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的思考

2024-04-20 04:52丁彦申雨娜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书院制学生社团

丁彦 申雨娜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育人载体。书院制具有开设形式多样、鼓励个性化发展、教学方式丰富等特点,是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形式。从育人目标、育人理念、育人载体的角度出发,对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等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实现路径,进而更好地改善社团的运行机制,发挥社团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书院制;书院制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004-04

高校学生社团是丰富学生的校内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教育部、团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对社团的组织管理、建设发展和育人功能予以指导和规范。2020年,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印发了《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对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备受重视,各高校也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书院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目标、育人理念相一致,有着相融相通的育人载体。因此,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书院制,是一种新尝试,对推动社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一、书院制的源起与特点

书院制源于书院的兴起,被看作古代的大学教育。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新探索,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索办学到国家政策导向的发展历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探索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2018—2019年,国家相继发布了有关书院制建设的政策文件。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打造教育生活园地。目前,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建设书院制,如复旦大学、汕头大学、肇庆学院、苏州大学、北京大学等,在书院制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也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灵活有效,开设形式多样。现代大学书院制因高校的办学理念、层次规模、文化传统和实际需要不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种发展样态[1]。有依托专业学校的模式,将相近专业和学科性质的学生分配至同一个书院学习,如华东师范大学设立的孟宪成书院,以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为目标。有分阶段参与的模式,新生采取书院统一管理的模式,二年级时再转入专业院系,如南京大学的开甲书院就是按此模式开展。还有全员参与模式和实验班模式,全员参与模式即书院覆盖全体本科学生,而实验班模式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学生只有通过选拔才能进入书院学习。可以看出,每所书院制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实际情况。书院制只有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实际的书院制办学形式,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效果、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第二,推崇自治,鼓励个性发展。书院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未来社会生活的预演场。在书院内部强化学生自治,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适应性;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书院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书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他们在大学里能够承担起自我管理的职责。另外,学生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的培养也是书院制的重要目标,这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实践环境等方面,还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书院的特色课程设置、学生的考核评价导向上。无论是鼓励学生自治还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强调实践,教学方式丰富。传统的专业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系统性、专业性的知识讲授为主,而书院教育则更多以非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依托学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大学课堂中讲授为主、实践为辅的形式不同,书院制以实践为主、讲授为辅,让学生能够更充分地表达、更好地实践。书院制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实际的书院生活中,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重点指导等方式,给予学生学习和实践上的指导。另外,书院制功能的实现大多以宿舍园区为主要平台,绝大多数书院在宿舍内设立了配套的活动场所和设施,是集文化和生活于一體的混合实体空间,为学生沟通交流提供桥梁,同时借助融合空间打造文化环境,以实现“隐形教育”功能[2]。区别于显性教育,大学书院制更多的是隐性教育与融合教育。

二、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学生社团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为育人目标,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融入书院制建设,这与高校的育人目标、育人理念、育人载体上是相通相融的,都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育人目标相恰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团书院制建设的育人目标。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拓宽了专业教育的路径,打造全员、全区域、全方位的育人环境,以场景式的形式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合起来,在书院内开设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沙龙、研讨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加活动,以此作为专业学习之外的有效补充。高校学生社团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体质能力教育、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营造不同的育人场景,通过采用场景式的方式实现育人目标。书院制与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目标都聚焦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是一脉相通的。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不仅仅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更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学生有充分发挥才华的空间。书院制的独特优势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社团的运行效率,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建设。

(二)育人理念相通

实践育人与环境育人是社团书院制建设的重要育人理念。只局限于书本化的知识传授是无法发挥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知识需要被学生感知和运用[3]。高校学生社团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而书院也将实践育人的理念运用于实际育人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实践育人活动,以达到育人目标,这与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理念相一致。因此,社团书院制建设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实践育人的特点。另外,书院会打造特色布局,建造具有文化意义的景观与设施,营造书院式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接受书院文化的熏陶,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4]。而高校学生社团在社团活动举办、社团成员交流分享、指导教师经验传递的过程中也蕴含着环境育人的理念。

