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措施研究

2024-04-27 08:47陈峰
考试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创造力高中语文策略

作者简介:陈峰(1982~),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摘  要:创造力是个人乃至人类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使学生超越常规思维的束缚,冲破现有认知的局限,以大胆而奇特的方式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参与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提出引入求异思维创新教学设计,变换提问主体鼓励加工文本,阅读激发想象力打破定式思维,戏剧改编激发创造热情等策略,以期为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造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2-0065-04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为解放个体的心灵,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和思维,成为具有活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全新个体,教师应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融入高中语文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发散思维、变换思路分析问题,助力学生成长。

一、 高中生心理特点

(一)智力水平接近巅峰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思维认知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注意力较为稳定,面对喜欢的事物能够长时间地投入其中,观察能力相比以往得到大幅提升,能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推测事物的特征,保证观察活动的目的性、全面性。高中生在思维认知上初步完成了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对抽象事物的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客观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适当融入直观经验而深入理解事物特征。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角度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判断问题,喜欢与他人争论以及表达自身的想法。

(二)情绪波动明显

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为剧烈,容易提振精神,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容易因挫折和打击而萎靡不振。喜爱探究未知事物,能够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探究活动,行为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在处事的信心、果断性和自制力方面有所提升,但仍然会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性格特征逐渐外显且趋于稳定,部分学生呈现外向型性格特征,对外交流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强,另一部分学生则呈现内向型性格特征,较为安静,遇到问题倾向于独立思考解决。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义

(一)推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新课标强调在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对未知世界时刻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由此可知,培养学生创造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推动建立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满足学习发展需求

创造力对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可为写作活動提供独特的思路和视角,使文章内容更具吸引力,思想内涵更加深入人心,也可为文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解读视角,学生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特殊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为口语表达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策略,使自身提出的观点更容易被人接受,能够更容易说服他人。此外,创造力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能够运用独特的思维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脱颖而出,为高中生未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推动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使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关联知识,深化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感受,在整理旧知识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丰富语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引入求异思维,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保证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机械性地记忆所学知识,而是生动地思考与饱含热情的创造。传统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较弱,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难以得到提升,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时刻保持对学习活动的热忱,在最佳的情绪状态下探究语文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将求异思维引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式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相近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异,或是以提问形式鼓励学生从其他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看待问题,探索“正确答案”,学生可结合问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交换思想,用具有创造性的问答活动培养创新性思维。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利用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求异的参照物,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因生活经验、情感感受力、看待事物的视角差异而产生不同认识,在集体讨论中整合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运用创新性思维分析问题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祝福》为例,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内涵,感受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塑造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导入阶段结合故事发展进程以及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变化趋势绘制人物形象图片,围绕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来看,这三张图片当中描绘的是同一个人物,大家观察图片细节,不同图片当中的人物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从人物的头发、衣着、年龄、脸色、神态、表情等细节深入分析人物,并相互交流讨论,某学生回答:“第一幅图片中人物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内心是富足,快乐的,第二幅图片中的人物明显情绪有些低落,第三张图片中人物的麻木,从神态中能够体会到其内心的悲伤与痛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文章,引导学生结合祥林嫂的境遇体会人物肖像的变化特点,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运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表现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人物的悲惨境遇呢?”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感受,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另辟蹊径,尝试从其他角度描绘祥林嫂的悲惨境遇。

部分学生提出从住所描写人物变化,由开始时的居住环境,再到后来被周家辞退后的生活环境,最后是成为乞丐时的生活环境,从生活环境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变化。其他学生提出用周围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反映祥林嫂生活环境的变化,刚开始在周家做工时周围人一团和气,相互之间往来正常,在祥林嫂失去丈夫和孩子之后,初时人们还担忧她,听她分享悲伤,但却在背后讲她的不是,到最后旁人对她再没有了同情,只觉得她疯了,说她不守妇道。教师以板书形式记录学生的创新性看法,引导学生分析各个创新性写作思路的优缺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二)变换提问主体,自行加工文本,创新思维方式

