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新课标视域下“融文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4-04-27 04:11林丹
考试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科技跨学科新课标

作者简介:林丹(1987~),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福清市镜洋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教学。

摘  要:信息科技新课标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倡导真实性学习,强调以生为本,注重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和引入多元化数字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灵活而巧妙地把本土文化融入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多样的学习体验,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起到积极作用。文章界定了“融文化”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将“融文化”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意义,分析了“融文化”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科技;融文化;核心素养;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2-0001-04

新课标鼓励积极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倡导在课程中嵌入真实的问题或设置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历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体验信息科技的价值。本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精髓,贴近生活实际,是学习者容易接受的现实情景,具有很强的可感性。将本土文化融合教学,能打开教师们教学的视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而“融文化”是指福建省福清市的本土文化,包括福清地区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特征的独特文化。文章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阐述将“融文化”融合到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 “融文化”的内涵界定

福清是福建省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名字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语中的“永福”“清源”二词,福清简称“融”,“融”字有两层内涵,一是指福清的简称,“融文化”就是指福清本土的文化。福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石竹山梦文化、黄檗文化、南少林文化在这里孕育繁衍;宗鶴拳、佾舞、板凳龙、黄檗煎茶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赓续发展……福清共拥有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习俗、衣食住行、文体技艺等方面,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

“融”字第二层内涵是指融合之意,是指将福清本土特色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有效的融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要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设计要充分挖掘学科内容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和育人因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红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是信息科技课堂中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实践与探索。另外,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盛宴都彰显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也借助科学技术走向世界舞台。因此,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将本土特色文化融入信息科技教学中,让学生从小就有用数字科技传播优秀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二、 “融文化”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科技新课标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找到学生身边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案例,剔除那些空洞的、虚无的表述。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福清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品种繁多的福清美食、源远流长的家乡历史、层出不穷的哲人英贤等融入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这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索欲和创作欲。

(二)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信息素养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大多关注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及情感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结合当地本土文化,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可以促使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传统文化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利用本土文化,推动改革创新

信息科技新课标重塑了课程的学科逻辑,使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方面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对传统的课堂进行改革,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新时代学习者的需求。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参与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另外,将本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各种数字资源引入课堂,能不断地给信息科技课堂注入新活力,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推动信息科技教学的改革创新。

三、 “融文化”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以“融文化”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教学情景是信息科技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学习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深入思考:怎样才能发挥所创设情景的价值,从而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利用福清本土文化创设教学情景,能增强情景的真实性,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闽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乡美景我来画》时,教师可以把2022年福清市文旅局开展的活动引入课堂:为进一步挖掘福清“福”文化内涵,打响“福”文化品牌优势,提升福清文旅知名度,特举办第二届“写福清、画福清、讲福清、游福清”有奖征集活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说:“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所学知识描绘福清美景,为助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增添靓丽的一笔吧!”接着,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资料或视频让学生快速了解福清各个朝代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唐陂、宋桥、元佛、明塔、清寨,这些饱含沧桑与传说的文物古迹,以其独特的美向学生们诉说着福清大地昌盛的人文景观。然后,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之一为例,比如,把画面定格在唐陂的图片中,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主体画面和背景画面以及其他元素,再让学生思考绘制顺序、需要用到的绘图工具。将地方文化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让创作变得真实而有意义,还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地方文化,激发无限的创作欲望。又如,三年级上册《输入故事同分享》一课,可以创设“讲福清名人故事”的比赛情景,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述故事:走在福清市海口镇,我们可以一边吃着松脆可口、香气诱人的福清光饼,一边想象着戚将军英勇抗倭的画面……,讲述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的内容输入到记事本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先烈的故事,也可以在用自己的语言输入文字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合理有效地利用“融文化”来创设情景来,为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感知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创新能力。

