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育观下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新探

2024-04-20 11:36陈卫东牙韩高常雪松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美育课程思政

陈卫东 牙韩高 常雪松

[摘 要]大美育观为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启迪和思想理论指导。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广西民族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与活化重构“医+X”美育模式,融合“三香一美”、“和合校园”文化、健康科普“四进”工作等开展美育资源开发、科普队伍建设和科普路径拓展,丰富“医+X”美育活动体系,深化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进社团、进课堂、进岗位的实践改革,完善多维评价机制,以期全方位提升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关键词]大美育观;“医+X”;广西民族医药;美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122-05

大美育观的生成和发展为构建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美育方式方法、提升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成效,提供了思想基础、历史经验和理论指导。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在大美育观的指引下,将医药与艺术、体育、音乐、手工创作等各育人要素、育人手段相结合,探索融合式美育,为深化医药院校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价值引领和路径启迪。

一、大美育观思想要义及新时代高校美育新要求

中华大美育观的形成及内涵主要是围绕大美育理念的融入、大学科美育的发展和大环境美育的建构来展开和深化的,其蕴含的思想要义、生成逻辑、文化底蕴为深化当代中国大学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中国现代美育的哲学基础,它突破了以往狭隘美感教育理念的局限,主张通过审美来认识、把握、改造主客观世界,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1]。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中国式美育改革去实践马克思所倡导的人在自然、精神以及社会层面共同达成崇高品质的理念。其主张将社会实践审美体验教育上升为高尚的道德审美,再将其融入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一个美育循环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指导中国美育实践,其特点就是彰显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鲜明性和民族性,继承民族的审美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论述为高校美育提供了新遵循:一是要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中融入美育理念,特别要突出艺术美、人文美、思想美、品德美等价值观塑造。教师要善于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融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将理想信念、审美观念、道德情操和专业能力融入教学目标的达成,使美育课程思政展现出心灵、情感、人格和创造力等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3],指明了艺术类美育教师的双重责任。二是要在社会服务中彰显美育作用。新时代在变,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不但未改变,反而在实践中愈发彰显。《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等文件的相继发布,使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来的国产影视剧受百姓欢迎的越来越多,有的还走出国门,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除此之外,大美育观也使中国城乡建设展现出新风貌,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人文经济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构筑自然生态美、物体空间美、文艺美和精神价值美,构成了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大美育体系。三是要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弘扬美育精神。中华美育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教育理念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而这也成为新时代美育研究的新课题。要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精髓和要义,持续激发中华大美育精神文化的创新转型,创造新时代美育文化。挖掘中华美育精神的历史底蕴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东方美学观念和表达形式,让中华大美育精神在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的育人作用。对中华大美育观历史、观念和形态的梳理分析,有助于深化对美育课程教学和科研规律、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思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整体把握,充分认识中华大美育精神的本质和内涵,使中华大美育精神在高校美育中发挥主导作用[3],为深化新时代高校美育课程思政育人的创新与发展找准方向、切入点和落脚点。

二、大美育观下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大学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要树立“五育”融合理念,主张在德智體美劳之间做好乘法,使之形成教育合力。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重构广西民族医药美育价值目标,创新“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美育路径和育人方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做到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美育理念;与健康科普“四进”工作紧密结合,做到在服务社会上彰显美育作用;活化广西民族医药文化资源,以壮瑶医药资源文化“活化”与传播为突破口,做到在文化传承中弘扬美育精神。

(一)聚焦“为谁培养人”,彰显美育的社会价值

马克思主义美育的鲜明特征是将美育从社会层面上升到道德层面,并延伸到人的社会实践生活各领域。中国大学立足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的,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其根本目标“人美”,追求人的内在心灵美、道德美,具体体现为培育人格美和行为美,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崇高信念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此,我校突出医药行业专业优势,挖掘广西民族医药文化意蕴,深入实施“医+X”美育课程思政改革,围绕塑造人格美和行为美两个目标培养“人美”品格,充分发挥壮瑶医药“医+X”美育课程蕴含的社会美和科学美等育人功能和作用,将两者有效融合,培养出兼具高尚品德和精技善能的德技双修的“大爱大美”型医学卫生人才。

