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读好“四史”

2024-04-27 15:22邢纪峰
新阅读 2024年2期
关键词:四史学史立德

邢纪峰

學史,可知古今;懂史,能明大义。2021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此举旨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深刻领会和传承党在百年奋斗中所铸就的伟大精神。本文所谈的“四史”,又名“新四史”,区分于“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而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每位公民都要学好“四史”,作为肩负“立德树人”主要任务的人民教师更要读好“四史”。

用“四史”武装自己

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正如一间屋子,里面好的东西放多了,坏的东西就会放得少。教师要读好“四史”,用“四史”武装自己的大脑。“四史”既密切关联又各有侧重,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四史”是整体概述中国共产党怎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学习“四史”要统筹推进,以党史为重点,突出各自特点。

通过学史明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通过学史增信,坚定信仰,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自信。通过学史崇德,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职责;崇尚严于律己的品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通过学史力行,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学实干,在教书育人的一线实践中成就一番事业。

用“四史”引导学生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如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主题。在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内涵等方面都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四史”的主题和内容既贯穿于新课标的要求之中,也分布在教科书之中。据统计,教育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共有36篇以革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课文,约占课文总数(302篇)的12%,其中党史素材21篇,新中国史素材8篇,改革开放史1篇,社会主义发展史6篇。如《小英雄雨来》《冀中地道战》均发生在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体现了主人公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黄继光》《青山处处埋忠骨》生动再现了抗美援朝历史;《狱中联欢》《七律·长征》等则描写了革命前辈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革命文化选文主要通过叙述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感悟革命者的爱国情怀和优秀品质,增强认同感和学习愿望。

教师要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应占60%~70%。”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炉,语文教科书下一步修订时会大幅增加体现这三类文化选文的数量。教师如果学好了“四史”,执教这类主题的文章会更加得心应手,有利于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本的内涵及时代背景,有利于文本的解读,有利于准确的设计教学,有利于教学流程的优化。教师搜索梳理大脑里的“四史”知识,可以将其整理为学生学习的“资料袋”或“拓展阅读”材料等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四史”红色基因激活课堂,丰富文本内容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用优秀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用“四史”影响家人

教师有着多重身份,除了要当好老师,也要成为好父母、好妻子、好丈夫。古人曾说:“入幽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庖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教师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对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家训、家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言谈举止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熟悉“四史”的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影响家人,如饭桌上交流、看电视时对时事的探讨、给孩子讲红色故事、亲子共读红色书籍等方式向家人传递“四史”知识,让家人也成为弘扬“四史”的宣传员,引导家人尤其是子女确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洪流中。

用“四史”鼓舞群众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家校社育人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抓手。一所好学校、一群好老师对于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一所学校往往是其所在区域的群众心中的精神高地,乡村学校更是如此,群众对学校和教师大都怀有一种信赖崇敬之情,故而教师理应向身边人和周围群众传播先进文化,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和解说员,带动一个区域内群众精神生态的健康发展。通过“教育进社区”“家长进课堂”“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向周边群众解读“四史”,传播“四史”,从而形成风清气正的家校社合作的育人氛围。文化的辐射和引领可以更好地团结周边群众,促使人民群众增强凝聚力并且坚定不移地紧跟党的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逢盛世,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人民教师读好“四史”意义重大:学史可明理,学史可增信,学史可崇德,学史可力行;学史可武装自己,学史可引导学生,学史可影响家人,学史可鼓舞群众。愿每位教师都读好“四史”,传播好“四史”。

作者系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中心小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四史学史立德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