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为文科学生技术赋能

2024-04-20 11:36陈洁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新文科

陈洁

[摘 要]数字鸿沟阻碍了文科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的积极参与,而数字素养教育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在新文科教育改革和高阶素养能力培养的背景下,文章深入分析了文科数字素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创新培养模式,应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跨学科的数字素养教育,同时阐述了三种文理学科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此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阐述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以供其他院校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数字鸿沟;数字素养;新文科;创新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138-04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大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文科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经管法要助力治国理政,教育学要培元育才,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因此,这对文科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数字素养是指个人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安全、适当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沟通、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1],这种能力对于个人的就业、工作以及创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技术访问、技术能力和技术应用的不平等导致数字鸿沟,使得文科学生技术知识匮乏、技术应用能力较差、技术自信心不足,限制了他们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有效参与,影响了他们数字素养能力的发展。因此,提升文科学生的数字胜任力,弥合数字鸿沟,增强他们的职场竞争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文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基于新文科背景,本文深入分析数字素养教育的要求与挑战,并提出三种文理学科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详细阐述了中华女子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的教育改革实践及其成效。

一、数字鸿沟与数字素养教育

数字鸿沟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递进演变的层次。一级数字鸿沟是由ICT设施、资源短缺所造成的鸿沟,也称为“接入鸿沟”;二级数字鸿沟是由ICT使用技能的差异所造成的鸿沟[2];三级数字鸿沟是由ICT技术使用结果的差异所造成的鸿沟[3],是个体能力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差异,即个体能否具备适应智能时代所需的思维和能力素养[4]。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提出,应将我国数字鸿沟由“接入鸿沟”转向“能力鸿沟”,即关注人的数字能力和数字素养差异。因此,提高数字素养是弥合数字鸿沟的关键,也是教育领域当前的重要任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8年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将数字素养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安全、适当地获取、管理、理解、整合、沟通、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促进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1]。该框架涵盖了计算机素养、ICT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等多种素养能力,共分为七个素养域(见表1)。

参考《数字素养全球框架》,构建数字素养教育体系(见图1),该体系可以划分为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两个层面。在培养过程中,情感态度应始终贯穿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提升过程中。

二、新文科背景下数字素养教育要求与困境

(一)新文科数字素养教育要求

新文科建设更加注重思维、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伦理道德等情感态度,以及问题解决和职业发展等高阶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1.提升专业领域数字技术运用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了计算技术与人文社科的跨学科融合和跨界融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字世界,需要培养其信息化工作能力,并引导他们自觉将ICT技术视为学术素养的一部分。

2.养成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

计算思维是数字素养的高阶能力。通过培养良好的计算思维,个体能够自觉运用科学方法在不同问题情境中识别与分析问题,形成有效解决方案,从而更高效地进行研究,并产出更高质量的成果。

3.强化数据素养与思维能力

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在大数据时代的延伸和拓展[5]。随着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文科的学术视野得以拓展,思维范式也发生转变。培养数据素养有助于文科学生更好地应对与大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能力相关的数字鸿沟[6],满足数字化时代对新型文科人才的要求。

4.数字素养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育人新模式

数字素养具有跨学科特征,应融入具体学科课程中,并嵌入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文科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数字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在专业领域的数字胜任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二)文科数字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当前面临的挑战既源于文理学科之间的差异,也有来自文科计算机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

1.“技术认同”感低

文科学生主要学习文字、语言和人文分析等内容,因此他们对自身技术能力、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更多技术知识的自我驱动力等“技术认同”感[7]较低,同时,他们使用ICT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也较弱。

2.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低

文科學生在逻辑思维和系统分析能力方面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其数字能力通常低于理工科学生[8],面临着更大的学习挑战。此外,“数字性别鸿沟”也影响了女生的技术使用态度[9] ,导致她们在数字技术使用能力和信心方面相对不足。

3.重工具轻思维

文科计算机教学容易陷入“狭义工具论”误区,过于注重操作方法的教学,而忽视了对计算学科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10]。这导致学生在使用计算技术解决问题时,高阶应用能力相对欠缺。

4.缺少学科化的数据素养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未能覆盖数据素养的核心能力要求,并且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应用。同时,文科专业课所涉及的数据素养教育内容也相对有限,面向文科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

三、数字素养教育改革途径与教学实践

(一)数字素养教育改革途径

1.秉持OBE教育理念

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实现从基本操作技能向高阶乃至创新应用能力的转变,以及从单纯学习ICT技术知识和技能向专业领域融合应用的转变。这样,学生便能够将数字技术高效地运用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通过设计由易到难的任务序列,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同时,结合案例教学或项目式教学,将相关知识点融入具体的应用任务中,以增强学生的“技术认同”感。此外,还应注重计算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应以成果为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字胜任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主观能动性。

