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燕
儿科临床教学目前正在进行科学反思和探索。过去课堂上使用的知识灌输方法主要侧重于知识的客观传递,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往往忽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同时,也可能会抑制自己独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甚至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等情况。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理论知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的必经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临床思维和整体能力的关键环节。儿科是一门专业性以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难度大,但由于其在实践过程中的特殊性,在平时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工作量大,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学生往往缺乏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再加上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学生往往不敢进行操作,害怕因为操作失误而受到责备[1]。儿科实习期间工作机会很少,实习结束后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技能。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能够提高儿科临床培训效果的方法。床边带教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患者身边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学知识及必备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以及综合能力[2]。凯斯西楚大学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SNAPPS学习模式,包括Summarize(总结)、Narrow(明确鉴别诊断)、Analyze(鉴别诊断对比分析)、Probe(提问)、Plan(诊疗方案)、Select(选择学习问题)6个主要步骤。学生根据某个真实病例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总结、鉴别、复习和应用,培养临床实践以及综合能力[3]。本研究将SNAPPS床边带教应用于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纳入标准:(1)年龄≥20岁;(2)在读学生;(3)整个教学期间缺勤<3次;(4)学生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心理疾病或精神类疾病;(2)未能按时参加考核;(3)有严重的急慢性疾病。研究组男性16名,女性34名;年龄22~24岁,平均(23.20±0.42)岁。对照组男性19名,女性31名;年龄22~24岁,平均(23.57±0.56)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讲授式床边带教方式。教师在查房时在床边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做好体格检查、病史询问、书写病程记录文件以及辅助检查阅读等。并做好主治医生的诊疗分析和诊断记录。之后,去往课堂,教师以演示文稿(powerpoint,PPT)的形式提供患者检查和治疗过程。学生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等情况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教授疾病特点、治疗原则、诊断要点和疾病相关新进展。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学生采用SNAPPS床边带教方法。主要包括:(1)Summarize(总结)。教师科学地总结学生记录的病史和相关体检结果。(2)Narrow(明确鉴别诊断)。教师逐步缩小到2~3种诊断可能性。(3)Analyze(鉴别诊断对比分析)。教师将症状体征、各项检查的结果与课本上所学的疾病种类进行比较,明确疾病的诊断。(4)Probe(提问)。学生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学习。(5)Plan(诊疗方案)。由教师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6)Select(选择学习问题)。邀请学生选择一个与案例相关的问题进行自学。教师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带教,使学生通过临床思维分析疾病,最终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组学生均教学4周时间。
1.3.1 临床综合能力
教学前及教学后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量表评定2组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包括评估判断、抗压能力、应对能力、自我定位、专业发展、交际能力6个维度内容,每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临床综合能力越好。
1.3.2 考核成绩
教学前及教学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考核成绩调查量表评定2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危重处理、护理病历书写6个维度内容,每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考核成绩越好。
1.3.3 教学满意度
在教学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2组学生的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培训形式、理解程度3个维度,每个维度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教学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均数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组学生教学前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分,)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综合能力比较(分,)
2组学生教学前考核成绩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比较(分,)
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分,)
表3 研究组和对照组教学满意度比较(分,)
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导向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符合中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要求。“儿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临床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当前的医患关系、工作压力和工资收入之外,大多数临床医学生轻视“儿科”学习。然而,儿科疾病的发病是紧迫、复杂和多变的,与成人完全不同,在提供病史和体检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儿科医生不仅必须有正确的临床思维,还必须耐心和细致地与儿童家属沟通以赢得其信任。对于医学生来说,他们获得的临床知识主要来自教科书中描述的“典型”和“理想化”案例,只有感性认识,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是临床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可获得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将来正式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4]。临床医学生大多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沟通能力不足、疾病观察评价能力不足、临床实践技能不够、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培养临床医学生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5],儿科学实习是临床医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儿科面对的患儿是14岁以下的儿童,在临床诊疗中患儿通常会存在哭闹不安、描述不清病情以及患儿家长不愿意配合等情况,且儿童疾病病情变化较快,不容易对病情进行诊断[6]。这些问题在刚刚接触临床的医学生实习中更为突出。刚接触临床的学生通常通过床边带教方式进行学习。而传统的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成果并不理想[7]。SNAPPS床边教学方法首次由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提出。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的高级教学方法,可以激励学生根据真实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加强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增进其临床推理和思维表达能力。提高其撰写病例的能力以及识别、诊断常见疾病的能力,以实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标。SNAPPS模式要求学生回顾病史后总结关键信息,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复习应用所学理论知识,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实践的过程中,一个知识点可以关联多个案例,每个案例可以关联相当多的知识点,以便正确分析和识别对患者有用的重要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逻辑能力,加强教学效果[8]。
本次研究中,给予研究组SNAPPS床边带教方法,教学后临床综合能力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本研究与邵晓丽[9]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与SNAPPS模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有关。SNAPPS床边教学法让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儿科常见病例与相关儿科知识点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建立不同病例与相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10],还能够将相同病例联系起来对同一知识点、多个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处理,通过应用分析以及判断等技巧,从科学的角度对各种疾病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及分析能力[11],最终得到疾病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疾病诊治能力及临床综合能力[12]。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升学习成绩。同时,研究提示观察组授课的方法可能更好地提高考核成绩。主要是因为:(1)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问题自行预习课本,并可以通过患儿实际情况、病例图书馆和网络系统地探索资料,最终得到更准确的问题答案[13]。SNAPPS床边教学法还可以创建典型病例,教师讲解学习难点和相关治疗方案,然后通过提出与病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考核成绩,提升学生的成就感[14]。(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扮演好导演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选择病历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补充以及拓展[15]。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具有全面的储备知识,可以将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也会更加努力完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16]。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好的教学满意度。究其原因,是观察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收获感,学生乐于学习,因此满意度更高。此研究结果与伍路[17]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SNAPPS床边带教方法在医学院儿科学教学中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以及考核成绩,且具有较高的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