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丽坤 覃梦岚 梁凯讴
摘 要:中职班主任心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心育工作开展有难度;家长心育意识不强,心育能力急需提升,家校心育合作困难;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欠缺,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缺乏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广西中医学校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探索中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通过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全程关注全体学生,分阶段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关注学生,全方位落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34-06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等文件精神,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教体艺〔2023〕1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针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的问题,提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1]的工作目标。
班級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和最稳定的组织。针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们应当以班级为落脚点,积极探讨中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为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中职学校部分班主任、学生及家长展开调查,从中了解中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依据调查结果,笔者以广西中医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索“三全育人”视角下的中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广西中职学校部分班主任、学生及家长为调查对象,了解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共发放班主任问卷108份,学生问卷1 483份,家长问卷758份,回收班主任有效问卷108份,学生有效问卷1 439份,家长有效问卷749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100%、97.03%、98.81%。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在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笔者以《中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中职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中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等自编问卷展开调查,每份问卷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现状调查。问卷收回后,笔者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中职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结果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结果
1.班主任队伍年轻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08名中职班主任中,有33.30%的班主任年龄为30岁以下;45.40%的班主任年龄为31—40岁;41岁以上教龄较长、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占比不到三分之一。此外,47.20%的班主任带班工作经验不超过三年,即未带满一届三年制中职生;20.40%的班主任有4—6年带班工作经验,即未带满两届三年制中职生;5.50%的班主任有7—9年班主任工作经验;仅26.90%的班主任有十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从职称上看,助教占57.40%,讲师占31.50%,高级讲师及以上仅占11.10%。由此可见,中职班主任年龄趋于年轻化、职称较低,班主任工作年限较短,带班经验不够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操作水平有待提高。
2.班主任重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88.90%的班主任认为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78.70%的班主任非常期待参加与心理学相关的培训,且希望能够学以致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只有45.40%的班主任经常主动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其主要学习途径依次为网络媒体(占比91.67%)、相关培训(占比74.07%)、课外书籍(占比72.22%)和教材(占比57.40%)(如表1所示)。可见,中职班主任十分重视开展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其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3.家校合作困难,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限
在问卷调查中,有50.90%的班主任表示,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大部分家长能理解学生并配合学校工作。结合访谈结果可知,班主任表示有3.70%的家长不能理解学生,也不配合学校工作,而正是这部分家长不配合,导致班主任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此外,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有92.60%的班主任认为,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68.50%的班主任表示,家长有意隐瞒学生过往存在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49.10%的班主任表示,家长不知道如何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见,不管从意识还是从能力来看,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都不容乐观,这也直接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家长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结果
1.家长缺乏责任意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70.00%的中职生家长为初中及以下学历,高中学历占比18.80%,大学以上学历占比11.20%。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家长心育意识的情况,并对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家长心育意识进行相关检验,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职生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情况。结果显示,家长在“如果您的孩子有心理疾病就诊史或存在心理问题,您是否会主动告知老师?”“如果学校老师向您反映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您会如何做?”“您是否会主动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三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2所示),即受教育程度对家长心育意识存在较大影响。其中,针对“如果学校老师向您反映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您会如何做?”,家长选择“我觉得我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学校小题大做罢了”占比较高。虽然74.20%的家长表示会主动将孩子的心理疾病史或心理问题告知班主任,但在班主任反馈学生心理问题时,有1.6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甚至认为学校、班主任小题大做。
2.亲子关系欠佳,家长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了解不深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并不乐观,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状况了解不够深入。有18.00%的家长表示,不清楚自己的孩子进入中职后遇到了哪些心理困扰;16.30%的家长表示,不清楚自己的孩子遇到心理困扰时会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节。在亲子关系情况调查中,父母和孩子对彼此的亲近感及交流情况的感受存在一定差异,有61.80%的家长认为孩子和自己很亲近,但只有56.00%的孩子表示父母和自己很亲近。在孩子与家长的交流情况调查中,有50.20%的家长表示孩子有心事就会跟父母说,13.80%的家长表示孩子有什么事都会说;然而,44.50%的孩子表示有心事会和父母说,只有9.60%的孩子表示什么事都与父母沟通。可见,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来看,父母的沟通意愿更强烈一些,而孩子的沟通意愿稍低。
3.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工作开展情况了解较少,如在“您孩子所在的中职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咨询室?”的调查中,有45.40%的家长表示不了解。在对心理咨询室功能的调查中,有39.00%的家长表示不了解。在对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调查中,仅有20.30%的家長表示会经常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可见,大部分中职生家长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室的功能了解不足,并且缺乏学习主动性。
