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4-04-27 14:14王万军
考试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王万军(1972~),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康保县城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新课标提出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结合社会发展,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坚持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等课程建设理念。文章分别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生活化教育素材的融合、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实践教学活动创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教学实践策略的探究,希望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实现创新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实践;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2-0151-0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为重要基础,体现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在开展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开展三观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人发展和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生活实践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创新意识,为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活动质量提供有效保障,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创新发展。

一、 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一)转变教师理念,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传统教学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多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讲解和经验介绍等作为主要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意识差、动力不足、兴趣不高等。开展基于生活实践理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教师需转变固有思想,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选择贴合学生成长实际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

以《我是独特的》教学内容为例,创新教育理念下开展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对自己特点的阐述、讲解和总结为主,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结合不同的生活实践内容,思考自身特点,实现长远发展。例如,部分学生在阐述自身特点的时候,多以自己的外貌特点为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身兴趣爱好、运动喜好、学习、与人交际、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特点,开阔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自身认知的深度,并通过总结和反思的方式,提高自我肯定的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激励自己不断改进,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学趣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受年龄、性格、成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更加喜爱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教学活动。结合学生这一成长特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运用趣味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实践学习感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以《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与同桌或者本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的方式,说一说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例如,学生们在讨论自身运动爱好方面的特点时,会联想到一些运动趣事,在与同学分享时,能够将自身开心、高兴、愉快的心情传递给他人,激发其他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在讨论各自性格特点时,也会针对遇到“同学之间的矛盾问题”“学习困难”“生活问题”等相同或相似情况,分析各自在思考、分析、处理问题方面的差异,从而通过分享、聆听、交流的方式获取更多体验,具有迁移生活经验的能力,为今后的成长提供更多积极、乐观的引导。

(三)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生活实践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既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要关注教师教育指導作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基于此,应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拉近师生情感距离,营造和谐、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良好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合理创设教学问题,开展共情教育,运用感同身受的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内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或者经验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升生活实践教学活动效率。

以《我很诚实》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诚实”的话题时,可通过认真、用心、耐心倾听学生的实际经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例如,部分性格内向、心思敏感的学生对自己曾经欺骗过父母、家人、同学等的事情心怀愧疚,并且认为那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羞于示人的“可耻之事”,进而存在较大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成长。面对类似上述情况时,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成长中所说过的谎话,做过的错事以及正确面对过去,不断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做法等使学生在被理解的同时,能够获取正确的解决方法,释怀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磕磕绊绊,放下思想包袱,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加轻松快乐地成长。

二、 贴合学生实际,融入生活教育素材

(一)立足学生现状,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其思维、品质、情感等均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可发展特点,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现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和学习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探究活动,逐步促进学生成长,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融入,是实施生活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路径。以《我的家在这里》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达到增强学生爱护环境意识、提高保护环境技能、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等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引入话题:我能为我的“城市”(或者“家乡”)做点什么?学生思考该问题时,可以从自身生活的自然环境、城市卫生、运动器材、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展开。学生在思考美化城市环境、完善生活设施、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具体方法时,还应结合自身日常行为习惯,反思自身缺点和不足,增强对“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人人有责”教育理论知识的认识,为学生在今后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家乡、祖国的热爱,播种“大爱”的种子奠定基础。

(二)关注学生差异,实施有效指导

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性,尊重学生成长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提升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也是实施生活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时,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着眼学生发展需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实施有效指导和引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可实施分层教学活动设计,从教学内容、形式、评价等多方面融入分层设计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以《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活动为例,为了更好地实施道德培养和法治引导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规则意识,教师可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性,选择学生更加感兴趣,能够引起学生重视,深化学生理解和感受的生活素材。例如,开展规则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入“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共同守护”这一活动主题,将学生个体需求和社会规则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通过思考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生活化场景,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针对有篮球运动爱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禁止运动和噪声的场所开展篮球活动,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思考篮球运动场被广场舞队伍“霸占”后做何感想;针对规则意识不强,认为生活中众多规则的存在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等相关错误思想的同学,教师还可结合生活中存在的行人闯红灯、汽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生活化场景,指导学生思考,若自己是上述违反交通规则行为中的受害者,自己还会认为偶尔或者因为自身特殊情况就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吗?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守规则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教师还可引入贴合小学生成长实际的生活场景,例如,很多学生在逛公园的时候会被鲜花吸引,有一种想要摘下一朵花的冲动,并认为花园里那么多花,自己摘一朵并不会有什么影响。针对学生这一想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若每个进入公园的人都摘下一朵自己喜欢的花朵,试想一下,花园中还会有美丽的鲜花吗?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若是每个人都为了走捷径,去踩踏草地,随手丢弃垃圾,随意捕捉池塘里的金鱼,随地大小便,遛狗不牵绳等,公园会变成什么样,还会不会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总之,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教学素材时,应关注学生在思想、成长、需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创设教学情境,全面渗透学科知识