(三)育人载体相融

多样化的活动是社团书院制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有着丰富的校内活动、志趣相投的学生和专业耐心的指导老师,社团的类型多样、活动形式丰富,如文体竞赛、公益服务、创新创业等。高校学生社团依托社团活动为校内师生提供交流与沟通、创新与实践的机遇,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书院将文体活动、学习和生活服务等诸多功能融为一体,鼓励师生参与书院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实现育人目标。从组织属性看,书院也是学生社会化的特殊场所,是形成学生群体的共同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机构[5]。多样化的活动作为社团书院制建设的重要育人载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三、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学校重视、准确定位,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高校学生社团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在认识上,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社团书院制建设对于学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性。学校要通过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给予社团书院制建设以政策性支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路径、工作思路。其次,在设计上,要制定一系列促进社团书院制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实施方案。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培养目标应与校内“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最后,在操作上,要明确学校层面开展此项工作的组织架构,做好工作的协调与分配,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衔接。

(二)科学设计、强化管理,构建制度服务体系

新的机制运行需要制度的支撑和保障,社团书院制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多层次、立体化的制度保障,在明确建设理念和宗旨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配套制度体系能够保障社团书院制运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社团书院制建设不仅要求制度设计合理,而且要与学校教学管理的培养制度相互耦合,形成合力。在社团书院制的制度建设上需考虑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育人主体层面,社团书院制建设需要多部门协同运作及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离不开制度的规范,通过制度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权责,解决分工不明、指导要求模糊、考核评价不力等问题,需要构建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6]。二是育人客体层面,要将社团书院制建设的所有活动项目以及全体学生都纳入制度规范,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用制度来衡量过程,做到细化活动目标、分级活动内容、丰富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结果。三是育人效果层面,采用激励制度来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如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学分加分、将指导教师的工作量与职称评定挂钩、学院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等。另外,社团书院制的管理制度也可以从书院所属的场地、书院内部社团活动开展、书院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考量,将成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考虑在内[7]。

(三)合理配置、有效加强,构建运行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社团书院制建设顺利实施,高校应在物资经费、实践场地、人员师资、师生参与方面健全社团书院制运行保障体系。在物资经费方面,高校应为社团书院制建设设置专项经费,用于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专题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等育人活动。在实践场地方面,高校应统筹考虑校内师生数量以及实践需求,为社团书院制建设提供专门的实践场地,建设校内专属的文化活动中心。社团书院制的场地应根据每个书院的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将书院特色与场地设计融合起来,如思想政治类书院有专门的研讨教室、阅读教室、会议室等。在师资方面,指导教师需德才兼备,具有热爱学生、热心社团工作等特质;社团成员由于是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对社团内容和活动的了解程度有限,需要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在师生参与方面,高校应合理利用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手段,创新社团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吸引师生参与,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

(四)深入调研、及时反馈,构建评价保障体系

社团书院制建设是一项动态系统工程,内容丰富,涉及因素较多,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系列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和修正。修正和调整不可盲目进行,需要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评价、合理论证才能有效实现。首先,采用访谈、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学生对社团书院制建设的认识与需求,且在运行机制中设置意见收集与反馈环节,提供反馈渠道。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科学评价书院的真实情况,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定细则,包含社团的规模、发展定位、规章制度等静态指标和社团活动开展频率、学生参与程度、社团品牌效应等动态指标。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将过程性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可以在社团书院制建设中引入“第二课堂”制度,包括组织建设、经费管理、活动管理、学分认证等制度。最后,合理的论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定期组织专家对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内容进行完善,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時修正,以确保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尝试,对于提高学生社团的管理效率、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育人目标、理念、载体的角度出发,探索社团书院制建设的可行性,构建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等多样化的实现路径。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尚存在很大的探索和尝试空间,其对于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未来,高校学生社团书院制建设的不断发展能够优化社团的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社团的评价反馈机制,促进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并提供更为广阔的多样化发展平台。

[ 参 考 文 献 ]

[1] 梁宏亮,吴薇.大学特色型书院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行动策略[J].高教论坛,2023,283(5):77-81.

[2] 陈观玉,黄海峰,王永仁,等.我国高校书院制运行模式研究:基于亚太高校书院联盟参与高校相关制度的文本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3(2):73-77.

[3] 郑成华,申健.现代大学书院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72-177.

[4] 刘学燕.大学书院制改革的困境反思与路径优化: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22(4):119-127.

[5] 何毅.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涵、产生背景及存在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16(6):58-63.

[6] 丁彦,李子川.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构建:内涵、变革与实现路径[J].高教学刊,2019(8):72-74.

[7] 周创兵,曹文华,钟贞山.推进构建“书院制”人才培养新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21(2):29-31.

[责任编辑:黄紧德]

猜你喜欢
书院制学生社团
试论书院制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重构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初探
“书院制”模式下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若干思考
当前医学类院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论创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