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研究

2024-04-20 08:33郑晶昔秀颖
东疆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改写意识形态翻译

郑晶 昔秀颖

[关键词]韩国文学;翻译;意识形态;改写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24)02-108-09

[作者简介]1.郑晶,女,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朝(韩)语系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翻译改写与口译教育;(北京 100029)2. 昔秀颖,女,博士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朝鲜(韩)语口译专业讲师,研究方向为韩汉翻译与口译教育。(上海 200083)

自20世纪90年代,安德烈 · 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的改写理论传入国内译学界后,越来越多的译学研究从直译或意译以及对与错的二分法中解脱出来,开始将翻译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意识形态、诗学等社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去解释翻译这一复杂的社会文化行为。据统计,1996年至2015年间,知网上引用改写论的论文篇数就达到3000多篇。[1](5)近几年,周士平[2](76-78)、贺爱军和贺宇[3](89-95)、卢雅芳[4](113-115)等众多学者都尝试从改写论的角度解读各种翻译现象。但国内译学界的这些研究大多以中国文学的英译或我国对欧美文学的译介为主,对其他国家文学的改写现象关注甚少。金鹤哲[5](61-70)分析了意识形态对韩国文学汉译的影响,但研究范围限于1949年以前的韩国文学。郑晶[6](52-58)曾对建国十七年朝鲜文学翻译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改写进行了分析,但研究范围也仅限于朝鲜文学。国内对1949年以后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鉴于此,本文将把目光投向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韩国文学翻译,尝试对改革开放至中韩建交前的这段时期,我国译者在翻译韩国文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意识形态导致的改写现象进行探讨。

一、勒菲弗尔的改写论

20世纪80年代,著名翻译学家勒菲弗尔借鉴俄罗斯形式主义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译学理论“改写论”。根据这一理论,一国的文学作品被译介至另一国时,在原作的基础上生成的译本以及评论、介绍等副文本会在目的语国家或文化圈投射出该文学作品的文学形象。但因目的语国家或文化圈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透过衍生文本投射出的该作品的文学形象与其原作在源语国家或文化圈里的文学形象不尽相同,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文学作品译介过程中各介入主体会有意或无意地对原作内容或形式做出修改(adaptation),这类修改及其效果便是勒菲弗尔所主张的“改写(rewriting)”。[7](72-75)

勒菲弗尔将导致改写现象的社会文化因素称作“制约因素(constraints)”,并提出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poetics)、自然语言(natural language)、论域(universe of discourse)四种制约因素。[8](128-123)勒菲弗尔认为,正是这些因素影响到了各主体,使其在文学生产过程中对各类文学作品实施了改写。对于介入外国文学的译介,对作品的文学形象实施改写的主体,勒菲弗尔认为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位于目的语国家文学系统内的专家,即翻译家、作家、评论家、教师等。这些专家在文学系统内部通过对本国文学实施生产和再生产来运营文学系统。在进行文学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若出现不符合当时主流诗学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作品或文本,这些专家就会对这些文本进行修改,直到这些文本符合当时的主流诗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文学作品实施改写的第二类主体则是位于文学系统外的拥有一定权力的人物、团体或机构等。这些主体通过向系统内的专家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援或地位方面的支持,向文学系统行使影响力。因主要是通过提供经济或地位上的支援,即赞助的方式,间接发挥影响力,进而达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改写的目的,因此勒菲弗尔将这些主体称作“赞助人(patronage)”。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背景