(二)聚焦“培养什么人”,厚植美育的人本价值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大学美育工作的三项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面向全体、坚持改革创新。《意见》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4]。我校遵循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三原则,历经多年积淀,形成了以“药香、书香、花香”(“三香”)为特色的美育文化品牌和载体,确立了以培养医学生的内在心灵美、人格美等为主的“人美”(“一美”)培养目标,打造了由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医药文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文化等共同构成的“和合校园”文化品牌,彰显了“三香一美”“和合校园”等人文美育的价值。

(三)聚焦“怎样培养人”,发挥美育课程思政的价值功能

《意见》从审美、情操、心灵、创新四个维度强调学校要发挥美育的价值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有相应的美育资源相匹配。教师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元素,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教会学生发现每门课程中的美,融入音乐、舞蹈、绘画、影视欣赏和文学等艺术美元素,以及在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到的自然美元素,为学生打好美育心理基础;在学生学会审美后,更多地运用在社会生活中因美好的人和事而感受和体验到的美来开展以社会美为主要元素的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我校将育人元素挖掘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体化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过程循环的中心环节和工作重点,构成了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见图1)。我校围绕美育价值目标和功能发挥,深化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要素及资源开发工作。从教学生发现美的审美教育、教学生欣赏美的情操教育以及教学生创造美的创新教育三个方面逐步深入开发美育课程资源。在美育成果转化上,我校还注重挖掘以科学教育内容和形式为对象的科学美元素,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三、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

(一)开展民族医药文化“医+X”美育进社团活动

我校充分发挥医药卫生院校的专业资源优势,创新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组织学校专业类社团和公共文化活动类学生社团开展民族医药文化“医+X”美育进社团活动。一是推动健康科普队伍、资源和平台融合,构建民族医药文化“医+X”美育格局。我校构建了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平台联动的育人格局,将“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通过第二课堂及延伸课堂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使师生实现育人与自育的双循环。我校以“卫之元”健康教育工作室为依托、以教师创新团队为牵引、以志愿服务团队为主体,完善社团队伍建设;厘清资源模块,推进“教研学做赛”一体化资源开发;通过自建、整合和外联,搭建培训、科研、资源共享和宣传平台。二是广泛开展弘扬壮瑶医药校园文化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开发“桂十味”手工制作香包等文创产品,注册专利,组织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赛事;创作融合壮瑶医药文化的书画作品,传唱壮瑶歌诀,参与“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暨广西壮瑶医药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教师要做好民族医药文化资源挖掘与活化工作,以特色文化浸润“知、信、行、恒”的行动模式,开展广西民族医药文化“医+X”美育进社团活动,打造医药卫生院校特色社团文化品牌。三是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以下簡称“四进”)活动,拓展健康科普能力培训和实践路径。延伸课堂,构建“六个一、七个主题日”活动体系;运用“基地+活动+信息化”手段,以“四进”路径培养学生;用好培训基地,利用生命科学馆、医药标本馆、文化长廊等开展健康研学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百校联动”进校园、“千人行”“星火计划”进乡村、“三桥行动”进社区、“助力健康 赋能履职”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活动,有效拓展了美育实践的路径和空间。

(二)深化民族医药“医+X”美育进课堂改革

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进课堂的途径包括狭义的艺术教育课程和广义的课程思政,后者即在开展艺术审美教育基础上,挖掘其他课程的美育元素,深入开展大美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进民族医药“医+X”美育进课堂。我校专门成立美育教研室和美育师资队伍,设置壮瑶医药专业,开设相应必修课,并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修订课程标准,将壮瑶医药美育融入其他相关课程,创新开展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工作。依托学校大学生美育体验基地,美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以弘扬壮瑶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艺术创作和展演等活动,音乐教师组织学生传唱壮瑶歌诀;依托中医药文化长廊,中医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中医药文化经典,学校英语教研室开展用英语讲好广西民族医药故事、讲好中华传统文化、表演情景剧等融合美育的实践活动。中药专业基于成果导向与任务驱动两种教学模式的融合,建构了基于目标对象、实施主体、内容载体、教学资源、方法手段和时间空间的“六位一体”药香文化育人体系的思路模型(见图2);围绕内容载体要素,创新探香、品香、食香、传香、创香等“五纵”药香文化活动载体;围绕实施主体要素,构建社会、学校、学校二级机构、教学团队、个体等“五横”协调机制;围绕方法手段,以健康科普技能竞赛为载体,融合信息技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开发“课堂可用、课外可传、人人可创”的文化育人资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浸染药香特色”的知、信、行文化育人模式。

