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双语融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024-04-27 08:36康娟罗敏邓欢王晓昊雷宇杨平蔡大川张大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儿科融合教学模式

康娟 罗敏 邓欢 王晓昊 雷宇 杨平 蔡大川 张大志

2018年,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金课”一词,指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打造符合“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1-3]。《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面向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核心主干课程[4-5]。本科教学质量需时刻保持高标准、高水平,并且符合“两性一度”的要求,需要教师们思考应对策略和实施路径。重庆医科大学传染病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重庆市精品课程,具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良好基础。传染病学教研室迅速做出响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与传统课堂教学无差异的参与式在线学习。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及2019级影像系本科的284名同学均积极参与了学习,完成《传染病学》全部课程并参与考试的同学纳入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2年3—8月,选择重庆医科大学2017级临床本科、2017级儿科本科、2018级影像系本科、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2019级影像系本科共8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且完成平时的测试和期末考试的学生;排除标准:(1)未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2)旷考、申请缓考、留级、考场作弊的学生;(3)未完成平时测试。2017级临床本科、2017级儿科本科和2018级影像系本科共570名学生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2019级影像系本科共284名学生采用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2018级临床本科45名学生,男生22名,女生23名,年龄22~23岁,平均(22.16±0.36)岁,2017级临床本科188名,男生92名,女生96名,年龄22~23岁,平均(22.16±0.37)岁;2018级儿科本科50名,男生16名,女生34名,年龄21~23岁,平均(22.04±0.49)岁,2017级儿科本科206名,男生68名,女生138名,年龄21~23岁,平均(22.04±0.51)岁;2019级影像系本科185名,男生71名,女生114名,年龄20~22岁,平均(21.01±0.19)岁,2018级影像系176名,男生69名,女生107名,年龄20~22岁,平均(21.01±0.24)岁,2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学阶段采用同样的课程体系,因此,与传染病学相关的课程基础水平相当,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给予不同授课方式的情况下,其成绩的对比是有价值的。

1.2 方法

1.2.1 2017级临床本科、2017级儿科本科、2018级影像系本科

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包括病毒性肝炎、伤寒、寄生虫病、败血症、艾滋病等12个章节的理论课和发热待查、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课堂讨论课,所有的课程均由中级及以上教学职称的教师讲授。

1.2.2 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2019级影像系本科

1.2.2.1 学情分析

采用基于设计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师生们进行学情分析,在开课前请试验组的学生及任课教师参与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们对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的学习需求、困难、建议等,了解教师们对于融合式教学的态度、认识以及建议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可能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摸底,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整教学设计、内容和活动。

1.2.2.2 总体教学设计思路

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2019级影像系本科共有病毒性肝炎、伤寒、寄生虫病、败血症、艾滋病等12个章节的理论课和发热待查、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PBL教学3个章节的示教课,其中8个学时数相对较多、采用中英双语教学的重点章节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在线教育综合网络平台继续加强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同时,将部分线下教学转化为线上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2019级影像系本科教学设计框架图

1.2.2.3 教学活动安排

教学活动设计中引入了课程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bridge,objective,preassessmen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BOPPPS)教学模式。

(1)线上自主学习、教师在线答疑

在重庆医科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的前期基础上,教师优化、丰富线上教学资源,线上课程由所有学生同步上线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腾讯直播间、网络平台答疑板块在线引导学生思考、及时回答学生反馈的问题。

(2)专业英语练习

本课程为中英双语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课前及课后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练习,包括中英文教学视频、双语课件、单元重点英语词汇及发音预习文档、拓展文献链接等;通过丰富的线上英文视频、文档等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加强英语浸泡,充分的线上预习、测试、语言练习等为学习、互动和讨论打好基础。

(3)前测、后测

建设课前、课后测试题题库,学生随机抽取题目进行测试,降低了相互抄袭的可能性;通过前测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摸底,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通过后测验收学习成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整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前测、后测的成绩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

(4)线上教学向线下教学转变

将腾讯直播软件和雨课堂教学助手进行有机融合,将线下理论教学环节、示教课程转变为线上的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教师针对线上自主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精讲,同一章节内容所有学生均同步进行学习、互动、讨论,在线实时提问和教师答疑。理论课: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制作幻灯、准备病例等,采用翻转课堂、沉浸式角色扮演等形式,师生、生生展开讨论、互动,教师精讲、梳理课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示教课:采用线上直播教学模式开展示教课,有效利用临床案例,培训学生担任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融入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分析病例,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治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形成性和终末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学业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线上专业知识及英文词汇等预习、口语练习、线上测试、课后作业、翻转课堂参与度、课堂互动、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成绩,线上预习和作业由平台统计学生参与和完成的情况、学习进度、成绩等,直播课堂由老师采用分类评分表的方式对同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比较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的总成绩、英语题成绩分数,并统计≥90,80~89,70~79,60~69和<60分的人数及≥70分、≥90分的学生占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

