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燕(1982~),女,汉族,福建福鼎人,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生海量阅读教学。
摘 要:实际了解发现,学生普遍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所以广大教师必须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准备一系列有效的阅读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文章首先就小学语文海量阅读的重要性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围绕海量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开展详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8-0044-04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不大,阅读效果也不是很好。海量阅读概念的提出,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所谓的海量阅读,指的不是阅读大量的书籍或文本材料,而是以一个学段或一本书为单位设定阅读目标,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活动,确保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关键技能。
一、 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的意义
增加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海量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途径。在以往的语文课上,阅读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阅读热情,海量阅读能够确保阅读的质和量,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丰富知识储备
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将语文教材上面的课文当作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组织一系列阅读活动,带领学生一起梳理和分析文章,进而提高阅读能力。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有限,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在课堂上了解并学到更多知识。海量阅读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课外阅读是课内知识的延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语文课上阅读更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尽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通过不断阅读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认知的关键阶段,海量阅读可以为其了解并熟悉汉语言文字、了解汉语言文化等提供便利。
(二)提升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重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海量阅读加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学生可以通过解析不同的文章来探索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通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将知识内化为技能,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同文章的体裁不同,写作手法不同,结构也存在很大差异,只有广泛阅读最终才能实现阅读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确立阅读主体地位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可以丰富见识,开阔视野,提高认知,还能吸收和借鉴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海量阅读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上,通常是教师讲、學生听的模式,这种情况下阅读的主体依然是教师,相反学生会显得十分被动。通过海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的话语权交由学生手中,这样一来他们便有了更多机会自己阅读、分析、理解文章,慢慢地就会从量变过渡到质变,实现阅读主体的跨越。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被浓厚的阅读氛围所感染,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当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自己的思维反复研究阅读材料,实现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 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随着人文社会的不断发展,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广泛阅读有助于适应多元文化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要扩大阅读规模,借助课外阅读进一步吸收知识的养分。要想实现海量阅读,必须整合课内外阅读,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优秀读物,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一)精选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兴趣
当前教育指向的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逐渐显现出强烈的育人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需要改变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海量阅读的提出,为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实践路径,海量阅读的目的在于扩大阅读范围,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吸取大量精华,实现多读书,读好书这样的目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开展海量阅读时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因为海量阅读的任务量比之前更大,对学生耐心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引起他们在阅读课上的热情。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海量阅读是课内外阅读的整合,语文教材上面的文章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师便要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材料,在增加阅读量的基础上调动他们在语文课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沉浸在阅读活动当中。教师在挑选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兴趣爱好,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汉字有限,阅读能力也相对薄弱,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最好为其准备儿童成长小说、科普启蒙图书、传统民间故事合集等读物,这些书籍符合低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具有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等特点,科普类的图书还能引起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适合高年级学生的读物主要包括国内外名著、经典文学、寓言故事、科幻作品等,通过阅读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做到课外知识延伸,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逐渐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开展海量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行详细的了解,选择的阅读材料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同时还要达到阅读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舒适的阅读环境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所在,为培养终身阅读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用信息技术,打造生动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打造生动活泼的阅读课堂,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阅读意识,对枯燥的文字不感兴趣,而借助图片、视频将大量的文字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直观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更加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不仅会大幅提升课堂阅读效率,还能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不仅如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还可以开发更多教学资源,将书籍内容通过音频播放给学生,一方面教会学生正确地发音,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转述能力。基于此,教师平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开发多媒体教学的价值。