(三)推进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进岗位

在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背景下,突出党建引领、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推进“医+X”美育进岗位,培养“学得精、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卫生人才,是医药职业院校解决学生“慢就业、难就业”问题及实现稳就业、高质量就业的关键举措。一要突出党建引领下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党建引领、产教融合育人更多地体现在学生的顶岗实习上,要让岗位美育来锤炼学生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事业观,打牢学生对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自信的心理基础。产教融合文化共同体特别注重伦理、情感等的精神维系[5]。岗位美育即通过岗位美育文化环境的浸润式熏陶,使学生与企业达成思想认识上的相通、情感上的共鸣,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亲密感和集体归属感;使学生在实习前的教育教学中就深度参与到校企合作文化活动中,提早了解、适应企业文化,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消除就业恐惧心理具有先天优势。二要在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中融入“医+X”美育,以岗位美育破解“慢就业”难题。岗位美育实质上是劳动美育,就是通过将“医+X”美育带进企业、带进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岗位,从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精神等方面,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具有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真正使学生快速适应新岗位,爱上工作,岗位认同感强。三要持续深化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文化融合创新。广西民族医药蕴含的精神文化是壮瑶医药哲学基础、生理病理观、治疗理念的反映,其核心是壮瑶医药理论体系,而这也是提升广西基层卫生人才专业发展潜力的文化宝库。壮医药的核心理论“三道两路”和瑶医药的核心理论“盈亏平衡”“三元和谐”等均强调要调节人体机能,疏通阻塞,达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6]。学校将“医+X”美育进岗位作为实施壮瑶医药文化传承人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抓手,政校行企协同建立健全壮瑶医药文化传承人发展机制、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与壮瑶医药文化传习保障体系,积极参与到壮瑶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工作中[7]。组织师生组建创新团队并发掘与壮瑶医药文化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与地方性知识文化相结合,挖掘壮瑶医药文化中的美育元素,如将壮族山歌、舞蹈[8-9]等作为医药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创新及弘扬壮瑶医药文化,使之成为促使广西医药卫生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动力源泉。

四、结语

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突出育人价值引领,具有理念的开放性、理论的融合性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性。我校秉承中华大美育观,遵循大学美育新要求,准确把握大学美育价值意蕴,创新实施广西民族医药“医+X”美育课程思政育人路径,能促使学生毕业后志愿下基层,甘心为基层卫生健康事业作贡献;促使学生不仅把专业学精,而且注重品德修养,真正成为“学得精、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德才兼备的基层医药卫生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程远.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当代中国美育建设[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8.

[2] 李新市.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美育建设[J].大连干部学刊,2011,27(6):28-32.

[3] 范迪.担负起新时代的美育使命:在中央美术学院建校百年教师节大会上的讲话[J].美术研究,2018(5):5-6.

[4] 中办国办: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N].中国青年报,2020-10-16(7).

[5] 陈卫东,梁晨.党建引领下产教融合文化共同体构建的价值与路径[J].广西教育, 2023(9):38-41.

[6] 梁晓兰,刘建文,唐红珍,等.弘扬壮族传统医药文化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8(7):4-6.

[7] 李萍.医学的诗意表达:广西壮族医药山歌探源[M]//桂学研究:第五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83-192.

[8] 莫清莲,黄萍,黄海波.略论壮族民歌在壮医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1):25-27.

[9] 宋宁,黎海珍,李浪辉,等.基于文化视角探讨壮族舞蹈的医药内涵及其价值[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6):862-86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美育课程思政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