意识形态其实是一个非常灵活多变的概念。自18世纪被法国哲学家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首次提出,用作表示“观念科学”[9](62)之后,这一词汇在各时期里被各领域的学者使用,并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为维持其统治而有意制造出的“虚假意识”。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Lenin)认为,意识形态是可在阶级斗争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思想或信念体系。进入20世纪,哲学家哈贝马斯(Harbermas)以科学和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到群众的意识当中,开始慢慢替代之前的各种参照体系为由,主张科学和技术就是意识形态。[10](212)可见,随着时间和视角的变化,对意识形态的解释可以有很多种,但正如刘少杰[11](88-89)所说,即便是所指或适用范围完全不同,对意识形态的解释都离不开一个基本定义,即意识形态是一种由“稳定”的“信念”或“价值观”构成的“价值体系”。但根据适用时期和范围以及切入视角的不同,其具体含义或体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鉴于此,本文将以遵循意识形态的基本定义为前提,以对文学翻译影响程度为准,将意识形态的范围限定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学意识形态。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转换思想,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并尝试推进经济市场化。因此,这一时期主导中国社会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演讲,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定为新时期党的工作路线。同时,在同一时期召开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并在经济领域开展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即改革开放。由此,中国开始慢慢打开国门,恢复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出来。即部分反对共产党执政和社会主义,主张走资本主义路线的思潮开始在国内出现。与此同时,一些色情文化、暴力和迷信等所谓“资产阶级腐败、没落的文化和观念”也开始流入国内。鉴于此,在1983年10月12日召开的中共第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在文化领域实施“两手政策”,即“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但是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他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12](43-44)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想领域有可能出現的问题,这一时期中国政府还开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中国政府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写入1982年制定的《宪法》,以及1983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985年制定的《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决定》、1987年制定的《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并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方法。如1983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要把持久、广泛、深入地宣传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反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作为书刊出版的重要内容。”[13](163)而在1987年制定的《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更是将包含凶杀、色情和迷信等内容的出版物定义为非法出版物,明确要求要对这些出版物进行严厉打击。

(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的文学意识形态

这一时期,主导中国文学创作的意识形态主要是邓小平文艺思想。同时,随着改革开放流入的人本主义等部分西方文艺思想也开始对中国的文学系统起到一定影响。杨春时[14](17)等人认为,在这一时期之前,也就是建国后的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966年间,主导文艺创作的意识形态一直是强调阶级斗争、敌我矛盾、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这种思想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因此,这一时期开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在1979年10月举办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祝词》,从文艺的本质、对象、内容、创作方法、社会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新时期新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文艺的性质方面,强调应把政治和文艺适当分离,要求“在尊重文艺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同时考虑社会影响”;在对象方面,将之前的以工农兵为对象扩大到全体人民,指出文艺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在文艺的创作内容方面,将之前的“歌颂工农兵的明亮面,揭露敌对阶级的阴暗面”调整为“反映各类人物的各类生活”;而在文艺的创作方法方面,则将之前主张的“采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改为“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创作”;最后,对于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则从之前的“提高阶级意识等政治意识”调整为“鼓励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批评敌对阶级思想、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左倾或右倾等错误的意识形态倾向”。[15](181-185)可见,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想逐渐开始由之前的从属于政治、为政治服务转向尊重文艺自身的规律,为人民创作反映多种人物的多样的作品,同时对资产阶级等敌对阶级的思想以及与中国主流价值观不符的一些“左”倾或右倾意识形态进行批评。

三、事例分析

那么,在改革开放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以及文艺领域的邓小平文艺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等对当时的韩国文学翻译起到了何种影响?这种影响具体以何种方式呈现?为了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本文采用原文(ST)和译文(TT)对比分析的方法,从译文中找出与原文有出入的改写,并结合上述意识形态背景,对改写的原因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的原文和译文以韩国文学翻译院(Korea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stitute, KLTI)海外文学翻译库中所列1980年至1989年间译介的10部韩国文学作品为准进行了搜集。最后,搜集到了4部作品的原文和译文。具体的作品名和发行机构等信息见表1。

(一)分析结果

通过对上述4部作品的原文、译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一时期对上述4部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意识形态改写a,仅发现了35处小幅度的改写。在对这35处改写事例进行分类后发现,根据改写倾向和目的可以分为如下五种情况:1)弱化对共产主义阵营的负面描写;2)弱化对韩国国名的提及;3)屏蔽色情信息;4)屏蔽反共信息;5)屏蔽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信息。下面将列举具体改寫事例,对各种改写倾向逐一进行探讨。

