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红
地理学科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有些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文科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地理学科知识,形成具有地理学科特质的思维。但是通过比较研究也可以发现,对于传统文科的一些教学方式,地理教师往往更多地倾向于满足应试的需要,使得地理教学中有一种方式被淡化,那就是地理阅读。地理阅读的缺失,意味着学生很少通过阅读这种方式来建构地理学科知识,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的,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发展的背景之下,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就不能回避地理阅读。
研读《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等可以发现: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根本诉求。这意味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必然会发生一些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当然也包括学习方式的变化。如果能够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阅读的作用,就可以发现学生的地理阅读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影响。笔者在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中的“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的关系
既然是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之下讨论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那么首
先就必须认识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由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要素组成的。在这一理解的基础上,思考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之间的关系。
其一,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是相伴相生的。
地理阅读的本质,是通过视觉通道输入地理学科的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表格信息等。信息输入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思维加工。只有经过了思维加工的信息,才能让学生生成新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地理思维,那地理阅读就只是一个机械的信息输入过程,无法让学生构建出新意;反之,如果没有地理阅读,那么地理思维就无据可依,实际上思维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二,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的互相促进,可以开辟一条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当下的地理教学,其主要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通过思维去建构起地理学科知识及其联系,自然就可以让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念,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都可以得到发展。
二、在地理阅读中发展地理思维
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相伴相生的关系不可否认,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分解到具体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体现地理阅读途径与核心素养目标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涉及两块内容:一是风沙活动过程中的影响,以及简单的防沙措施介绍等;二是“防护林防沙”阅读材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发展思维,并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笔者对这一内容的设计包括这样几点:一是先让学生阅讀“防护林防沙”材料;二是基于阅读思考防护林防沙的原理,判断风沙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三是通过思维加工,建立起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之间的联系。
事实证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对“草方格”“防护林”等防治风沙的方法自发地进行比较,能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知道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当这种认识在类似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具体背景之下时,就可以发现用梭梭、沙拐枣、红柳等耐旱树种,在滴灌技术的辅助之下,生长成宽度为30~50米的防护林时,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防沙效果。而在此阅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思考,他们就会发现之所以防护林要这么设计、要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就是因为风沙活动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三、用问题解决促进思维的发展
事实证明,只要学生的思维发展了,无论是地理学科知识的积累,还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地理阅读其实也不只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在地理阅读的过程当中提出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那么地理思维的发展就会更加自然,思维水平也会更高。这样就会呈现出一个用问题解决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发展的良好学习样态。
从当前考试评价的角度看,地理试卷上的很多题型都具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如简答题往往设计灵活、角度多变,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备受命题教师的青睐。对于地理教师来说,如何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思维框架,来提升学生解答简答题的能力,也考验着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事实表明,这一教学智慧的形成机制并不复杂,其仍然依赖于有效的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阅读与地理思维是极具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