2018级临床本科(n=45)和2017级临床本科(n=188)、2018级儿科本科(n=50)和2017级儿科本科(n=206)、2019级影像系本科(n=185)和2018级影像系本科(n=176)3个专业的学生分别进行线上专业知识及英文词汇等预习、口语练习、线上测试、课后作业、翻转课堂参与度、课堂互动、团队协作能力等平均总成绩的比较,2018级临床本科和2018级儿科本科平均总成绩及英文题得分均较2017级临床本科和2017级儿科本科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级影像系本科平均总成绩及英语题得分与2018级影像系本科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

表1 2017级临床本科与2018级临床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表1 2017级临床本科与2018级临床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表2 2017级儿科本科与2018级儿科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表2 2017级儿科本科与2018级儿科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表3 2018级影像系本科与2019级影像系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表3 2018级影像系本科与2019级影像系本科学生平均总成绩、英语题成绩比较(分,)

2.2 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成绩分布情况

从学生成绩分布情况来看,2018级临床本科和2017级临床本科≥70分的学生分别为37名(82.22%)和155名(82.45%),2018级儿科本科和2017级儿科本科≥70分学生的占比分别为45名(90%)和182名(88.34%),2019级影像系本科和2018级影像系本科≥70分学生的占比分别为160名(86.48%)和154名(87.5%);2018级临床本科和2017级临床本科≥90分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名(2.22%)和4名(2.13%),2018级儿科本科和2017级儿科本科≥90分学生的占比分别为4名(8%)和16名(7.77%),2019级影像系本科和2018级影像系本科≥90分学生的占比分别为6名(3.24%)和5名(2.84%),各分数段分布见表4。

表4 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成绩分布

3 讨论

近20年来,教学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21世纪初,学生主要通过以电视课堂为主,辅之以网络课堂、电台课堂三位一体的“空中课堂”进行学习。然而,受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手段的限制,这些教学方式多是强调讲师讲授、单向输送,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答疑或解惑,教师得不到及时的教学反馈,教学内容和设计难以做到及时调整和优化,且教师很难去监督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6-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设备的支撑,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大力地发展,其中,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8-10]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结合,能够提供丰富的课程素材,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受众广的特点,拓展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多的院校尝试了使用慕课来保障学生的学习[11-12]。但慕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进行实时互动;无法确保所有学生的完成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设计简单,既没有分类、分层的教学目标分析,也没有针对多种学员对象的需求,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众多学科和不同类别课程的具体要求[13]。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和改进,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将在线教学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小规模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模式是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的趋势[14-16],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地引向深度学习。而我国大力推动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源自慕课的应用,主要指慕课特别是线上课程与线下课堂相结合,通过学生线上异步的自主学习与线下师生面对面的同步学习有机结合开展的教与学[17]。然而,线下课堂教学在某些情况下难以实施和开展。

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hybrid teaching and learning)主要是指融合目前的各类教育教学技术,开展大规模或者小规模的远程、互动、实时教与学。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所不同,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含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混合式教学最大的不同的在于所有师生均同步,且全程参与[18-19]。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多运用直播、教学助手等工具,通过这种同步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学习,其核心是通过课堂实时交互确保教学质量并推动教育公平,确保“实现高质量教育”与“一个学生都不能少”。近年来,甚至有院校推出了全球融合式课堂,利用在线的方式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学生“同上一堂课”[20]。本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具有可重复性、实时性、强制性、互动性、可量化等优势,充分融合线上资源、MOOC、SPOC、翻转课堂、PBL、雨课堂、腾讯会议等教学元素或信息技术,开设融合式教学课程,线上提前预习、前测、互动、答疑,线下课程转变为直播融合式教学,针对线上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讲解、互动讨论、及时答疑,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翻转课堂、角色扮演SP、病案讨论等启迪学生思维,增加互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来看,学生普遍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课堂纪律好、互动环节参与度高,同学总体成绩稳定,较2017级临床本科、2017级儿科本科、2018级影像系本科同学的成绩无下降,其中2018级临床本科、2018级儿科本科同学的综合成绩及英文题得分较2017级临床本科、2017级儿科本科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手段将线下实体课堂转换为线上,融合多种手段、多种元素的实时互动融合式教学能满足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需求。

猜你喜欢
儿科融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儿科专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