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乃全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
长期以来,高中阶段的教育过度强调知识增长,关于生命的教育存在严重缺失。中学生心理问题频发,折射出未成年人抗挫折能力的缺失和对生命的漠视,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课程,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具有独特优势。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包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中学阶段的生命教育着重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与发展,以个体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旨在引导青少年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守护生命、享受生命,进而提升生命质量、增强生命韧性、体现生命价值。
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生命,使课堂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生命创造的乐园,是思政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实现形式。思政学科和生命教育有机融合能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独立发展。
二、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期。
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发展和智力发展。大部分高中生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但也有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良心理倾向:自我意识过强,情绪、心理变化大,感情用事、缺乏理智、易冲动、畏惧失败、意志薄弱,面对挫折,心理抗压能力特别差,导致践踏和漠视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分别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分析发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年龄差异非常显著,中学生组的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各年级段。这一结果提示教育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多发,这一时期是进行生命教育、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时期。
2.高中思政课程是渗透生命教育,预防、干预心理问题的关键课程。
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高中思政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和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
2021年,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高中阶段要进行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治教育等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思政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等方面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而高尚的生命意识,对实现知识与生命同步增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最好的自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1.思政教学中首先要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育的意义并不是灌输某种外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创造力。
据传,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小苏格拉底看到父亲将一块石头雕刻成一只栩栩如生、威武雄壮的石狮,疑惑不解地问道:“爸爸,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雕刻师呢?”“你看!就拿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它,我是在唤醒它!”“什么?唤醒?”“石狮子本来就沉睡在这块石头中,我只不过从石头的监牢里把它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是一句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我们作为教育者也可以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去唤醒孩子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思政教师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生命意识,使其意识到生命是珍贵的、神圣的、独特的,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积极生存、健康生活、独立发展,理解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对话,人与人之间是沟通和理解。
2.挖掘思政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政课堂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增强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资源,深挖课程内容与生命教育的相通点和结合点,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构建、知识讲授和生命教育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教师应挖掘思政学科蕴含的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开展生命教育,同时,将新时代生命教育的内容及要求融入思政学科的教育目标中,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拓展课程内生命教育内容。例如: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着重引导学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致富观,培养他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必修4的课程标准做出以下规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讲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选择性必修2是一门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和伦理意识的课程,让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及保护自身自由的前提是不侵害他人生命,学会正确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做好进入高校学习的准备,同时正确认识和对待童年期不良經历,健康成长;等等。
3.守正创新,打造具有生命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政教学必须守正创新,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把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体现思政学科的德育性和生命性,实现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在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健康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习掌握生命生长速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知识与法律法规,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学习观。教师可以采用议题式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命情境,实现生命教育和思政学科的融合,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生活,理解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学会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能够识别并预防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体味、探究、思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有生命的思政课堂是“坚持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命为核心,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模块建构,有生命的思政教学必然是以实践体验为主,师生间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共鸣的互动共生的课堂。
在高中思政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思政教学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生命体验,实现知识与生命同步增长,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