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应将立德树人贯通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新闻传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当今社会,新闻作为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单纯地传递信息已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旨在通过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培塑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问题。在探讨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融合的可行性,包括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基础上,指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认识不到位、融合深度不够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最后,提出推动两者深度融合的建议,包括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教学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旨在为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新闻传播;课程体系;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0;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06-013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融合与开创: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民办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JG20220554(立项序号:367)
新闻传播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卓越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推进党的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这决定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使命感具有确信性、目的性,可以内化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成为其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坚守的指南。因此,只有将使命感培育植入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着力实现在价值传递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的立体化育人格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党的新闻工作者。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理念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旨在通过全面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事关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传播人才、如何培养以及为谁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能更好地把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传播教育的全过程。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则聚焦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所需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1]。
近年来,虽然一些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中开始尝试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但整体上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程思政效果的发挥,也制约了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2]。因此,本文深入研究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问题,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理论基础坚实。两者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上达成了高度一致,使融合成为可能。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些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3]。例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如何采写新闻,还可以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引导的有机结合。
(二)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是检验理论可行性的重要标准。在众多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证明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更为进一步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4]。例如,某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融合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资源优势
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丰富多样性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新闻传播专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都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5]。同时,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进行采访报道,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可以深化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识。
(一)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中,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仍然面临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思政课程上,认为其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并无直接关联,因此在教学中缺乏主动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和积极性[6]。同时,部分学生也对课程思政存在误解,认为其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无实质性帮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與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效果,使得两者在实践中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效应。例如,在某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教师虽然提及了一些与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但由于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合,这些内容只是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而未真正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二)融合深度不够
尽管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和实效性[7]。一是课程内容整合不够深入,未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新闻传播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体系;二是教学方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未充分利用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实践教学,深化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某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教师虽然引入了一些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案例和素材,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引导,这些案例和素材只是作为课堂讨论的引子或背景资料,而未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课程思政與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融合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和方法[8]。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标准不明确,未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导致评价主观性较强,难以客观反映融合效果;二是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融合效果;三是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未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使其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融合情况和改进方向。例如,在某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虽然教师已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融合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未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
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融合,首要任务是提高思想认识。这不仅限于教师,更包括学生,因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和受益者。只有深刻认识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才能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实现这一目标[9]。对高校而言,宣传教育是关键。高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如讲座、研讨会、课堂教学等,向教师和学生传达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融合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紧密联系。例如,在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新闻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在思考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10]。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为了切实实现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度融合,深化教学改革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或增补,更是对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面革新[11]。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新闻传播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与思政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寻找和提炼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将其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11]。例如,在新闻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具体的新闻报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报道中体现公正、客观、真实的新闻原则,同时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
(三)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这一体系的建立旨在确保两者融合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3]。完善评价体系,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其根本目的是培养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因此,评价体系应围绕这一目标,制定出能够全面、客观反映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政水平的标准。这些标准应具体、可量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适应不同课程和学生群体的特点[14]。在明确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还需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采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表现等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15]。
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融合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深入分析两者的内涵、特点及相互关系,指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未来,高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与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青华.新闻传播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施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4(1):1-3,7.
[2] 肖宏昊.活动本质观下的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优化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2024(1):120-123.
[3] 郑青华.课程思政融入新闻与传播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传播与版权,2023(24):105-107.
[4] 赵禹岚.课程思政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传播,2023(23):88-90.
[5] 武斌.新时代践行新闻评论课程思政的路径[J].中国地市报人,2023(11):90-92.
[6] 王芹.智能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2+2”课程思政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1):91-94.
[7] 翟琨,于苏亚.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3(21):4-8.
[8] 时园园,陆燕敏.时事新闻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实效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23(21):151-153,169.
[9] 冉明仙,刘雄豪.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创新路径分析:以《新闻学理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0):96-97.
[10] 彭迪,刘强.延安红色新闻资源的课程思政价值与运用路径[J].今传媒,2023,31(10):134-137.
[11] 吕文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素材建设探析:以课堂新闻汇报为例[J].海外英语,2023(18):139-141.
[12] 邓若蕾.新闻专业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今传媒,2023,31(9):154-156.
[13] 邹媛媛.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74-77.
[14] 石迪.“学习强国”与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研究[J].新闻前哨,2023(17):21-24.
[15] 陈云萍.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新闻专业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与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6):70-72.
作者简介 葛霞,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新闻传播、 党员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