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设学习情境突破难课文教学

2024-04-27 11:17张思颖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特设新鲜感资料

张思颖

在语文学习中,难课文自身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至少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攻克难题的方法与毅力,可见难课文又是学生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对于小学生来说,难课文的难体现在难进入、难理解、难深入、难应用等方面。教师在难课文教学中,针对难课文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难点特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能够达到突破难课文教学的目的。

一、特设统整资料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那些写作年代比较早甚至很久远的课文,与当下学生之间存在很明显的距离感,正是这种距离感导致学生觉得很难进入文本阅读活动。统编教材中安排了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让学生搜集资料旨在用于介绍作者生平,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资料就完事了,这样的资料搜集对于难课文学习来说,能够起到的帮助作用就很小。教师需要通过特设统整资料的学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破解难课文学习难进入的困局。

首先,教师需要打头阵并特设情境,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搜集整理出针对该篇难课文学习特定的资料;在文本解读中教师需要确定课文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在哪里,补充课文以外的哪些资料才能突破相应的难点,然后自己试试看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资料搜集与整理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统整在解决难课文学习的刀刃上。这样搜集的资料,既有针对“这个自然段”学习难点的,又有针对“这一节课”学习难点的,还有针对“这篇课文”学习难点的,从而能够从多角度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其次,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继续搜集资料。一个教学环节、一篇课文的教学结束不是给学习画上了句号,而是新的学习起点与继续。学生在借助特设学习情境破解难课文学习困局后,会产生一些新的学习需求,包括进一步破解难点的欲望,就需要继续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解决自己希望破解的难点,逐渐形成把握有效进入文本基本方略的能力。

二、特设实践运用学习情境

在教学难课文的时候,教师应针对难课文的特点,努力把陌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经验,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在实践运用中解决典型问题。这样的学习实践过程包括了解语文知识、特设学习情境、理解语文知识三个步骤。

如教学《古人谈读书》,这是一篇文言意味很足的文言文,又是非叙事类的课文,小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小。其中,在学习朱熹的读书有“三到”时,学生就觉得有难度,不容易理解,对文中从“心到”到“眼到”,再到“口到”,最后到“记得久”的层层推论不能产生相应的感受。教师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记住“三到”读书方法,从字面仅有六个字是不难的,但是学生无法把这样的读书方法真正落实在自主学习中,亦即不能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读书方法,难理解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对此,教师需要特设实践运用学习情境,即在“三到”读书法的学习中,体会“三到”的顺序与整合运用效果:在看清“三到”的顺序后,教师先说出把“心到”摆在第一位的理由,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时如果心不在焉,眼睛看、嘴巴读都是白费力气;接着教师指导学生验证“心到”与“眼到”合起来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能够思考阅读的内容,还能够以“口到”加深印象;最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用“三到”读书法来背诵《古人谈读书》中的朱熹谈读书的那一段话,学生在做到“心到”的基础上,就能轻松完成文言文的背诵。从这样的实践运用学习情境中,学生经历了从知识了解、特设情境,到知识理解的过程,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朱熹的“三到”读书法是一种学习智慧的结晶,值得认真学习与推广运用,难理解的问题就被破解了。

三、特设表达交流学习情境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应的学习要求和入选教材的课文难度必然增加,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难深入学习的问题。实际上,一般人在阅读时也普遍遇到难以深入阅读的问题,只不过他们没有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与目标,做不到深入阅读也无关紧要。但是,学生就不同了,深入阅读是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同样是绕不开的学习对象与目标。对此,教师可以特设表达交流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童话故事读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在预测策略的学习中,感知老屋不倒的原因,这就需要深入阅读才能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阅读中预测学习的重难点,利用文本中的重复结构开展预测,创设写的学习情境:在母鸡和小蜘蛛之间,还有求助者来过老屋,请你结合文本语境中的设置,预测是谁来了,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果怎样,将这一预测情形写出来。这一表达交流学习情境,要求学生通过表达来体现预测学习的结果,有表达任务在先的意味;学生在文本研读中需要找出求助者提出的时间长短,依次排列求助者的顺序:由小猫的一夜到老母鸡的近一月,再到小蜘蛛的长期,很显然,这中间能够补充的时间可以是一个季节、一年等;然后需要想出是什么动物会向老屋提出這样的求助要求,如熊的冬眠需要一个季节,这就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支架。在此基础上,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写出预测一个动物来求助的经过,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夯实预测的方法学习,达到深入理解与把握预测策略的目的。

四、特设结构推进学习情境

在难课文学习中,深入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应用,即在新的、不同的现实情境中迁移运用,而迁移运用的前提是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教师在难课文教学中特设结构推进学习情境。

如教学《花的学校》,这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中的一首散文诗,三年级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这种难主要体现在散文诗不像故事类课文的内容,学生一下子难以把握,加上泰戈尔独特的表达手法,如果没有教师指导,学生读来读去,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对此,教师先提炼出本单元学习具有统整意味的大概念“新鲜感藏在哪里”,当学生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学习的关于新鲜感的知识,在读《花的学校》时努力捕捉文本中的新鲜感,甚至把不理解的表达都可以视为新鲜感,学生就找到了理解文本的抓手,并且根据已有的对拟人表达方法的理解,找到文本中普遍运用的拟人表达方法,进而懂得课文正是通过拟人化的方法,从“花的学校”开始,到“花孩子”“花学生”,都充满了新鲜与好奇。以此为基础,教师让学生运用这种拟人的方法,创造一种有新鲜感的表达,互相交流与评价,比比谁的表达更具有新鲜感。通过这样的学习,《花的学校》中有新鲜感的表达方法,就得到了有效迁移运用。

总之,在小学难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难课文难在哪里,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通过特设学习情境,寻求对难课文教学的有效突破,让学生在难课文学习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特设新鲜感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西南大学打造学生“特设党支部”
KINGSWOMAN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新鲜感
许下马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