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芸景实验小学,福建 厦门 36102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科学地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在作业设计、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对作业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本文就“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作业数据分析的小学数学实施课堂精准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作业数据是指“在线作业分析平台”上作业的过程中和过程后,该平台对学生习题内容、做题时长以及做题次数、正确率、错误原因等文字、数字、图片等的记录.按照数据的类别,有即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单次数据和累积数据、达成数据和错因数据、成果数据和习惯数据、个体数据和团体数据等[1].作业数据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得到的,是学生的作业表现所产生的数据.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首先,教师要明确什么是作业数据.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作业,并通过手机或电脑等方式收集作业,收集后将其录入电脑,建立作业库,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依据.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产生数据,而这些数据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作业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更加精准化的教学方案.
在作业的历史数据中,可以反映出相同的知识在其他班级或前继知识在本班级的学习情况.对于相同的知识,在其他班级的学习数据中,可以体现出其他同学在学习了这一知识后所掌握的情况、学习后的薄弱点等.经过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学习这一知识的学习特征,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找出造成薄弱点的因素,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长方体是由若干个长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并且长方体是由十二条棱、六个面及八个顶点所组成.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重点需要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长方体的特征.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信息直接应用于教学活动的重组上,也就是要对原有的学习活动进行改良,设计能够让薄弱点得到突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前面的知识伏笔都会对后面的知识接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前次学生作业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为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和改进意见,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果.
不同学校、班级的学生在相同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可以通过作业的单次数据反映出来.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发现班级课堂教学逻辑起点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教学推进方面的策略也存在差异[2].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发现差异的内容、导致差异的原因等为基础,确定每个班级和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也就是说,在具有不同的数据表现的班级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活动设计,给予的学习支架、交流方式、点拨时机、难点突破等可以存在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作业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对作业进行分析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作业习惯、学习情况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师可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为学生讲解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教师可以使用作业数据分析工具,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深入分析,识别他们在不同难度问题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例如,针对某些学生数学习题正确率较低的情况,教师可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难度问题方面的错误率,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可以对不同数据班级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应调整,原来完成率比较差的班,在进行公式推理的时候,要用填空法作为语言框架,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完成率较高的学生,在论证过程中无需为其设置语言框架,可以注重教学与情境结合,从而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对于完成率较低的学生,应该首先进行补救式回顾,之后再将学习内容转移到新课程中.在对新课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表征,然后让他们进行圈画.在交流的时候,首先要将正确的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此有更好的了解,之后再将错误的资源展现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完成率高的学生,可以直接让他们使用各种表征进行探究,在对比中引导其进行归纳概括、优化等,不断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累积数据是以多个有关知识的累积为基础而获得的结果,它是通过周、月、学期或单元、领域等累积而获得的数据.从整体上来看,它体现了该班级或该学生的某一种关联知识、某一领域知识技能、某一核心素质的发展等.通过比较一定区域范围的积累数据,能够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学情特征,从而可以从班级的角度出发,选择与班级特色相适应的课程.通过对作业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类,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错因数据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与薄弱环节.利用区域、班级、学生的高频错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个体化的指导,不同的班级或学生因问题错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目标练习,也会有不同的“跟进练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有目标地巩固与提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作业数据分析结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学生的作业中找到错误点,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根据错因数据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在练习册上做笔记,并对错误的题目进行标记,然后与正确的题目进行对比,这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通过辅导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教师可以使用作业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能力水平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的用时、解答某题的次数、做题的时段、学生是否进行了修订等方面的内容均包含在作业习惯数据之内.将这些内容与其他班级的数据进行比较,就能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已经养成注意力集中、持之以恒、注重自我反省、不断提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划分,并针对每个级别学生的具体状况,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授课计划,以期能获得最佳的授课结果.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还应对合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根据每组完成作业情况及问题解决情况、讨论交流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教学流程.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精准设计下一节课的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体,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教师还要将长方体与正方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出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在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区别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图片和动画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线下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探索和研究长方体.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最好方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教师依靠重复性的作业及单纯追求数量的作业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做法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抵触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回答问题的情况、小结测验的情况、提问的情况等展开总结和分析,准确地找出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依据布置作业,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巩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把握好精准教学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借助精准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作业数据分析主要是基于作业情况给出的综合评价,“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作业布置和评估应该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教师需分层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