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作文试题分析的高三写作教学策略

2024-04-27 11:09朱伟萌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考备考高考作文写作教学

朱伟萌

摘 要:基于高考作文命题特征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高三写作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情境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建构以“回归教材,密切教考衔接”为主线、以“关注素养,实践情境写作”为辅线的高三作文教学策略,强调教学中的知识关联与具身情境,在高考备考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教学;高考备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08-04

高考是普通高中課程评价的重要环节,从命题原则到阅卷规范,都对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学科作文命题特征和评分标准,探究高考作文试题与高三写作教学之间的链接点,建构高三写作教学策略,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解写作实践过程,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均在语言实践运用中达成,因此,目的明确的语言实践(写作)无疑能全面呈现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高考作文命题具有明确的考查指向,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特征,对写作教学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下面从审题、立意、构思的写作实践过程探究高考作文命题特征。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从审题看,试题具有言简意赅的特征

这道作文试题文字材料不足30字,表述简洁,核心概念(关键词)明确,分别为“人”“技术”“时间”,不在审题上设置门槛。“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结合前文内容,指“人”本想借助“技术”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因“技术”在“时间”面前迷失了“自我(人)”。

考生根据核心概念,结合“时间的仆人”这一比喻,可以多角度探究“人”“技术”“时间”三者的关系,如“人如何利用技术发展掌控时间?”“人为何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迷失于时间?”“人在技术发展与时间掌控当中有何可为?”等,可谓意蕴丰富,给了考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二)从立意看,试题具有知行合一的特征

核心概念“技术”对接课程标准中“当代文化参与”与“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且明确出现在教科书《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探界者”钟扬》《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等课文中,是对教材的呼应。

与以往给出明确情境的作文试题不同的是,它文字简洁,引导考生联想生活中的现象,并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形成观点,也就是引导考生自创情境并阐释见解。考生的作文立意应融合学科认知和个人社会生活(行为)体验,如题为《借科技之东风,做时间的主人》考场文,从科技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便利的场景切入,表达自己“积极投身科学技术研究,让技术发展丰富时代人生”的愿望,展现出考生较高的综合素养。

(三)从构思看,试题具有“不落窠臼”的特征

以往的高考作文试题,考生只需抓住一至两个核心概念进行写作构思,如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作文题提供的材料是《红楼梦》中众人给园中桥上的匾额题名,写作构思围绕“传承”与“创新”;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作文的主题为“可为与有为”,写作构思可围绕“可为”与“有为”;2020年高考全国Ⅲ卷语文试题作文的主题为“如何为自己画好像”,写作构思围绕“自我成长”即可。这样的题目容易出现泛泛而谈的仿作或是简单二元对立的劣作。而2023年高考作文题三个核心概念的出现,提高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写作构思的过程即思维展开的过程,考生能否找到三个核心概念的关联、能否将三个核心概念放到生活实际当中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能否透过生活现象揭示其关联的本质,反映了考生是否具有“不落窠臼”的思辨能力。

从整个写作实践过程来看,准确的概念分析、合理的情境联想和有逻辑的推理创造均指向具有高阶思维的语言运用表达,即高层级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是高考作文命题的考查指向,为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从2021年起,命题专家在课标卷和新高考卷作文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这一标准(简称“三文”)[1],分别对应“写作内容、行文思路、语言表达”三方面的要求。此后“三文”一直是高考作文评分的总体标准,引导着高中写作教学。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课程标准》)研制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升学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教师理解“三文”标准,从而增强对写作教学和评价的指导。

(一)“文风端正”倡导价值正确、情真意切的写作内容

“文风”即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展现使用者的思想情感及价值取向。

学业质量标准分为五个级别的水平,其中“水平4”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对应“文风端正”的质量描述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情感真实健康”“追求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38等。归结来看,“文风端正”首先要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审题立意准确,内容符合试题要求;再次要真抒情感、真切题意、真有情境,是为“情真意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将“文风端正”置于首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也是评价等级层序的体现,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文风端正”的作文,哪怕“文脉”“文气”有不足,也能获得“中档”得分。

(二)“文脉清晰”讲求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行文思路

“文脉”即文章的脉络线索,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业质量标准“水平4”对应“文脉清晰”的描述为“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在表达时,讲究逻辑……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力求做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思路清晰”[2]38。