(三)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通常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节?”的题项中,在1 439名中职生中,仅有5.30%的学生选择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来调节。可见,大部分中职生心理保健意识不足,寻求专业帮助意愿不强。在“当你遇到心理困扰时,你通常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调节?”的题项中,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向父母或其他家人倾诉、向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倾诉、自己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进行调节。其中,有3.40%的学生表示会通过打砸东西或伤害自己来进行调节。可见,中职生心理调节途径多样,但存在消极自我调节方式。
另外,在“你是否会主动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的题项中,仅有9.50%的中职生表示经常主动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58.30%的中职生表示偶尔主动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32.20%的中职生表示不会主动学习心理相关知识。同时,在“你是否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功能?”的题项中,65.70%的中职生表示不太了解;20.40%的中职生表示完全不了解等(如表3所示)。可见,学生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的主动性较差,知识较为欠缺。
表3 中职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的了解情况(N =1 439)
[题号 题项 选项 频率/人 占比/% 1 你所在的中职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咨询室? 有 1 108 77.00 没有 122 8.50 不了解 209 14.50 2 你是否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非常了解 200 13.90 一般 946 65.70 不了解 293 20.40 3 你平时是否会主动了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知识? 会,经常 136 9.50 会,偶尔 839 58.30 不会 464 32.20 ]
三、中职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分析
基于以上对广西中职学校部分班主任、家长及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教育主体、教育过程、教育方法等三个方面。
(一)全员育人协同体系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有87.00%的班主任兼职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还担任教学任务或其他行政工作,每天投入班级管理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仅有21.00%的班主任表示在日常工作中投入学生班级管理的时间为80.00%以上。此外,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也有待提高,79.60%的班主任表示由于自身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难度。在对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从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亲子关系到心育能力方面,都显示出薄弱的一面;在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心理保健的主动性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全程育人机制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精细化
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了解程度的调查中,有63.40%的中职二、三年级学生(以下称中高年级学生)表示对心理咨询室功能了解程度一般;18.60%的中高年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16.00%的中高年级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有心理咨询中心;36.00%的中高年级学生不知道学校是否有关于心理健康的学生社团或协会;将近一半(占比48.30%)的中高年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主题相关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可知,中职学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比较重视新生入学心理检查与入学教育,但后期跟进不足,没有做好进一步宣传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工作,忽略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教育的连续性与过程性,对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性不足,心理育人工作还有待精细化。
(三)全方位育人途径单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待优化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0.40%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18.50%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未在课堂中提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关于所在学校或班级开展过有关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中,仅有19.20%的学生表示“经常开展”,17.90%的学生表示“从未开展”。结合实际情况可知,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相对零散、形式单一,以解决心理问题个案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全方位发展联系不紧密,往往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单一的一门课程、一个主题班会或一次简单的谈话。对此,中职学校急需优化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三全育人”视角下中职学校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首先,班主任要落实工作职责,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强调,“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是重要的育人工作,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教育、引导和援助,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适应岗位、融入社会的能力”[2]。因此,在工作内容方面,班主任要从新生入学心理普查、月度心理报告、心理主题班会、个体心理问题处理与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密切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在工作方向方面,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谈心,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主动联系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学生既往身心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就诊史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方面,班主任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另外,班主任可以主动向家长推荐与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或视频,便于家长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从而推进家校合作,提高育人成效。
其次,要增强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激发家长学习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主动性,提高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期望理论认为,个人的成功经历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我校通过加强家校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对于子女成长的价值,从而增强家长的自我效能感,使其主动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加强亲子沟通,协调亲子关系;从预防、教育到干预,正视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主动告知班主任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时通过专业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最后,要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优势。我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提升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学生学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强调,要对来访者无条件地接受和尊重,而朋辈互助可以发挥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优势。班主任通过选举班级心理卫生员,督促其参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与活动,以提高心理卫生员的素养,充分发挥心理卫生员的朋辈互助优势,提高其朋辈互助能力,进而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全程关注全体学生,分阶段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3]。”不同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与心理需求,中职学校需结合学生发展需求,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校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全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新生入学心理普查结果及学生日常心理动态,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级关注并提供帮助。