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在《金木水火土》这节课上,为使学生掌握汉字的正确读法,可以先播放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播放两遍之后,再让他们进行跟读,反复练习几次就会更加熟悉这些汉字的发音。歌谣本身具有内容浅显、朗朗上口的特点,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认读完生字、生词之后,便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朗读,看看谁读得更好。学生普遍好勝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举手发言,积极展示自己,在欢乐的气氛中逐渐激发出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慢慢地沉浸在愉悦的情绪当中。这时,教师准备一些类似的歌谣,带领大家一起大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会控制节奏,调节气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讲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观潮》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涨潮前、涨潮时及退潮后的画面,学生被画面内容所深深吸引,一边观赏景象一边对阅读主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加以引导,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有何感受,这样在阅读的时候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观潮》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课内阅读之余可以准备同样类型的作品,如《听潮》,同样是描写涨潮的景象,后者用了另外一种表现手法来凸显涨潮的特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亲身经历巨雷般的海潮犹如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画面和声音的双重作用下细细品味文字。
(三)丰富阅读形式,促进情感理解
在以往的阅读课上,学生口头朗读的情况占绝大多数,在这种单一的阅读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阅读热情。阅读并非理解字面意思的过程,而是通过书面语言理解作者思想、观点以及情感的过程,而传统的阅读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很难对文章作出深刻的理解。基于此,必须及时转变单一的阅读模式,丰富阅读形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使其从基本的识记、理解、应用思维方式过渡到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方式,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发展阅读思维。角色扮演是一种新型的阅读形式,学生可以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或者其他角色,代入故事情境当中,这样便会一边表演一边揣测他们的行为动机,进而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借助这种方式可以找到文章隐藏的线索,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产生情感共鸣。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曹冲称象》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并与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演绎,分别扮演课文中出现的曹操、官员和曹冲,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完成对话。为使表演的效果更加真实,搭配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使得整台演出脱颖而出。学生由此深入研究每个人物的特点和性格,从他们的对话中捕捉到关键信息,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例如,在“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这句话中,就体现出曹操手下官员的愚昧,而在“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这句话中,则体现出官员的无知与残暴,通过前后对比,就能看出曹冲的足智多谋,这样人物形象就会更加生动立体。这种阅读形式极大地避免了传统阅读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实践特征,学生可以在阅读课上获得新鲜的体验,发现阅读的独特魅力,逐渐爱上阅读,并且掌握了更加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便可以为海量阅读打好基础,即使面对再多书籍,也能透过冰冷的文字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四)结合创作背景,领悟作品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经常阅读名家作品的人能够形成高级的审美,因此,教师不妨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准备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方面实现海量阅读,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并借鉴不同作家的写作特点和表现手法,以此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文学作品一般反映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哪怕是同一位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作品也会略有差别。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不同时期作品中思想的转变,逐渐提高鉴赏水平。以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为例,作为一篇回忆录,作者鲁迅先生回忆了童年时期一位好友,讲述了自己与闰土之间曾发生过的快乐的事情,通过交代瓜田刺猹这一事件表现了闰土机智勇敢等性格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即作者对儿时玩伴以及对童年时光的真切怀念。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将写作背景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一起读懂鲁迅先生,学生之前已经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跟认识,因此可以让他们谈一谈各自的看法,包括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的生平经历如何等。待课堂气氛活跃之后,再在大屏幕上播放鲁迅先生其他作品中的片段,大家一起使用恰当的语气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注入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选择作品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比如,在《阿Q正传》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阿Q这样一位人物形象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以及底层人民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将残酷的、血淋淋的现实透过文字摆在人们面前。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要理解文章表层的意思,还要透过文字看本质,深入分析并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针对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时期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就能更好地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刻理解作品背后的真正内涵。
(五)整合同一题材,提高阅读效率
汉语文章类型丰富多样,百花齐放,小学语文教材涵盖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诗歌、议论文、说明文等在内的多种文体,针对不同文体的文章类型,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也不一样,为方便起见,教师可以将同种类型的文章或阅读材料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出现三首古诗,分别为《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将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加以呈现,这样学生就能通过意境感受到诗歌的整体氛围,进而捕捉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和传递的感受。在讲解完本单元的诗歌之后可以再挑选一些诗歌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赏析,这样就能熟练运用教师传授的要领,掌握阅读窍门;记叙文一般分为总分、总分总等结构,小学生阅读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会梳理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用设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思考和分析,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在分析散文时了解表现手法是重点,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秋天的雨》一课为例,在阅读之前可以让学生尽情地想象雨跟什么相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踊跃发言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接着教师再带领大家一起阅读这篇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秋雨,学生由此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包括“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等,进而发现每个段落的开头都是作者对秋雨的一句小结,包括之后的“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等,这样就能以此为突破口逐一分析作者的表现手法,感受比喻、拟人等不同修辞的特点,然后学习并加以借鉴。
三、 结论
总而言之,海量阅读是知识拓展的最佳途径,学生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内阅读的局限性,并加强课外阅读训练,通过整合课内外阅读实现海量阅读。在开展海量阅读教学活动时,要基于教材内容本身,收集更多优秀的阅读材料作为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和形式,创造良好的读书体验,为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武.小学语文海量深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22(14):35-39.
[2]孙晓晴.整合小学课内外阅读以实现海量阅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193-194.
[3]赖丽红.大数据时代下小学语文海量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2021(24):36.
[4]丁芳兰.小学语文教学中海量阅读与阅读素养的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1):21-22.
[5]胡牡丹.海量阅读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