(一)加强技术应用,创新教学情境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在客观上起到了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的重要作用。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感受,促进学生对学科教学活动内涵的理解,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帮助。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开展生活实践教育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内容开展深入思考。

以《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父母对子女的爱与付出制作成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认真观看课件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例如,教师在制作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孩子呱呱坠地,父母没日没夜地悉心照料孩子的吃喝拉撒;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步入幼儿阶段,教孩子走路、说话,陪孩子玩耍;随着孩子步入小学后,父母关心孩子学习,并有可能引发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问题等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将父母对孩子未来成长的担忧,每次训斥孩子之后,自己内心的难过等情绪加以更加形象的展示。学生在学习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会结合其中的情境思考自己与父母的关心,更加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感受生活中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正视父母与自己之间的矛盾。在开展《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不同情境中父母的样子。比如,父母在孩子熟睡后的深夜仍在做家务,在与孩子发生矛盾后独自伤心难过等,使孩子从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父母。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将孩子应该给予父母关心,帮助父母承担家务劳动,心平气和与父母交谈等与父母相处的正确方法融入动画情境当中,给予学生开展生活实践活动的有效指导。

(二)贴合教学内容,丰富情境类别

生活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立足学生实际,还要紧密贴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营造多样的教学活动氛围,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吸收和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情境设计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不同地域、领域、时期等因素,开展交通和通信技术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对比,并结合自身实际经历,感受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同时,感受绿色生活,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形成科学的辩证思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念。以交通方式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年代人们日常出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20世纪70、80年代,一辆自行车承载了一家人的快乐;20世纪80、90年代,川流不息的城市公交车上坐满了赶时间上班的人们;如今,很多家庭有了自己的轿车、出门上班除了坐公交车,还有地铁和出租车,人们出差或者远游时有了火车、高铁和飞机。学生在教学情境的逐步引导下,仿佛开始了一次时光旅行,感受了自己不曾见过的时光,畅想了未來交通的场景,丰富了想象,在感受祖国、家乡在交通与通信方面的飞速发展过程中,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深化了学科育人功能。

四、 加强实践创新,丰富学生实践体验

(一)丰富课内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实践学习,丰富课内教学活动,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创新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心和主体。

以《爱心的传递者》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同学、身边人所给予的关心与帮助,通过分享、倾听、讨论,感受爱与被爱,丰富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加强课外延伸,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具有显著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加强课外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使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增强法治观念对自身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

以《生活离不开规则》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实践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走进社区、超市、书店、商场等场所,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行动展示等开展实践学习,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规则及秩序要求,并体会其重要性。以学生走进超市实践教学活动为例,从学生排队进入超市,进入超市时不得携带背包或者其他禁带物品,在超市中选购商品时,不得在结账前拆开商品包装,对已经放入购物车而又不想购買的物品需要重新放回规定位置,排队结账,在规定出口走出超市等实践过程中,深切感受规则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增强学生对规则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思考缺少了规则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有的人随手丢弃垃圾,影响城市美观;乘坐公共交通时,有的人不遵守排队秩序,插队、拥挤,造成混乱,存在安全隐患;有人故意破坏健身器材、公园座椅等公共设施,影响他人使用等社会现象。学生在开展观察和实践调研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均能起到丰富见识,深化理解,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进而使教、学、做真正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 结论

综上所述,生活实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策略的实施,应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形式、目标等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加强生活教育素材的运用,创设多样化教学情境,丰富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等,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经历,开展对于学科知识的深入思考,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学习感受,真正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做达到有效融合,提升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佳惠.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5):142-144.

[2]王兴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探索[J].学周刊,2022(30):103-105.

[3]周栩汝.回归生活的小学法治教育策略研究[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2.

[4]梁雯.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3):139-140.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