学思结合方能学有所得。学生在理解、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重视问题的应用,适时设问帮助学生打破束缚思维的枷锁,真正由疑入思,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解答疑惑,拓展思维,用全新的视角看待所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问,“语句是否能否进一步优化?情感表达方式是否有更好的选择?”自主设问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加工语文文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师说》为例,文章为议论文,为了让学生理解韩愈立论的方式,体会文章的思想意义,课上教师主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当时的社会环境会出现‘耻学于师的风气,韩愈在文中是如何驳斥这种观点的,以怎样的方式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学生再结合问题阅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思想内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提问:“我们非常清楚尊师学习的重要性,但如果我们要驳斥韩愈的理论,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梳理文章中韩愈提出的观点以及论证观点的方式,尝试从全新视角入手分析师与学之间的关系,驳斥韩愈的观点,创新思考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自主提问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独立思考分析驳斥韩愈理论的关键点:“韩愈提出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要强,是否能列举反例指出论点的错误?”“韩愈在文中用‘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爱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做比较论证观点,怎样打破这种论证?证明观点中存在的错误?”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问题,各小组成员之间就问题交换意见,深化对议论文特点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三)阅读激发想象,打破思维定式,创意表达思想

想象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石,高中生的情感思维活动丰富,如何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入手,自然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为此,教师应当从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入手,在阅读、品评和写作活动中有意加以引导,使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力,打破惯性思维和旧有事物的定论,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法,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手法,突破已有的思维框架开展写作活动,在写作中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他人的眼前。为实现预设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贴合的阅读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观察现实生活,感受情感的价值,唤醒学生创新和表达的欲望,为写作活动的展开做准备。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引导和自由发挥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写出富有独特个性和思想的优秀文章。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六国论》为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设问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苏洵认为战国时七国争霸,六国之所以破灭,‘赂秦是主要原因,大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思考,这种说法对还是不对呢?”课上学生充分发揮自身想象力,阐述赂秦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分析赂秦与六国灭亡的原因。此时,教师介绍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苏洵所写文章背后的劝谏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带领学生一同分析文章中臣子为劝谏君主而采取的策略,体会在故事中蕴含的创新性思想,并引发学生的思考:“电视剧中常说伴君如伴虎,何况臣子要向统治者提出谏言,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你身处古代朝堂,要向皇帝提出谏言,你会采取什么样的谏言方式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尝试从君主的角度出发提出谏言,不断探究求异的思维方式,写出富有个性的、独创性的文章。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作文,互相交换意见分析问题,了解其他人在写作上的创新性思维,进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注入优势动力。

(四)自行改编戏剧,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造热情

戏剧是高中语文教材文章的一大类,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对于创作者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戏剧本身具有一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沿主要矛盾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授课中引入戏剧,在帮助学生了解戏剧文学形式的同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中故事矛盾的发展历程,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特点,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合理改编戏剧故事情节,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雷雨》为例,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深化学生对戏剧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为此,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绎戏剧中的经典片段。在开始表演之前,为让学生把握戏剧角色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从戏剧中人物对话中的关键要素入手,揣摩语言空白和潜台词的含义,并在脑海中想象人物对话时的神情、动作和语气,实时演绎戏剧内容,诠释人物形象,提高创造性想象力。

《雷雨》中周朴园前后的表现可以说是割裂的,他的语气、行为、内心想法也随着故事的发展而改变,为让学生把握周朴园在情感上的矛盾,教师可指导学生改编戏剧第二幕“客厅相遇”的故事,创新情感表达形式,考查学生对人物语句情感的理解情况。部分学生创新写作思路,用小说文体改编戏剧故事,以第三人称形式客观描述人物的情感发展脉络,创新性地运用环境描写反映情感变化过程,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部分学生变换思路,在戏剧中加入“我”的视角,从旁观者的视角讲述故事,以记叙文形式改编文章,变换视角观察戏剧内容,梳理故事发展进程中的情感变化脉络,改编活动调动了学生参与培养文学创作的热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主要冲突矛盾猜想戏剧中人物的结局,结合猜想和戏剧特色语言创作戏剧结尾,进而在自由的创作中深入体会戏剧的思想内涵,助力学生创造力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正视创造力的发展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结合语文文本特点设计特色化的可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活动,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并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文化接受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在阅读与写作活动搭建的舞台中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展现与他人个性化、差异化的思维和实践成果,促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丹萍.指导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语文思维品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8):28-29.

[2]杨杰.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公关世界,2021(12):148-149.

[3]魏荣葆.以创造诠释“青春的价值”——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活动探索[J].基础教育课程,2020(20):5-10.

[4]陈小雄.高中生求异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9):11-13.

[5]王娟.学生视觉下高中语文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21):249-250,253.

[6]高丽娜.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9):46-48.

猜你喜欢
创造力高中语文策略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