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红
单元整体教学是紧扣单元主题要素,科学结合教材中的单元规划,设置教学目标,强调借助单元整体教学法强化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单元重点知识及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改善语文教学整体效果,提高课堂活跃度。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单元主题,根据教学宗旨和课程重难点,设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全面优化教学内容。
单元整体教学原则主要包含整体性和适切性,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原则。首先,教师应仔细研读本单元的每篇文章,了解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重点难点,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适切性原则,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入手,设计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的语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单元整体目标的设立犹如沙漠中的绿洲,可以给学生指路,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不断探索语文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必须了解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层层深入,紧扣教学主题,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学科知识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寻根·家国情怀”单元,由于所处年代和生活地点不一样,学生可能会对作者笔下不同的家乡风俗感到陌生,无法深刻品味当地的风俗。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方式,搜集不同民族地区的节日照片、视频和文章,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中国传统节日《佳节》纪录片,让学生阅读《古诗三首》《藏戏》,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以此为主题绘制主题班会板报。此种形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单元学习主题,使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有深刻的了解,而且可以通过动手制作板报,打开学生的思路,内化单元教学主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还要整合单元整体教学内容,理清课与课之间的脉络,熟悉教学重难点,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规划,完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师要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既要达成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规划整合工作,将内容相近的课文组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辩论赛、诗歌朗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搜集资料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详细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如文章中有哪些优美的句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方案,并在授课结束后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仿写,让学生借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直抒胸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单元之间的联系,又要关注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重点知识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确保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此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根据教材重难点,科学设计课前导学案、课中习题、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预习作业,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找一找文章中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搜集与时间相关的古诗词。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融合在一起,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特征,科学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
统编教材选录的文本,有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搜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信息、写作特点、文章的写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与文本主题相近的文章,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实践证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科学调整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从整体出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教学目标,深入课本,将单元课文和教学目标结合起來,科学设计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