就议论文而言,具体表现为行文各段落与立意观点关系紧密,能体现逻辑关联性,且主体段落材料能论证立意观点。如题为《勿让流光把人抛》的考场文,开门见山论述技术使得时间加速流逝,接着描述技术使得人们沦为时间仆人的生活情境,切合试题材料,然后正面阐述了国家及个人利用技术掌控时间的成就,援引例证包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智慧精准天气预报、“数字敦煌”推动者樊锦诗和新型食用菌研发人李玉的事迹等,进而提出对待技术与时间的正确态度。整体文脉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有力,富有思辨性。

(三)“文气顺畅”推崇准确生动、富有意蕴的语言表达

“文气”是语言文字表达所具有的气韵。顺畅的气韵来自“表达准确、生动”[2]38,即合理地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使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准确流畅。如题为《勿让流光把人抛》考场文中的段落:

罗伯特·哈桑感慨道:“技术承诺让我们成为时间的主人,但讽刺的是,我们却成为时间的仆人。”诚如斯言,在技术无所不能的今天,人们动动手指就可以遍覽世间小视频,想吃的东西会变成外卖送到家,要看的电影会被浓缩成超短简介。技术以便捷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在一个个小视频的消耗下,多少人得见朗朗星空?当一部电影只剩下情节的解说,长镜头、蒙太奇这些手法所创造的美又何以为继?我们好像赢得了时间,殊不知却失去了生命中最本质的那份愉悦——再精华的视频,也无法闻见腥涩海风的咸味;再“沉浸式”的剪辑,也无法见到落日朝晖。

该段落通过描述现实生活情境来论述技术使人沦为时间仆人,熟练运用夹叙夹议兼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句式灵活,有节奏感,引用、排比等修辞使用恰到好处,“腥涩海风”“落日朝晖”等词汇表达富有文化意蕴。

三、打破刷题备考模式,构建高三作文教学策略

从上文分析的高考作文命题特征和评分标准,不难看出其在守正创新中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关注核心素养的趋向。

现行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新教材”)全套包括必修两册和选择性必修三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在高一学年完成必修两册的教学任务,在高二学年完成选择性必修三册的教学任务,而高三学年用于高考备考,无配套新教材,容易出现以机械刷题代替备考教学的情况,尤其是高三写作教学,不仅教学内容单一(议论文“一统天下”),而且往往缺少教学情境设计,写作实践均为试题应对,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此,构建以“回归教材,密切教考衔接”为主线、以“关注素养,实践情境写作”为辅线的高三作文教学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一)回归教材,密切教考衔接

1.梳理教材,综合提升写作素养

新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编写中写作与阅读分离的局面,大部分单元为阅读与写作结合的单元,其中单元学习任务(选择性必修称为“单元研习任务”)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设置了真实、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情境,从单元阅读中生发写作任务,并附上简要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借鉴单元选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实践。这样的教材编写,形成了与单元主题相匹配的写作教学序列,并设置题材类型丰富的写作学习任务,有助于综合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如必修教材包括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创作,以及复杂记叙文、事理说明文、议论性文章和综述、演讲词、文学点评等实用性文体的写作;选择性必修教材增加了人物通讯、小说、人物短评、语言鉴赏札记、读书报告等写作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各种题材类型的特征和性质,熟练运用各种题材类型的写作技法,改变高三学年单纯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备考策略,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言语经验,学生促使写出真情感、真思辨、真表达的好文章,而非套式化议论文。

2.联系教材,辨析写作核心概念

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无论如何变化,试题材料长短多寡,都设定了核心概念。同一词语在不同情境中会呈现不同的含义,能否准确辨析核心概念,决定了审题立意的成败和高低。

联系教材来辨析写作核心概念,是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稳妥路径。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作文要求思考“人”“技术”“时间”三者的联系,直接对接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的研习任务:

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那么人们可能会失去什么呢?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捷”准确注释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高考作文试题情境,“人们在获得一些新的东西时,也有可能失去另一些东西”即“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的解疑提示,结合单元写作指导,不难得出把“科技”放在人们生活的广阔“时间”背景中辩证分析的写作立意。因此可以说,新教材为学生的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提供了更为具体、更为熟悉的情境。

