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津茹(1973~),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临沂第一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对今后的教育发展方向及提升教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之一,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成长。当前,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经常性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手段,不仅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有效把握学习进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要充分运用好“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水平,推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断提高。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081-04
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同数学知识点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前面所学数学知识往往是为后续更好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后面所学知识通常要以前面数学知识为基础进行拓展与创新。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整体还不够成熟,在学习数学方面相对比较困难,进而导致整体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来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 “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新形势下,随着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及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标准及要求。为了实现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與完善,努力构建高效化、系统化的数学教学课堂,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教、学、评”一体化手段不仅强调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体化,还注重实现教学手段、学习目标及教学评价等三者实现有效融合。也就是说,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教学、学习及评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三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二、 “教、学、评”一体化的应用基本原则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原则
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及现实需求科学合理制订教学目标,为落实好“教、学、评”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原则
为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要不断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实现多个不同学科的专业技能及相关知识的全面覆盖,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原则
教师在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环节,要坚持多样化的教学原则,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及理解,促进整体学习效果更有保障。
三、 “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了一个连续、循环的教学评价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启发性问题、情境设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和自主探究。同时,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对学生答案的批判性和针对性,而且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思路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疑问,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教学和评价结合的方式,学生将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其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困难和错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改进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三)有助于个性化教学和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水平,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例如,对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对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巩固练习。这样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解题思路、讨论解题方法,并通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形式进行集体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教学评价也应考虑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贡献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全过程,从评价标准的制订到评价结果的解读。这使得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和评价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评价结果,分析和总结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效果。
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部分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未能结合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设计,进而出现对课程目标产生生搬硬套的形式,导致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出现混淆的局面。此外,部分教师在开展实际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未能充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比如学生的认知能力、进步空间等要素进行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制订,以至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不够显著。
(二)教学活动设计不够到位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实际教学环节未能全面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及广度,进而出现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过浅或过深等问题。如果对数学知识要点要求过浅,从短期教学成效来看虽然比较良好,但是难以实现长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对数学知识要点要求过深,久而久之,学生产生自我怀疑,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利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此外,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方面还比较混乱,如果只是单纯使用教材开展教学,往往难以直接上升到核心素养提升的层面。不同知识点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系。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灵活
当前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教学评价手段相对单一等问题,特别是在涉及数学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检验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通常会结合基本概念进行判断题及多选题的设计,以学生的答案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虽然从一定层面看实现了师生的有效互动,但是由于数学练习模式过于固化,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得不到有效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此外,不同班级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及个性爱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过程中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鼓励与评价,整体模式过于单一化与表面化,从而未能真正推进交流与沟通,难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教学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1. 坚持学生为主体,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数学基础知识储备已经比较丰富,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课堂教学成效对学生开展好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结合既定教学目标深度开展学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结合教学评价目标确立教学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以《圆的认识》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具体圆的知识要点教学前期,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圆这一平面图形的认知程度,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圆的技巧及方法,是否了解圆的半径及直径等。此外,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理解及掌握情况,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如果学生对这些圆的知识要点认识不够彻底,那么教师可以将这些新知识新内容增加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中,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圆规进行画圆,从而更好地理解半径、直径两者之间的关系,顺利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2.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要借助多元化手段开展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转变传统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创设教学情境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良好意识。这对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具有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以《圆柱和圆锥》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始上课前期要收集符合圆柱与圆锥形状的物体,并将其制作形成微课视频,这样在实际教学环节可以更加地直观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到圆柱与圆锥的特点。接着进行提问:“各位同学,大家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自主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有水杯、漏洞……”对学生思考的答案要进行表扬与肯定。学生在获得教师的鼓励之后会充满学习自信心,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向学生进行展示圆柱与圆锥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来自几何图形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加深对圆柱与圆锥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3. 围绕教学进度,精准设计问题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精准设计数学问题是重要前提,通过一个个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要点的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夯实基础知识、强化理解掌握,从而更好地突破小学数学的重难点知识,切实提高学生“学”的效率。学生在实际解题环节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有效评价,这样可以推动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更加显著。以《分数乘整数》课程教学为例,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整数乘法等知识要点,教师可以先列出几道整数乘法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要点进行巩固与复习。此外,结合现实的生活实际情况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例如,某位学生前往超市购物,正值全场九折优惠,那么该学生采购了一件50元的商品,在打完折以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在回答正确以后再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整数乘整数与分数乘整数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通过进行自由讨论的形式加深认识与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过去学习知识要点的迁移与转化,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1. 培养学生形成预习良好习惯
结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在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形成预习良好习惯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提前进行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制订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预习清单,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预习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前可以给学生提前布置一系列的预习作业,教导学生学会数学预习的相关技巧,指导学生提前进行课堂教学知识要点的略读,从而对课堂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再进行数学教材内容的精读、深入阅读、概念理解、公式认识等,直接在教材中标注难点之处,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水平。
2. 指导学生听课方法
对学生来说,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指导学习掌握听课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环节,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听课环节要充分运用好手、耳、脑、眼等不同部位,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要点内在聯系的认识及理解,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思路。教师在讲课环节要确保整体节奏适当、内容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等,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疑问之处,主动进行猜想与总结,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批判意识,自主进行思考与探究,及时记录好知识要点及解题思路,这样在课后可以更好地进行回顾与复习。
(三)注重加强课后复习,巩固知识要点
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这也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完成好课后数学作业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通读,及时回顾课堂教学知识要点,梳理数学学习思维,从而更好地巩固今日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然后再进行例题模仿与公式套用等工作。等到完成解答疑惑,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针对自身数学学习思维存在不足之处的反思,从而切实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现在有一桶矿泉水10升,那么1/4桶矿泉水有多少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整数这一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数学单元小结,开展多元评价
在传统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思考、自我总结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学生做好随堂笔记、完成课后习题等,从而加强相关数学知识要点的回顾,掌握不同要点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可以进行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的整合与梳理,找寻到存在的共同问题并加以总结,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及理解水平。比如,用一根绳子绕着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环一周,那么需要准备多长的绳子更为合适?本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圆的周长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的生活意识。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过程中,要讲解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自主反思与总结。
为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坚持多元教学评价是重要核心内容,这也是不断强化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导向,要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进行有效结合,实现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全面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批改作业的形式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转变傳统的量化总结与评价,围绕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一体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深度思考、共同进步。
六、 结论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要充分运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系统化、规范化。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现教育、学习与评价进行全面融合的形式,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水平、数学理解程度等,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莹.立足“教学评一体化”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3(20):74-76.
[2]黄丰秀.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20(1):220-221.
[3]李秀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J].教师,2023(18):39-41.
[4]汤飞梅.教学评一体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2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