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达
“一个人的阅读史即他的精神发育史。”3—6岁是幼儿掌握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为此,幼儿教师要抓住幼儿期语言、智力发展的黄金期,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及阅读需求,依托“分级阅读”的阅读方式,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发展幼儿阅读理解能力。本文探讨幼儿园通过分级阅读方式,引导和培育幼儿从依赖性阅读向自主性阅读过渡,达到儿童成为阅读主体的目的。
● 幼儿园分级阅读的目的
目前,在幼儿园里的阅读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师提出,为幼儿提供的阅读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阅读水平相匹配、挑选到合适的书是一个难题。幼儿接触到超出其自身理解和接受范围外的图画书时,往往因为无法理解而放弃阅读,对阅读萌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也会逐渐消失;当幼儿教师给予幼儿低于其当前认知水平的图画书阅读时,同样会引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厌倦。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从出版发行、阅读推广、教育培养各环节全面解决分级阅读“是什么”,少年儿童“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 幼儿园分级阅读读什么
分级阅读的核心和难点就是“读什么书”,并非所有的“图画书”都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园孩子,要选择可读性和适读性二者兼顾的图画书。笔者具体从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分别论述。
小班(3—4岁)的幼儿。小班幼儿正处于词汇发展的快速阶段,他们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词汇,且理解词义的能力越来越强,超过半数的三岁幼儿能够使用修饰语,能表达抽象概念,可以流畅地描述和讲述故事,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通常是情境化的,可以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
因此,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书籍应该是故事情节简单、人物不多,且篇幅较短,插图较多,字体较大,有更好的视觉体验,如《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推荐书目中的《全世界最棒的爸爸妈妈》,图书选取起床、做早饭等日常生活情节,讲述关于爱的故事。这一阶段的读物主要是为了满足情感和认知方面的教育,可以选择浅显易懂、易于记忆和吟誦的经典童话、寓言、儿歌、行为启蒙等读物,这些图书须短小精悍、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冗长和复杂。
中班(4—5岁)的幼儿。中班幼儿拥有较大的词汇量和丰富的词汇种类,对阅读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基本认识。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解读成人的话,能够区分人物行为的是非曲直。他们喜爱不同的角色扮演活动,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会主动要求老师按照自身的喜好来讲解,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提出诸如“为什么?”“接下来会怎么样?”之类的问题。
相较于小班,中班幼儿适合阅读有丰富细节的故事书,其中主要是有趣的童话故事和反映日常生活的故事,比如《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推荐书目中的《九色鹿》,故事取材于敦煌莫高窟257窟的壁画《九色鹿经图》,该图画书的情节易懂,故事结尾清楚明了。
图书的图画应占据主导地位,画面的背景环境应是幼儿熟悉的家庭、社会和自然环境,变化不需太多,可以通过情节线索或重要细节来建立各个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应使用简短的句子,句型、句式相对简单且有一定的韵律,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
大班(5—6岁)的幼儿。大班幼儿相较于中班,能掌握更多词汇,可以熟练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能流利地讲述事件或复述故事,能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左右”和“前后”等。大班幼儿已经可以清晰发声并把握一段话的核心意思,有的幼儿已经开始学会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大班幼儿所阅读的图画书可以更为复杂,色彩更丰富,元素多样,并配有适量的文字说明。图书的主题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团队标准推荐书目中的《我的宝石果》,是一本关于财产规则的法律启蒙读物,帮助儿童明白“你的”和“我的”的区别。为幼儿园孩子挑选的图书还需要保证印刷质量高,装订整洁规范,耐磨损,封面坚固耐用,开本大小合适,方便幼儿翻阅。
● 幼儿园分级阅读怎么读
幼儿教师除了指导幼儿“读什么书”,还要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调整和优化阅读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指导好幼儿“怎么读书”,以促进不同年龄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
小班(3—4岁)的幼儿。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联想能力和推理能力有限,更倾向于重复阅读,容易代入故事情节,但他们往往处在盲目阅读阶段,无法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和背景关系,也不擅长理解图像之间的逻辑联系,常常偏向于反复阅读熟悉的书籍。
幼儿教师应重点关注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推进小班阅读活动。学习有序翻看图画书是小班幼儿首要养成的阅读习惯,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跟随老师边翻页边听老师讲述故事,以更好地理解画面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幼儿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倾听和观看是否同步,鼓励他们看完整本书籍,并思考每一幅画面的含义。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某个场景的内容,让他们找到对应的画面。
为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幼儿教师可以创造特定的阅读情境,让幼儿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来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和想象角色之间的对话,并参与到故事情节中,增强其对故事情节的感受。
中班(4—5岁)的幼儿。中班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和分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更愿意与同龄人交流并且重复叙述。然而,中班幼儿还无法观察到图像中人物和背景之间的联系,也无法将内容关联起来,对故事情节缺乏连贯性理解。
幼儿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时可以综合使用朗读、读图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水平。幼儿教师在为幼儿读图画书时要用丰富的语气和感情朗读,以培养幼儿的语感,进而丰富幼儿的词汇和语法,增强其理解能力;读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识别画面的主体、背景和色彩等要素,学习联系前后画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将游戏和阅读相结合,运用手工游戏、表演游戏等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并借此机会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中班幼儿更喜欢阅读。
大班(5—6岁)的幼儿。大班幼儿已经形成自我意识,从完全依赖成人转变为具备一定的自主性,他们能够自行观察或感知事物并做出自我判断、评价和调整。大班幼儿往往更喜欢逻辑性强的故事情节,喜爱通过想象力和游戏来了解世界。
幼儿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阅读、鼓励式阅读及游戏式阅读的指导策略来开展大班阅读活动,引导幼儿自主式阅读,让他们探索自己喜欢的内容,充分进行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去发掘图书中的精彩。
幼儿教师可以改变“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大班幼儿喜欢标新立异和爱提天马行空问题的特点,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在讨论、思考、交流中提升思辨能力。幼儿教师应在大班阅读教学中渗透“游戏化”的理念,发挥大班幼儿具有表现欲及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来加深幼儿对故事本身的理解。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少儿教育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