1. 弱化对共产主义阵营的负面描写

由于政治立场的不同,韩国文学作品中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对共产主义阵营进行负面描写的情况。尤其是当文学作品中出现涉及朝鲜战争的内容时,与韩国处于敌对状态的共产主义阵营的国家或人物便会被视为非正义的一方,并以为了本国利益不惜挑起战端的侵略者的形象出现。通过对改写事例的分析发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译者往往会通过替代或删减相关描述的方式,尽可能将原作传达的共产主义阵营的负面形象弱化至最小。

[例1]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T:你们的爸爸真是了不起的人,是啊,真是了不起!他是在战场上牺牲的,要是有人问起,你们就说爸爸是勇敢的军人。绝不能胡说什么小市场上的金顺石。

《天堂的阶梯》(1989)

[例2]

ST:?? ?? ??? ?? 6.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敌人惨无人道的迫害和由此而引发的背叛、陷害、揭发、阿谀等等,我看到、听到各种人性的丑恶在那里上演,因为是个小地方,所以更露骨也更直接。在轮番轰炸下,因为是乡下,爷爷、儿子、孙子、曾孙子、玄孙子,几代人一口气全死光,本该用来办婚礼、办寿宴的房屋也在瞬间变成一堆废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T:其后不久,六·二五事件就爆发了。我带着家眷,到妻子娘家所在的水原某农村去躲了九十天。【删除】人的生命像苍蝇一样不值钱,我们是寄人篱下,住在一家算是妻子的舅舅的人家里。一方面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一方面好像连思考的能力也丧失了。身体是极端的虚弱,使我感到我们即使不死于轰炸,生命也将自动消失。

《南朝鲜小说集· 第三种类型的人》(1983)

[例1]是小说《天堂的阶梯》中出现的一处改写。在原文中,女主人公由美的母亲担心幼小的由美因为没有父亲而被人欺负,便告诉她,当别人问起父亲的死时要告诉那些人,爸爸是“??? ??? ????(为了抓共匪死的)”,并且以颇感自豪的口吻说父亲是一个“??? ?????(了不起的人)”。在提到处于敌对阵营的共产主义阵营的军队时,不仅使用了含贬义的“???(共匪、赤军)”,还把抓共产主义军队描述成值得引以为傲的事情。原文透露出来的共产党军队的形象是负面的、其行为是值得骄傲的,这显然与这一时期的共产党军队形象以及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不符。若把原作所透露出的信息全部传达给读者,很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策。因此,在译文中,译者将“??? ??? ????(为了抓共匪死的)”翻译为“在战场上牺牲的”,删除了“共匪”这一含有贬义的词汇,用“在战场上牺牲”替代了“抓共匪而死”,既保留了原文要传达的父亲是一个优秀的人以及父亲的死值得骄傲这层含义,同时也弱化了原作透露出的共产党军队的负面形象。

除了像[例1]一樣对部分描述进行替代的例子之外,本研究还观察到有译本通过将大段描写删除的方式,来实现弱化共产主义阵营负面形象的例子,[例2]便是其一。这一段是安寿吉的短篇小说《第三种类型的人》中赵云向朋友锡解释自己弃文从商的缘由的部分。赵云提到自己是因为在朝鲜战争时经历了各种残忍和丑恶的事情,因此陷入了痛苦和烦恼,并因此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进而放弃了写作,改行当了商人。在这里,作者用较为直白的语言描述“?(敌人)”,即共产主义军队的行为及其所诱发的氛围。这一整段描述所透露出来的共产党军队的形象是极其负面的,显然这种负面形象与中国读者心目当中共产党军队的形象不符,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政策,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将这一整段全部删除,从而弱化了原作透露出的共产党军队的负面形象。

2. 弱化对韩国国名的提及

从1948年韩国成立独立政府至1992年中韩建交之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把韩国政权看作是非法政权,也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大韩民国”“韩国”等韩国政权成立后确立的官方外交名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是不能使用的,使用官方名称就等同于认可韩国政权。相应的,出版物也不能传递看似认可韩国政权的任何信息。但在韩国文学作品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韩国国名,那么这时候译者该怎么处理呢?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译者会选择用别的地名去替代或者干脆在译文中删除韩国国名,这使得原作中跟韩国国名以及可以联想到韩国政权的信息在译作中被大大地弱化。

[例3]

ST:??? ??? ?? ?? ????, ?? ????? ??, ??? ???? ? ??? ? ??? ???? ??? ?? ?? ???.

