护等手段进行标准化系统化整理,应用于临床实践,现研究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来商丘市中医院产科就诊的高龄产妇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38~44岁,平均(41.51±3.37)岁;观察组年龄36~45岁,平均(40.92±4.11)岁。2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①年龄≥35周岁;②孕周在37~42周;③分娩单胎、活产婴儿;④意识清醒,具备正常沟通能力,能独立填写问卷;⑤知情同意,自愿加入。
1.3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②有产后合并症或并发症者;③对治疗、护理极其不配合者;④术前存在严重营养不良者;⑤传染性疾病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常规护理应用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入院的产妇进行入院事项讲解;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明确好医院的陪护制度及日常时间安排;说明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嘱咐产妇及家属阅读并签署住院病员告知书书面指导,一式两份进行存档。 入院后对产妇的身体综合情况进行评估,测量体温、血压,脉搏等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及评估单。对产妇及家属的提问答疑解惑并按时按量进行用药指导、记录体征指标、定时监测产妇宫口,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分娩知识宣教等。
1.4.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具有中和医派特色的中医护理手段,包括:穴位按摩、汤药治疗、饮食指导。
中和医派讲求寻经理气,产前、陪产时及产后为孕妇进行经络穴位按摩以达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行,从而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的目的。嘱咐产妇深吸气,手法与呼吸频率保持一致,温润双手,从产妇下腹部向神阙方向进行推摩;呼气时,从神阙向下腹髋骨两侧推摩,以按揉的手法按摩产妇背部脊柱两侧及腰部穴位。孕产过程中可按揉三阴交、昆仑、合谷、足三里等穴位,缓慢揉推背部、腰骶、臀部,过程中应细心观察产妇反应,即使沟通调整按揉力度,若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时,可按揉内关。
中药药包泡脚,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以黄芪 20 g,白术15 g,茯苓15 g,益母草 15 g,木香 15 g,麸炒枳壳 20 g,厚朴 10 g 为底方进行加减。将中药混合研制成粉末后用纱布包缝制好,放入泡脚桶中,水温40~45 ℃。产妇泡脚时,药液应没过产妇的踝关节,以达小腿处为宜,泡脚时若水温逐渐降低应再加热水,每次泡脚时间控制在40 min左右,每晚睡前1次。
中和医派讲求通过日常饮食调节产妇体质偏颇,针对孕产期产妇特殊生理特点、体质变化、营养要求等,取药之性,借食之味,寓医于食,正好的调节孕产妇的饮食结构。在日常饮食护理中,应以清淡口味为主,尽量少食或不食刺激性口味的食物,可选择热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的食物及优质蛋白类食物。饮食应强调卫生,不可暴饮暴食。可鼓励孕产妇服用红枣、蜂蜜等,日常补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预防产后便秘。产后应根据产妇体质差异及整体状况给予建议,如:气血亏虚者可多食人参、桂圆、鲫鱼汤等;肝郁者可多食冬瓜、玉米须汤、乌鸡汤等。以中医食补方式调理其体质,保证阴阳气血平衡。
1.5 观察指标①分娩疼痛: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VAS将疼痛程度分为0~10不同等级,其中等级越低,疼痛程度越轻,0表示无痛;等级越高疼痛越明显,10分为重度疼痛。②统计产妇的分娩方式。③统计产妇产后出血率。④统计新生儿窒息率。
2.1 分娩方式试验过程中产妇的分娩方式可分为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3种,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最高,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例,%)
2.2 分娩疼痛干预后,2组产妇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P<0.05),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疼痛减轻程度更优。见表2。
表2 2组产妇分娩VAS评分对比 (分,
2.3 分娩结局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产妇分娩结局对比 (例,%)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观念的不断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文化层次得到提升,婚育年龄延迟,城市职业妇女晚婚晚育现象普遍,越来越多的女性推迟了生育年龄,高龄产妇比例呈逐年增长,高龄孕产所带来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增多[4-6]。国内外研究均见,高龄孕产妇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适龄孕产妇[7],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盆腔骨骼包括坐骨、髋骨、骶骨和耻骨之前的连接处会逐渐骨化,形成一个失去固定的盆腔,灵活度降低,失去韧性[8]。对于产妇来说,分娩结束后主要止血方式是通过子宫的收缩来完成的,但高龄产妇自身子宫收缩能力下降,且腹壁松弛度增加,在分娩过程中,体力、宫缩能力较适龄产妇差,且受高龄产妇自身血管舒缩功能降低的影响,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9,10]。而临产后,伴随着宫缩的出现,造成了胎盘的供血量降低,这会使分娩时间延长,造成胎儿在子宫内缺血缺氧的时间增加,分娩时间过长,胎儿滞留时间过长,增加了胎儿的窒息风险,严重者可出现颅脑组织损伤,甚至影响母婴生命。高龄生育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年龄越大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越高,研究可见,妊娠期高血压、重度子痫前期、缺铁性贫血及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高龄孕产妇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相关风险[11]。
近几年,中医独具特色的辨证护理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逐渐崭露头角[12]。中和医派认为,因人因时的按摩护理能够调动产妇一身之气,促进气血运行及经脉顺畅,并能有效缓解分娩造成的疼痛感,同时产后配合补泄手法充分发挥推拿按摩双相调节的作用。传统中药泡脚的方法是以药物刺激为基点,平衡阴阳,扶助正气,加速提高免疫恢复,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亦可帮助产后的不同阶段达到瘀血排泄、通经活血、益气养血等不同目的。有研究发现,中医外治法、中药热敷、艾灸等方式均可促进产妇子宫复旧,且对产褥期感染、产后出血具有一定预防效果[13,14]。黄芪具有益气温阳的补益作用,产后给产妇服用黄芪水,可帮助气血回复,促进经脉气血运行,调节免疫,并对乳汁的分泌起到助力作用[15]。有研究通过临床对照试验发现,中医辨证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高龄产妇的分娩疼痛感,构筑良好的心理建设,优化了睡眠质量,为产妇产后恢复,短期内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一定贡献[12]。
中医妇科学是一个与女性密切相关的,围绕经、孕、胎、产的整个生理病理过程展开的学科,融合了健康、疾病、心理、婚姻、家庭、社会、伦理等多因素,是临床医学中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的学科[16]。本次研究发现,中医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高龄产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护理支持,在心理疏导及分娩指导下,能够有效减轻高龄产妇分娩疼痛,提升配合度,指导产妇合理饮食,确保最佳分娩状态,加快身体机能的恢复[17-19],使得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及专业护理,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分娩结局[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