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2024-04-25 09:32袁霞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

摘要:探讨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的创新,旨在为学术期刊提供更好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提供指导,提高其可行性和传播效果。为此,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和总结。文章研究发现,当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如推送内容质量较低、服务模式相对单一以及运营管理不到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内容质量控制和审查,确保推送的内容准确、有价值 ;优化微信公众号推文的呈现方式,采用图文并茂、多媒体融合的形式,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调整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吸引学者的主动参与。通过采取这些创新策略,学术期刊可不断提升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和服务水平,帮助学术期刊更好地利用全媒体时代的机遇,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传播,促进学术交流。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管控;运营优化

中图分类号:G206;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24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学术期刊融合出版路径探究”成果,项 目编号:2022J0750

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微信公众号以其便捷的传播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形式,促进了社交媒体平台内容生态的改变,对内容生产方、传播方式以及接收方均产生了影响[1]。据国际科学编辑科学网官方博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微信平台上已有超过2000万个公众号,而80%的微信用户关注了至少1个公众号,形成一个“半封闭、高凝聚力”的圈子,为学术期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渠道[2]。新形势下,学术期刊要调整和创新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加强内容管理,不断提升学术传播的水平和影响力。

一、微信公众号的价值和优势

(一)便捷的信息传播和获取

对于用户来说,只需关注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内容;信息发布者则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内容,就可以直接触达自己的粉丝群体。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能够建立更紧密的用户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精准的定向推送功能,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目标受众[3],让读者能够及时了解学术圈的动态。

(二)打破学术壁垒,促进学术交流

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评论,提供给读者和同行进行讨论和交流[4]。例如,一些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会定期组织线上研讨会或征集读者意见,吸引读者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不同的思想碰撞和学科交叉;同时,微信公众号也为学术研究人员提供了展示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发布研究摘要、学术文章的链接、创新研究的简介,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见度和引用率。

(三)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微信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而平台便捷的分享功能使读者可以一键将感兴趣的文章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扩大期刊内容的传播范围[5]。另外,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突破了版面限制,可以自由地推出专题性文章,并且具有更强的编排灵活性和主动性[6]。特定领域的学术期刊可以将某一专题拆解为多个系列文章,在微信公众号上持续推送,呈现全面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这样的编排方式不仅有助于深入论述特定话题,还能够建立期刊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和专业形象,促进期刊的品牌建设,增强其社会影响力。

二、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微信公众号内容亟待专业化、系统化整理

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来源广泛,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但缺乏统一的编辑标准和质量控制机制,导致内容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快速,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7]。然而,大量的信息往往难以整理和筛选,使得读者很难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知识;许多学术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专业背景,要求读者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理解,并且需要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解释,这也对编辑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

(二)服务相对单一,用户交互体验有待完善

首先,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不具备留言、评论功能,缺乏用户与编辑、作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限制了读者的参与,不利于建立学术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其次,部分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主要停留在知识的单向输出上,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进行交流,缺乏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和交流方式,无法满足读者对丰富知识体验的需求。

(三)期刊运营模式存在不足

目前,很多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定位模糊,并没有发挥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优势。比如,许多学术期刊在开通微信公众号时,仍然沿用传统的纸质期刊推广模式,只将当期目录及部分文章直接搬运到微信公众号平台,没有深入思考读者的需求及阅读习惯,也没有充分利用微信的互動特性,难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基础通常源于庞大的细分市场,如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硕博研究生等,他们的数量高达数百万。福建工程学院周华清教授《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创新》一文显示,89.82%的高校教师阅读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学术类文章,59.09%的高校教师在朋友圈转发过微信公众号上的学术类文章[9]。但是,由于对新媒体运营策略的认识不足,部分学术期刊缺乏针对性的社交化运营策略和内容营销计划,也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微信公众号实际运营收益并不多[10]。

三、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一)做好内容质量控制和审查

学术期刊应通过系统化归纳整理,注重专题深耕,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专业性,并适应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对于发布的内容,编辑人员需要进行仔细的策划和编辑,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应设立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建立审核流程和规范,确保所发布的内容符合学术标准和伦理要求[11];为吸引更多读者关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以打造“学术资讯类”微信公众号(见图1),丰富内容种类,通过提供学术资讯、学术圈动态、学术资源分享等多样化内容,增强内容的吸引力。

另外,学术期刊应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对原创内容、图片、引用文献等的保护措施和处理方式。一旦发现有侵犯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内容的行为,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二)优化呈现方式,提升传播效果

在界面设计时,可以引入音频或视频内容,例如录制学术讲座、专题访谈或实验过程,并将其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学术内容。还可以制作学术短视频,例如科研成果的简介或实验操作的演示,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促进知识传播。利用H5技术创作新闻报道或综述文章,通过多媒体、动画和交互元素,使内容更生动有趣,并提供更丰富的阅读体验。设计互动功能(见图2),利用“专题”标签,将相关主题的文章归类,提供更集中、深入的内容供读者选择,或者通过“作者备注”标签,标记作者的特点、风格或研究专长,以帮助读者了解作者并选择与其相关的内容[12]。

(三)据实调整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

要建立读者和作者大数据系统,通过问卷调查、用户注册等方式收集其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挖掘数据,建立读者和作者的标签系统,例如研究领域、关键词等,以便后续精确推送[13]。也可以通过调研和分析,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包括阅读习惯、互动偏好等,并基于这些信息优化内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内容,以及更符合读者需求的互动体验。要针对学术期刊的目标读者,制定专门的社交化运营策略和内容营销计划,包括与读者交流互动、定期推送专题内容、提供有价值的学术资源等,以吸引更多读者关注。还可以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等进行跨界合作,通过合作举办联合讲座、推广活动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可结合期刊本身特色和实际运营需要,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理念引入學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共享,制定合作标准和目标,提高学术期刊的品牌知名度和经营效益[14]。比如,可以与专业的社交媒体运营机构合作,加强与读者、作者、媒体的沟通,提升订阅用户的活跃度、增加粉丝量、提高文章阅读率,从而增加学术期刊的学术传播效益[15]。

四、结语

未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需要继续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需要以数据为驱动开展学术研究评估,提供更精准的学术研究评估和推荐服务,为学者提供更好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机会;还需要将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打造为一个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学术研究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皇琴.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3(1):166-168.

[2] 李思月,苏美,黄静怡,等.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案例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8):118-119.

[3] 程绍燕.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建设研究[J].视听,2023(8):158-160.

[4] 赵玲.微信公众号标题的编辑及其规律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6):100-103.

[5] 李迎.高校微信公众号与思政育人的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7):174-175.

[6] 李爽.“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J].新闻前哨,2023(9):15-17.

[7] 何俐,李蓉.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功能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23(11):101-104.

[8] 任永健,沃野,刘佩文.微信公众号网络育人路径优化研究[J].公关世界,2023(14):106-108.

[9] 卢家锋,李长虹,覃华巧,等.出版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推送服务优化策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1):45-49.

[10] 宋娟.提升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路径[J].新闻世界,2022(7):32-35.

[11] 李庆,贺倩.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思考[J].中国报业,2022(1):88-89.

[12] 崔婧.微信公众号传播的机制与策略[J].传媒论坛,2022,5(15):95-97,114.

[13] 贺军忠.微信公众号内容传播技巧探析[J].办公自动化,2022,27(21):11-14.

[14] 王然.探究微信公众号新闻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记者摇篮,2023(4):15-17.

[15] 朱正余,蒋向红.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的意识形态建设探究[J].传播与版权,2022(7):55-58.

作者简介 袁霞,编辑,研究方向:基础数学及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模式研究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