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剧在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24-04-24 07:44:39徐冰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8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中小学生

徐冰沁

摘要:默剧作为一种用身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增加心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让情感得到更加真实和强烈的表达,同时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互助。默剧目前应用在中小学生的心理活动中的实例还较少,以默剧为载体,初步探索默剧在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施和应用。

关键词:默剧;团体心理辅导;中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8-0028-03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中,心理教师会利用情景剧的方式展现生活中的案例,同时教师也会让学生们编排情景剧,在故事演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直接讲述故事相比,心理情景剧有更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默剧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学生能通过肢体动作更直接地演绎和表达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默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和情感表达的载体,目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还较少。我在参加一次默剧活动中发现,默剧就像一部无声的电影,学生能通过肢体动作演绎更直接地表达许多语言文字所不能表达的情感,超越了语言文字的限制,因此可以尝试把默剧运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本文将就默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作详细阐述。

一、默剧的由来及介绍

默剧的前身是古埃及和印度的敬神表演。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古罗马,也开始出现了单人或多人演出的默剧形式,内容多取自于神话,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且都放置于悲剧最后的一个小片段,有的也存在一些幽默讽刺段子。随后,默剧在西方世界的发展经历过多次起落,最终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表演形式。默剧作为一种独立的喜剧样式被介绍到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第一个默剧剧本是发表于1921年北平晨报副刊的《说不出》,由陈大悲编著。

默剧是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以及利用一些制作的道具等手法,甚至利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情绪情感或者态度的一种艺术形式。默剧没有规定的文本,有时表演者甚至会产生即兴的默剧表演。默剧注重表演者的自我发挥和自我表达,没有文本的约束,表演者可以用身体语言释放自己的情绪。在不同的表演者之间,也能通过肢体语言来传递情感与能量。

人们所熟知的《憨豆先生》就是一部典型的默剧,剧中几乎没有对白,都是靠憨豆先生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变化多端的表情来呈现剧情。虽没有语言的表达,但《憨豆先生》的剧情充满惊奇和幽默,已经冲破了语言障碍,给人带来了欢乐,也让观赏者看到了表演者罗温·艾金森肢体和面部的表现力。喜剧演员卓别林先生也是人们熟知的默剧表演者,近几年比较火热的综艺节目《一年一度戏剧大赛》中也出现了许多默剧的表演。一般的戏剧和情景剧通常都是用语言来传递表演者的情感,语言也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而默剧作为一种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语言展示的艺术表达形式,反而能更加生活化、大众化地向观赏者叙述故事和表达情感,也能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角色。

二、默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一)增加趣味,积极参与

默剧作为一种较少出现在心理辅导中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新奇有趣的,学生很乐意参与其中,表达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当营造了良好的默剧氛围后,在台下观赏默剧的学生也会十分投入和专注。

(二)演绎生活,真情表达

在默剧的展演中有很强的随机性,当学生投入其中时,经常产生即兴表演,这种表演不仅真实地演绎出生活或学习中的具体情况,也是学生情感真实的表达。同时,如果学生演绎的默剧若在观赏者身上发生过,也会使观赏者产生共鸣和共情。

(三)促进合作,凝心聚力

默剧的编排和展示通常需要小组共同努力和付出。首先要探讨出想展示的主题或故事,再进行创编,最后展演。在一系列的过程中,需要小组中有领导力的成员带领其他成员进行讨论和磨合,进而进行分工与合作。

在一次团体心理辅导中,我让参与的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展示,而其中有一组迟迟未进行讨论,也不愿意参加展示。我便告诉他们,可以先欣赏其他组的展示,再慢慢思考自己小组是否要讨论和参加。在观看第一轮其他组的展示后,起初不愿参与的小组也自发地开始讨论和编排。在第二轮的展示时,他们也主动地进行了展演。因此让学生编排默剧,能够很好地促进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加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四)传递情感,能量流動

大多数时候,我们习惯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在默剧展示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表达的情感比语言更加生动,能将内部的情感更大程度地外化。例如在展示校园生活中的“小团体”现象时,一个学生用力地往“小团体”靠近,而“小团体”内的学生却表现得越来越紧密,将他拦在外面。而后来,团体中有个学生拉起外面这位学生的手,拉着他走进“小团体”。牵手的这个动作向“小团体”外的学生传递了温暖,这个情感也在团体内流动开来,其他成员似乎感受到了这股暖流,都敞开了双手,邀请这位学生加入。学生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往往给人带来更强的冲击力,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情感的流动,也能将这股情感传递给观赏者,让情感在观赏者内心中发酵。

(五)互相赋能,朋辈互助

在默剧的编排与展示中,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资源,互帮互助。这种小组展演共同达成的意识和智慧,是学生自主生成的资源,也是朋辈中可以互相学习的资源。同时,通过欣赏其他小组的默剧展示,也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在每组展示后,在台下欣赏的学生往往会自发地出现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能充分地给表演者带来鼓励与能量,互相启发和领悟。