TT:即使不举外国的例子,就拿我们这儿来说,没有学历而当上大富翁的也屡见不鲜。

《路》(1985)

[例4]

ST:“?????? ?? ??? ???. ??? ???? ????.”

TT:谁知道汉城市内还有这样的旅馆?出乎意料地干净和亲热。

《路》(1985)

[例5]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T: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太没有志气了。你都这么个年纪了,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简直是个废物。你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行。或者当一个【删除】最闻名的体育明星,或者当一个最闻名的乞丐。反正应该是最闻名的。明白吗?

《复仇的迷途》(1988)

[例3]和[例4]是我国译者在翻译孙昌涉的长篇小说《汉城幻梦》中出现的两处改写。原文中均出现了韩国国名的全称“????(大韩民国)”,在[例3]中,译者将这一表达翻译为“这儿”,用表示方位的代名词代替了韩国国名。而在[例4]中,译者将大韩民国翻译为“汉城市内”,用韩国首都的名称替代了韩国国名。[例5]则与[例3]、[例4]采用替代这一方法不同,它干脆选择不译,在译文中省略了原文当中提到的“??(韩国)”。显然,译者是考虑到了中国官方并未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官方对韩国政权采取的不认可的立场,因此故意避开了对韩国国名的提及。这也导致和原作相比,译作中可以联想到韩国政权的信息在译文中被极大地削弱。

3. 屏蔽情色描写

对情色描写的删减也是在对韩国文学翻译改写当中出现较多的现象。当作品中出现有关人物性欲望的描写、男性性器官的描写、男女性行为的描写时,无论这种描写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译者都会采用替代或删除的方法,尽量屏蔽这些内容,不让其出现在译本当中。本研究分析的4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所有情色描写都被译者通过替代或删除的方法进行了屏蔽。这种调整不仅会改写所涉及的人物形象,还会改写这一时期投射到国内的韩国文学的形象。

[例6]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真像一条冗长的性器官。闭上眼睛,女人的性器官就像这条山洞般深邃和黑暗。突然涌上来的欲火就像一根针,刺痛着我的太阳穴。我的下腹不禁紧绷起来,全身骨头的关节开始互相碰撞,发出淫荡的哀鸣。我这充满激情的欲望不可能是从这困乏的肉体中涌出。我想到了延续几千万年的我的祖先们。他们终其一生未能燃烧殆尽的野兽本能,似乎全部都积聚到了我这小小的身躯中。我想把指甲磨得锋利,不断地抓挠、撕扯那深不见底的深渊。我应该抛开对欲望的厌恶和焦躁才对。我甚至开始担心自己的欲望被硬生生浇灭。我想在萦绕我全身的滚烫的热气中好好感受生命的延续力。)??? ???? ????. ?? ??? ??? ???? ????? ???.

TT:火车好不容易翻过了山,车里还很黑。我估计这是一个很长的山洞,不由地想入非非起来。火车到站了,乌云低低地压在头顶上,十分怕人。

《南朝鲜小说集·深夜的拥抱》(1983)

[例7]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柔软的那个部分,在她细腻的手法下慢慢立了起来,变得坚硬起来。 她手里攥着它,终于松了一口气。)???? ??? ??? ???? ?????? ?? ????? ??. ?? ??? ??? ???? ???? ?? ???! ?? ??? ???? ????, ?? ?!