2.开展跨学科的数字素养教育

数字素养教育应融入学生整体知识结构中,并通过文理交叉渗透的方式开展系统化的教育实践。以下是三种可行的途径:

第一,在计算机通识课中嵌入特定学科应用,可以将信息技术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创新应用课程等多个层次,并在不同的学期开设。例如,华东师范大学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新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11],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字素养。

第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并融合数字素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施方法实现。第一种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颠覆式”改革。例如,常州大学商学院重构财会专业知识体系[12],不仅包含了财会专业知识,还融入了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知识。这一改革由跨学科教学团队共同完成,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或专业背景的教师及校外专家。第二种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局部”改革,即设置一个专门的课程模块,将专业知识与技术知识相融合,我校目前正是采用这种方法。

第三,通过微专业教育培养数字素养能力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数字胜任力的核心素养,精选并开设核心课程,使学生在数字技术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例如,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开设的“数据治理”微专业 [13],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信息与数字素养。

(二)跨学科数字素养教育教学实践

我校目前采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组合方式,将数字素养教育分别融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以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1.通识教育

目前,我校已开设的课程及其教学目标如表2所示。

大数据分析基础课程主要学习Python编程和数据分析方法,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法学等多个专业。鉴于学生普遍缺乏编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构建渐进式、以应用牵引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点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程序流程图可视化表达设计思路,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构建“点—线—面”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具體内容包括:随堂上机实践,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课后上机实践,用于巩固和运用各章节所学知识;实践大作业,综合应用各章节知识,采用开放式选题,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应用。

第三,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提供微课视频、MOOC课程、在线题库系统等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以辅助学生攻克重点和难点。

第四,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查。其中,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阶段测验和实践大作业,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为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总的来说,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并表达了继续学习的愿望。

2.专业教育

以新文科建设为驱动,我校多个专业在积极探索与尝试将专业教育与数字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局部”改革。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设置了“数据分析应用”模块,包括通识教育中的两门必修课程,以及统计软件应用、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由计算机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共同承担,旨在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数据抓取、存储、整合、分析及处理方法;

(2)理解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中常用算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3)具备针对HR场景的基本数字化分析和应用能力;

(4)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字素养。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共同构建了跨学科数字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数据采集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基本技能与知识。

四、结语

数字鸿沟是信息时代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数字素养教育则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途径。遵循文科教育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展跨学科数字素养教育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技术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还能激发他们将数字技术应用于专业领域的积极性。

后续,笔者将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不同的融合教育策略及其实施效果,以创设有益于文科学生数字技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数字胜任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益数字化的社会和职场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NANCY L,DAVID W,JIMMY D L,et al. A global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n digital literacy skills for indicator 4.4.2 [R/OL]. [2023-07-04].https://uis.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p51?global?

framework?reference?digital?literacy?skills?2018?en.pdf.

[2] VAN DIJK J A G M. The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 divide: the digital divide turns to inequality of skills and usage[M/OL]//Digital Enlightenment Yearbook 2012.IOS Press,2012:57-75[2023-07-04].https://ebooks.iospress.nl/publication/31966.

[3] SCHEERDER A, VAN DEURSENA A,VAN DIJK J. Determinants of internet skills, uses and outcom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econd? and third?level digital divide [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17,34(8):1607-1624.

[4] 冯仰存,任友群.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教育扶智:消除三层鸿沟,阻断贫困传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解读之三[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4):20-26.

[5] 黄如花,李白杨.数据素养教育: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教育的拓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6(1):21-29.

[6] SKALETSKY M, PICK J B, SARKAR A, et al. Digital divid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M]//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London: Routledge,2017:418-446.

[7] GOODE J. The digital identity divide: how technology knowledge impacts college students[J]. New Media & Society, 2010,12(3):497-513.

[8] 王靖.大学生计算机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开发与应用[J].开放教育研究,2010,16(2):90-97.

[9] CAI Z H, FAN X T,DU J X. Gender and attitudes toward technology use: a meta?analysi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7(105):1-13.

[10]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7-11.

[11] 白玥,朱敏,陈志云.提升数据素养的新文科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21(9):91-94.

[12] 赵红梅,廖果平,王卫星.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以财务与会计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19(34):41-45.

[13] 周毅.新文科背景下图情档学科“微专业”建设实践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21, 42 (6):5-12.

[责任编辑:梁金凤]

猜你喜欢
数字素养数字鸿沟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提升学生数字公民素养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转型趋势研究
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的视角下中国网络政治参与失衡研究
挪威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
数字素养路径下青少年数字素养与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