(二)以“融文化”突破重点难点,体验创作乐趣

信息技术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理性化、标准化的操作步骤,许多案例及素材对学生来说太抽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大多是机械地操作与模仿,缺乏主动思考与创新的过程,从而导致学生不理解学习的意义,更不能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度思考,利用学生熟悉的本土文化和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来替换教材中的示范案例及学生的操作素材,经过这样的二次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还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使学生体验创作乐趣,培养学生数字化创作能力。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冊《混排图文美版面》一课时,可将教材中《爬山虎的脚》替换成学生熟悉的有关福清美食的文字素材。教师打开文档《福清十佳特色小吃》,接着说:“现在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你能说说文章里的具体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反馈可知,文章内容都是文字,学生没有认真看。接着,教师出示有视觉冲击感的福清美食图片,问道:“你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设计一份新的宣传单,更好地推广福清美食文化呢?”通过抛出这样的真实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然后再把教学重难点巧妙地隐藏在设计要求中:①标题用醒目的艺术字;②在美食介绍中配上实物图片,让人有垂涎欲滴的感觉;③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进行创意版面设计。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课的新知,还能学以致用,创作出一幅幅有创意的作品,为传播家乡文化奉献自己的力量。又如,教学四年级下册《修补图像焕新颜》一课时,可将教材中的素材替换成游福清石竹山的照片,将照片做成一份电子相册,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同学们,相册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吗?学生指出:有的相片倒了,不利于观赏;还有的相片画面中有其他路人等问题。又通过问题“我们可以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让这些照片更完美吗?”引导学生说出最近学习的软件光影魔术手。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哪一个按钮可以实现把倒的照片竖起来,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后,再抛出本课的重难点,出示在石竹山大门合照的照片,画面中大门被拍倾斜了,提问学生:对这种小幅度的倾斜又该怎么操作呢?你认为以哪一条线作为参考线可以纠正画面?要用到软件中的哪个按钮?通过这样步步引导,突破本课难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找参考线来扶正照片,再利用之前学过的九宫格构图法对相片进行裁剪。

在这些教学片段中,教师将“融文化”引入到课堂教学素材中,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也学会了运用信息科技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体验到用信息科技去解决问题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创作的真实性。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及品德情感得到了提升,学生回归了生活,走出了传统课堂纯知识、单技能的怪圈,并且充分发挥了信息科技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展现了信息科技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三)以“融文化”拓展作业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与创新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资源、新闻媒体等去发现与“融文化”有关的活动,将其作为情境引入到作业中,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例如,2023年福清市举行了“践行二十大  讲好侨故事”红领巾讲解员风采大赛,要求讲解员走进福清市地标性建筑或各镇街乡贤馆,对福清红色故事、民俗文化、“侨文化”、爱国爱乡等进行讲解并录制成视频参赛。在学习完四年级下册《制作校园生活短视频》一课时,可以将以上活动引入课堂,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录制视频,积极参加比赛。通过完成作业,不仅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习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再如,学习完四年级上册《制作电子报刊》单元和五年级上册《演示文稿》单元时,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实地拍摄等形式收集素材,共同为福清设计并制作“城市名片”作品,主题可以是风景名胜、红色遗址、人文景观、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这样,学生的作业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延伸到校外,创作过程学生也进一步学习地方本土文化,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因家乡产生了自豪感。

通过将“融文化”融入作业设计中,不仅落实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还传承了红色基因,进一步加强了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养成了运用信息科技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长此以往,他们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加强,信息素养就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四)以“融文化”渗透跨学科主题,提升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要求各学科课程原则上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而“融文化”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各学科知识架起桥梁,使之互相融合渗透。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搜索引擎查信息》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联系语文的一篇课文《丝绸之路》,与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化精神。接着,教师再说:“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福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区域内保存着众多海上丝路文化遗存,今天我们就来探秘‘福清海丝文化,希望同学们踊跃参与,做文化的探寻者和传播者。”在引出这个实践项目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信息课上学到的知识,讨论语文课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或成果展示有哪些可以完善的地方。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得更多的资源,除了写作文、做手抄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视频、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板报、幻灯片、电脑绘画等更丰富的数字化形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在线搜索方式,查找福清与丝绸之路有关的非遗瑰宝,分小组合作各选一项感兴趣的文化瑰宝:如宗鹤拳或佾舞抑或黄檗煎茶道……各组根据所选项目融合各学科知识展开具体研究、整理素材,确定作品成果呈现方式,在与语文、美术、音乐教师的沟通中,初步确定作品展示思路;在信息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制作成电子作品,并辅以介绍文档;最后,在班级展示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作品,完成在线宣传。

学生在基于真实问题的跨学科互动和整合中,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达成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作“探秘福清海丝文化”作品中,理解了福清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与生活链接,促进学生心智成长。同时,帮助学生借助在线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感受信息科技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捷。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将“融文化”应用到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使信息科技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信息意识、体验计算思维,培养学生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及时把握新课标要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课标理念,积极主动地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进行更新,助力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提高文化修养,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之能真正适应数字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车桂莲.信息技术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入小学校园[J].中小学电教,2022(4):55-57.

[3]吴帆.新课标背景下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31-33.

[4]唐冉.面向新课标的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内蒙古教育,2022(11):5-10.

[5]游阿玫.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科技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以“巧用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一课为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5):48-49.

猜你喜欢
信息科技跨学科新课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的陈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