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导思,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2024-04-27 15:41李慈
教育家 2024年10期
关键词:内涵数学知识分数

李慈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把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线索深入学习,不仅有利于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其自主探究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感、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应用意识等十一个方面)。本文中,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知识点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施“以问导思”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层层提“问”,逐步导“思”,培养数感。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层层设问,通过序列化的问题一步步带领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学会剖析问题。在课堂引入环节,笔者从现实情境出发,提出引起学生兴趣的驱动问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了两面大小不同的联合国旗帜,旗帜A和旗帜B的长宽各有什么数量关系?”在正式授课环节,笔者又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结,启发学生思考:“我们之前学习过倍数和分数,还有其他方法能够表达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吗?”由此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思维铺垫,有利于其逐渐理解数学概念,明白“比”的意义,增强对数字的整体感知。

“问”出关联,“思”而有学,建构知识体系。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尤为关键的是知晓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由浅入深的提问策略,通过问题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链,体系化地掌握数学知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和掌握“比”的数学本质,以及它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之初,笔者从学生熟悉的除法概念入手,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是否记得除法和分数的具体含义?有谁能说一说‘比的基本意义?请尝试回忆并阐述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这样的关联性提问之下,学生能有意识地重温除法和分数的相关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比”的概念。待他们清楚了三个数学概念的关系后,笔者进一步引入实例,详细讲解“比”的读法和写法,引导其识别“比”的组成部分。如引入地图、图尺等实物,借由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并解读相关实物中涉及的“比”,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随后自然过渡到“比”的读写规则教学环节。当涉及比值中含有分数时,教师可结合分数的知识点,设计相关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结构清晰的知识体系。

“问”透内涵,“思”以致用,加强应用意识。要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关键在于掌握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灵活运用其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规律。如在教授“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内涵时,可提出问题:“商不變的规律是什么?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借此引导学生回顾并讨论之前掌握的基础知识。紧接着,出示两组数字,如6:8和12:16,启发他们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为何这两个比看起来不同,比值却相同?”,由此引出“整数比”的概念。在这一阶段,可设置相关例题,引导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发现疑惑,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更深入地理解“比”的内涵。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设问引入“最简整数比”的概念。整个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递进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使其扎实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潜移默化地传递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此外,教师还可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实例,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扎实基础。

“以问导思”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开展自主探究,并经由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内涵数学知识分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活出精致内涵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可怕的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算分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