例如,针对一年级学生,我校结合新生入学心理测评与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及其对环境适应、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和需要,开展相关心理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与学习生活。二年级学生由于开始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如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且专业课学习压力较大,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压力管理问题、学习问题,以及参加实习前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情绪疏导、挫折教育、实习动员等心理教育。三年级学生大多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学习,面对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并且面临升学或就业的选择,对此,班主任需要与实习单位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如是否适应实习生活;还可以通过线上沟通或到实习单位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此外,结合新生入学心理普查结果及学生日常心理动态,我校将班级学生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关注对象。其中,一级重点关注对象为存在心理或精神疾病就诊史,或者正在服用心理或精神疾病药物的学生,或者心理普查结果显示为可能存在中重度焦虑、中重度抑郁及存在自杀倾向的中重度心理问题学生。针对此类学生,班主任需要加强家校联系,督促家长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动态,必要时及时进行专业就诊,并让学生遵医嘱服用药物,加强安全防护,以防止学生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出走等行为。二级关注对象为心理普查结果显示为可能存在轻度心理问题、轻度焦虑、轻度抑郁的学生,以及因特殊情况需要关注的小团体或问题个案。针对此类学生,班主任可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其进行持续关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心理需求,必要时及时给予帮助;或者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自助、助人,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三级关注对象为全体学生,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与实施。班主任要在学校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以预防为主,面向班级全体学生渗透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使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寻求帮助;同时,针对班级、个别宿舍或团体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关注并有效解决。此外,班主任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板报评比活动、读书分享会、心理主题班会等,使全体学生在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管理情绪,有效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
(三)全面关注学生,全方位落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结构上,我校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全方位覆盖、科学部署、多方联动的全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搭建与完善家校支持系统,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其次,班主任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学会自我调节与主动寻求帮助的良好氛围;最后,与社区、医院密切联系,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及时向专科医院转介需要帮助的学生。
在内容上,要将全面关注与重点关注、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要存在学习问题、人际关系、睡眠或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据调查可知,学习问题占比52.80%、人际关系占比42.30%、睡眠或生活习惯占比36.00%、情绪管理占比35.50%、就业求职占比20.80%、心理适应占比17.80%、家庭关系占比12.20%、恋爱问题占比6.00%、其他问题占比30.40%。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可分小组对班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或个体谈话,针对存在同一困扰的学生,可通过集体谈话、讨论等方式,探讨问题存在的原因与解决办法;针对个性问题,可进行个别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扰与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在我校护理专业的班级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两倍以上,班级管理中女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较突出,尤其在宿舍人际关系方面,偶尔出现小团体相互排挤的现象。因此,在护理专业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尤其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而在中医专业班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较为迷茫,学习动机不足,究其原因在于中医专业学生大多是由家里安排入学的,而非学生自己选择。对此,班主任需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挖掘内驱力。可见,班主任需要全面把握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班级共性问题和学生个性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方式上,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响应《行动计划》“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的要求,中职学校班级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教育中,实现“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我校以建设中医五行德育班主任工作室为契机,依托第二课堂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如我校联合北湖北社區,在校团委及中医五行德育班主任工作室的指导下,组织中医专业和护理专业班级学生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用爱润泽心灵,青春逐光而行”义诊活动。在义诊活动中,学生为居民免费提供测量血压、推拿按摩、身心健康咨询等服务。通过开展有专业特色的义诊活动,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非孤立存在,需要学校和班主任科学设计和实施,将心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使其互融互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结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创设“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心育体系,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凝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4],促进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EB/OL].[2023-04-27].h t t p : / / m . m o e . g o v . c n / s r c s i t e / A 1 7 / m o e _ 9 4 3 / m o e _ 9 4 6 /202305/t20230511_105921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04-07-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0/200407/t20040705_79153.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EB/OL].[2010-09-26].http://www.m o e . g o v . c n / s r c s i t e / A 0 7 / m o e _ 9 5 0 / 2 0 1 0 0 9 / t 2 0 1 0 0 9 2 6 _110090.html.
[4]高兵兵,廖丽娟.“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四川劳动保障,2023(8):110-111.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培育建设项目——“中医五行德育”班主任工作室(项目编号:93)、2023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视角下中职学校‘12345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23B214)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