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荔
摘要 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尤其对于学生的持久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将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培养进行融合,既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体现。初中历史教師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在具体做法上可结合乡土资源,从家乡历史名人、本地红色景点、立足区域联系等方面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样,既能使教学有生活基础,又能切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历史教学;乡土资源;家国情怀;路径分析
2023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该方案要求各地要“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选取教学内容,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历史的教学重点是利用历史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以史为鉴,继往开来。而这一过程就是不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规定了初中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以服务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历史课堂融入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现状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家国情怀素养重视不足。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受中考升学的压力及班级之间的评比等因素影响,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大量时间用在背诵、刷题和考试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这种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显然违背了教学的规律和教育的愿景。
2.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很多初中历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背诵、提问、默写等,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3.教师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开展涉及家国情怀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研学实践,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体验和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进而不能有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基于乡土资源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1.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淮北,皖北大地上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南麓发文明之滥觞;运河流淌,钟灵毓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徜徉感受人文荟萃星汉灿烂;红色热土,信仰如磐,淮海战役的隆隆炮声奏响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这些都可以作为历史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成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依托乡土资源既能有效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还能厚植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涵养家国情怀。
2.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热情。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还能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淮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初创期;走过了以煤兴城、重工产业的发展期;到如今的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蓝图期。因此,基于乡土资源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也能从中汲取不断奋进的动力。
三、运用乡土资源渗透家国情怀的路径分析
1.品读历史人物,感悟家国情怀。
历史人物是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通过品读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深刻感悟到家国情怀的内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品读历史人物不仅是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更是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首先,品读本地历史人物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蹇叔、嵇康、桓谭等,都是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或东汉三国的历史时,可以将这些本地人物的事迹融入教学中。通过品读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深刻体会时间脉络上古往今来的发展变化,从而有效培养家国情怀。
其次,品读本地的历史人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开渠坚持抗日主张,通过组织中华文艺抗战协会成都分会等,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通过品读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同时,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也可以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最后,品读本地历史人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促进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无数淮北人不畏艰险、敢于挑战,一次次刷新产量记录。通过品读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同时,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也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总之,品读本地历史人物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2.开展红色研学,培养家国情怀。
淮北地区作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之一,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发生了很多影响中国历程的大事件。因此,教师完全可以依托这些丰富的乡土资源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例如,在教学三大战役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将本地的红色资源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相衔接,有效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具体可开展的红色景点及研学意义如下:
开展红色研学,首先,既可以紧密联系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认同。通过游览红色景点,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事件和人物。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同。其次,开展红色研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参观这些景点,学生能够感受到先烈们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最后,开展红色研学还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方式。通过游览这些景点,学生能够了解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3.加强区域联系,厚植家国情怀。
依托淮北的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要认识过去,还要了解现在,甚至要预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淮北與外界的联系,最终培养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理念。
淮北市位于长三角的北部,是长三角经济区、淮海经济区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汇区域。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淮北与长三角地区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在历史上,淮北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粮食和能源供应地。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淮北的资源支持。同时,淮北也受益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辐射。此外,淮北与长三角地区之间还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淮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与长三角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近年来,淮北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推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淮北市的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
培养家国情怀,不仅要联系本地区,还要有全球视野。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建“一带一路”,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支持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改善全球治理等方面也都产生了直接的积极效应,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了实践平台和重要驱动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淮北紧密把握这一机遇,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将淮北本地的产品推向全球。
因此,教师在讲授现代化建设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列举淮北从古至今的行政区划来了解与长三角地区的联系,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视角扩展到全球,这样既让教学落到实处,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其他路径分析
除了依托乡土资源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辩论赛和开展手抄报比赛等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多媒体有着其他教学工具所没有的独特性,能通过各种音像制品、视频材料、网络资源等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还原,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学生能够通过这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培养家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例如,学生通过影像资料可以了解到飞夺泸定桥时的惨烈、台儿庄大捷后战士们成功保家卫国的喜悦。这些直观感受能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提升学生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树立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自信心;通过历史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开展辩论赛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采访身边的长津湖老兵,还原抗美援朝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通过编写手抄报,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也增强了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于方寸之间融入了家国情怀,在执笔之时绘入民族精神。
五、结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家国情怀一直都是优良的传统,能够让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能够凝聚国家向心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立足本地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教学与家国情怀培养深度融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金香,周美闪.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历史活动课的实效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1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