三、默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施初探

在一次以“小团体”为话题的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我尝试用默剧的形式让学生演绎在校园生活中的“小团体”情况,并且让学生通过默剧延续“小团体”后续的故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就以此次团体心理辅导为例,初探默剧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实施。

(一)营造剧场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团体活动开始前,可制作默剧的邀请函或者票根发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学生拿到票根后,心理教师需向学生介绍心理默剧剧场中“互相尊重、积极参与、用心观赏、真诚表达”的团体约定。

(二)用热身活动初试默剧

刚开始,学生对默剧如何编排和展示是陌生的,所以可以从热身活动开始,让学生了解默剧的形式。因此在热身环节可设计“我的状态show”,要求学生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来展示当下的情绪状态,并且强调,默剧是不直接用语言进行沟通和展示的。学生展示后,可以邀请坐在下面观赏的学生猜测其展示的内容,以调动气氛。通过热身活动,学生能够明确默剧的展示规则,为后续的默剧的编排和展示奠定基础。

(三)用默剧展示“小团体”的各种可能

在小学生中,小团体的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主题活动环节,可以通过一张图片、一个故事片段或一个视频的形式引出主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这张图片或视频正在讲述什么故事,如何用默剧来演绎这个故事。小组讨论后,每组上台展示本组的默剧。要注意的是,在此环节我们只展示“小团体”的现象,而不对其进行处理。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通过OH卡引出主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分组演绎,很好地展示出了校园生活中“小团体”的各种情况。下面是学生根据三张OH卡体会到的情景。

有的聚集在一起,似乎在窃窃私语,说他人的“坏话”;

有的展示了“被孤立者”的伤心和无助;

有的学生甚至进行了肢体上的碰撞,用肢体展示出加入“小团体”的渴望。

对于一些情绪表达丰富的学生,可邀请其进行分享,比如基于以下几个问题。

“你看到他们聚集在一起时,你的心情如何?”

“你为什么不让他(她)一起加入你们团体?”

“看到他(她)一个人站在远处,你的感受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成为身后的那个人,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一系列的分享,就可以发现生活中出现小团体的原因,并让学生了解“被孤立者”的感受,产生共情。

(四)用默剧转化“小团体”的故事,挖掘学生的资源

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对之前演绎的默剧进行续写,也就是对“小团体”的现象进行处理。在此环节的默剧展示中,学生充分利用肢体动作展示了小组成员的智慧和资源,例如有的学生作打电话的手势,似乎在向家长和老师诉说自己的心事;有的学生走近“被孤立者”,拉着他进入“小团体”;有的学生满怀歉意地看着“被孤立者”,似乎在向他道歉;有的“被孤立者”主动地走近小团体,示意自己也想加入……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发现,学生对“小团体”的现象有了新的认知,并且挖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找到了应对“小团体”的方法。

(五)通过观后感结束团体辅导活动

观后感的展现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可以继续使用默剧的形式,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今天参与默剧和欣赏默剧的感受;可以通过写小卡片的形式,每个人留下自己的感受,并制作一个观后感展板供学生粘贴在展板上,大家可以互相欣赏他人的观后感;也可以直接用语言分享感受。

此环节作为总结和升华,是学生体验后的感悟和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

四、默剧应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反思

第一,主题的选择要合适。

默剧是一种用肢体语言传递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所以默剧适合使用在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主题范围,对于其他主题如何使用,还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

第二,对时间的把控需要进一步深思。

默劇的编排和展示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因此若要让学生充分地展示他们编排的默剧,教师需要把控好时间。还有可能出现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只能进行第一轮展示的情况,那么就要对此团体进行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和转化。

第三,参与默剧团体人数不宜过多。

每个小组的人数尽量控制在6人左右,大团体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较佳。当人数过多时,学生容易出现散漫、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其投入默剧的专注力也会降低。

参考文献

[1]梁洁,牛娜娜. 肢体默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以大班语言活动“调皮的小花”为例[J]. 教育观察,2019(22):39-40.

[2]宋歌. 为默剧正名[J]. 艺术评论,2011(11):76-79.

[3]萧凌. 回顾 探索 追求——漫谈哑剧和默剧[J]. 上海戏剧,1984(2):40-43.

[4]宁春艳. 西方肢体表演探析:哑剧、默剧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接受[J]. 戏剧艺术,2023(1):48-50.

[5]申喆,周策.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16-18.

编辑/张国宪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中小学生
提高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2:58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1:51
中国式过马路在中小学生人群中蔓延现象与防治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26:19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面向中小学生的移动智能推介系统的设计
中小学教育冷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2:20:06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10:10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