3.紧扣教材,形成写作素材图式

积累写作素材是写作教学的共识,在高三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为了扩大学生写作素材的储备量,往往大量印发各类时鲜素材、万能素材,要求学生识记,读素材不读书成了高三学生的常态,部分学生甚至把机械地识记素材视为写作捷径。然而,“识记”是思维的最低层级。一味“识记”而不“思辨”,就无法恰当“应用”素材,由此造成写作的两种弊端:一是文脉不清,素材生搬硬套,无法支撑观点,甚至与观点不统一,文章逻辑松散;二是文风不端,虚话套话多,言不及义,语焉不详。

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认知理论,把新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也称“图式”)是比较有效的学习策略。由此可知,教师帮助学生有效积累素材,形成写作素材图式。新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来选择课文组织单元,学生在高一、高二学年完成新教材学习后,容易形成以新教材单元人文主题为框架的语言材料(写作素材)图式,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新素材,将新素材整合到该图式中,使之与已积累的单元语言材料(写作素材)建立起有机联系,能有效避免学生对写作素材机械识记、胡乱应用。

(二)关注素养,实践情境写作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和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2]4。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写作学习情境,是提升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关键。

1.重视社会情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核心素养体现的首要价值是正确的价值观,即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是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当代社会是学生写作的天然情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时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进行理智分析、是非判断、思辨表达,在语言实践中实现道德自觉,品格内生,树立正確价值观。如布置学生就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盛事,完成时评写作,强调时评的写作技法,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建设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所谓“言为心声”,学生思想积极向上,立志高远,写出的文章自有高格,文风端正。

2.参与生活情境,积极发展个体言语经验

文风端正不仅体现在思想立意上,还体现在言真知、抒真情上,因此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有目的地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尤为重要。

前几年的作文试题通过材料表述为学生设计了模拟真实的情境,而2022年、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需要学生自行结合学习生活经验、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写作,也就是自创情境。有的考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联想迁移,写出的文章脱离情境、内容晦涩。

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境意识,需要让学生有真实生活情境体验。一些学校的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与校园活动绝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门心思刷真题”,这是不利于语文学习的。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利用好校园活动,开展语文实践,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主题征文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分享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生活情境中进行语文实践,积极发展个体言语经验,并获得真实生活情境体验。

3.用好教学情境,针对性地淬炼语言品质

高三学年的语文备考教学以高考各类题型讲练为主,然而倘若将写作作为专门题型来进行讲练,会让学生训练压力过大,从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师要用好各类题型讲练的教学情境开展写作教学。微写作切入点小、篇幅短,特别适合配合课堂讲练进行目标明确、指导完整的写作教学。

如在古诗文阅读题型讲练中,教师可以就诗歌题材知识点设计微写作教学。以咏物言志诗复习讲练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设计微写作预习任务:

请同学们从学过的教材篇目中自选一篇咏物言志诗,围绕“咏物言志”这一关键词拟写不少于150字的文学短评。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通过这一微写作训练,既能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文学点评写作知识,达到练笔的效果;又能引导学生回顾咏物言志诗的相关知识,为后续教学的深入奠定基础。

此外在现代文阅读题型讲练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写作练习内容,随堂进行“感悟型”微写作、“技巧型”微写作、“逻辑型”微写作等训练,通过多写多练,针对性地淬炼语言品质。

“胸有锦绣方动笔,心知泊港始行船”,想要决胜高考,必须有的放矢地做好备考教学。只有洞悉高考作文命题特征,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强调知识关联与具身情境的写作,才能在写作教学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万福成.高考作文文风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23(3):6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5]王宁,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1).

[6]李心雨.文风端正 文脉清晰 文气顺畅:由高考标杆文谈2022届作文后期备考重点[J].广东教育·高中,2022(5).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科质量评价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策略实践研究”(2021ZJY1770)、贺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三真策略研究与实践”(KTLXC015)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高考备考高考作文写作教学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如何指导高三学生应对生物三轮强化训练
新考纲下高考化学试题的新宠——化工流程题
高考备考中要重视“STS”的教学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