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爱
摘 要:教材《化学》(化学与生活-选修1)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能源、医药、材料等,进一步强化基本解题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一目标通常利用“STS”形式呈现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选拔性考试之中。
关键词:高考备考;“STS”;与化学;辨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06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38
一、“STS”与化学的关系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其知识层面广泛涉及自然、生产、生活、科研、资源、环境、新的科技成果等诸多学科的多方面知识。就化学而言,不论是无机化学,还是有机化学,无论是传统材料,还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都是离不开“科学”的指导,少不了“技术”的应用,勿容置疑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回报人类。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化学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对人类解决当今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资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提供了可能的途经。
二、有关“STS”问题试题的特点
(一)科学信息新
注重科学知识,特别是最新科技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结构广
试题以科学、社会、技术为背景,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
(三)社会效用强
试题强调试题内容的现代化、社会化,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质。
(四)考查难度低
“STS”试题与科技发展的前沿相联系,高起点、低落点,紧密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考查的难度一般不大,但有跨学科的倾向,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五)解题方法巧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细微知识点,积累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相关联的化学问题。运用类比、推理、迁移,是解答“STS”试题的常见方法。
三、化学中 “STS” 的知识点辨析
(一)化学与日常生活
1.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2.利用小苏打医治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制作油条时明矾作消毒剂。
3.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4.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道的蠕动,对人体有益。
5.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为了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可以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6.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高锰酸钾,二氧化氯能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7.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地沟油”可用于制备生物柴油,也可以生产肥皂。
8.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食品防腐剂。碳酸钡可用于检查病人胃病所用的钡餐。
9.福尔马林可作食品的保鲜剂。氢氧化铝可作胃酸的中和剂;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10.在长途运输瓜果的过程中有时要用浸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其作用是保鲜。
参考答案(N、N、Y、Y、N、N、Y、N、N、Y)
(二)化学与环境保护
1.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
2.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替代化石能源能改善空气质量。
3.含有重金属的电器废品不能随意丢弃,要分类回收并利用。
4.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水体,应将废电池回收深埋。
5.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含再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液不能随意排放。
6.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7.目前提出的“零碳经济”,即不再向环境中排放CO2,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
8.“雾霾天气”“光化学烟雾”都与汽车尾气排放有关。烧煤就可造成雾霾天气。
9.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使有毒的CO和NO反应生成N2和CO2。
10.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使煤燃烧产生的SO2最终生成CaSO3,可减少大气污染。
参考答案(Y、Y、Y、Y、Y、N、N、Y、Y、N)
(三)化学与工农生产
1.侯氏制碱法的工艺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混合而成。
2.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向海水中加入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3.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4.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石英能导电,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
5.铁表而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氢氟酸具有强酸性,可用于玻璃雕刻。
6.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糖类都是天然的可以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7.利用高纯度的单质硅可以制成光电池,利用农作物秸秆可以制取乙醇。
8.高纯度的硅单质用于制作光导纤维,硫酸铜可以用于游泳池、浴池的杀菌消毒剂。
9.节日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
10.用高纯度二氧化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11.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烧结粘土制陶瓷 。
12.中国古代火法冶铜为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13.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旱情,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用溴化银进行人工增雨。
参考答案(Y、N、Y、N、N、N、N、N、Y、N、N、N、N)。
四、“STS”试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以生产、科技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热点物质为主题或载体,将书本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主要是客观题形式。目前来看,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第一题通常就是考察“STS”与化学的关系。命题载体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环境保护、现代科学术语、时事新闻、最新科技成果、社会热点、生产生活、新材料、毒品、食品、重大纪念日、能源、化学实验等。这类题目通常有较强的综合性,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多,看起来起点高,实际上落点低,只要认真审题,把握关键,吃透信息,注意细枝末节,则不难得解。
参考文献:
[1] 化学选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侯爱静. 高中化学跨学科教学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3 .
[责任编辑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