TT:她像是为了进一步证实丈夫的存在,把身子更深地埋进丈夫怀里,伸出手去抚摸他的脸。当她确信丈夫脸上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后,把手缓缓地往下滑去,在小腹上停住了。过了一会儿,她那纤细的手开始抚摸丈夫最为贵重的部分。【删除】对她来说,那是她的依靠、她的爱情,或者说也是她的希望。

《复仇的迷途》(1988)

[例6]是徐基源的短篇小说《深夜的拥抱》中的一段,主人公“我”听到恋人病危的消息,不惜从军营脱逃,坐火车赶往故乡。当火车经过一段长长的山洞,主人公积压已久的性欲瞬间爆发,不禁把山洞想象成了女性的性器官。作者用比较直白且粗犷的笔触去描写主人公的这一段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对性爱的极度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前往故乡途中的这一段心理描写其实是为“我”到达故乡后,试图强暴偶遇的少女以及招妓等一系列越轨行为做的铺垫。但对比原文和译文后可以发现,译者用一句“不由得想入非非起来”将这一段心理描写给代替了。经过这种调整,原作中内心被极度压抑的欲望撕扯,几近失控的年轻人的形象在译作中相对变得保守、平和了许多。

[例7]是金圣钟的长篇小说《复仇的迷途》中的一段。女主人公做噩梦,梦见丈夫被歹徒杀害,醒来后,惊魂未定地把手探向身边熟睡的丈夫,想确认丈夫的平安,中间提到她用手攥住丈夫的性器官。虽然原文未直接提及性器官的名称,而是用了代词“??(那个)”来表示,但一些间接描写还是能让人联想到所描述的器官是什么。这一情节其实是表达了主人公与丈夫的亲密以及作为女性对自己丈夫的依赖与浓浓的爱意,但译者在译文中将这一部分描写全部删除,使得原文中传递的妻子与丈夫之间的浓烈的情感在译文中变淡了不少。

以上对韩国文学作品的情色描写的删减显然是受到了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中,禁止出版物含有色情、淫秽内容的规定及其观念的影响。而在这种改写之下,所涉及的人物形象不仅出现了些微的变化,甚至使这一时期投射到国内的韩国文学的形象也相对变得保守了不少。

4. 屏蔽反共信息

虽然并不多见,但由于政治立场不同,韩国文学作品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反共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译者会采取删除的方式,防止反共信息出现在译作中。

[例8]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T: “立正,敬礼!”他响亮地喊着并举起手来。

“快接受礼呀!”他接着说。

“你醉了,我扶着你。”

“快接受礼呀!”她没办法只好学他的样子回了礼。【删除】他开始唱起歌雄赳赳地走起步来。

《天堂的阶梯》(1989)

[例8]是崔仁浩的小说《天堂的阶梯》中的一处改写,即将入伍的男主人公明浩在女友由美面前煞有其事地模仿军人敬礼,在敬礼的同时,喊了一句口号“?.?.?.?(灭共统一)”。显然,在原作中,男主人公是以处在共产主义阵营的敌对阵营所属军人的形象出现的,但男主人公的这一身份属性如果直接译介给国内的读者,会使读者在接受男主人公这个人物以及这部作品时产生抵触情绪。对比原文和译文之后可以发现,原文当中的这一句在译文中被直接删除掉了。由于这一修改,男主人公作为敌对阵营军人的形象得到了弱化以及隐藏。而译者对这一处所作的改写,显然是受到了这一时期国家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

5. 屏蔽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信息

最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译者对韩国文学所作的改写当中还有一种改写,那就是对一些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进行删除。

[例9]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据说,在邻国,对第一次做妓女的女人,会指使暴力分子无情地实施轮奸或用兽类实施兽奸,彻底根除掉人性深处的抗拒和羞耻心。 即使再怎么反抗,在经过多番性虐后,女性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沦为受虐狂。)??? ??????. ?? ?? ???? ??? ???? ??? ????? ??? ???? ?????? ???.

TT:由美被他们肮脏的手驯服了,她体会到他们那使人发抖的欲望,熟悉于只为了欢乐的阿谀和技巧,即使第一次见面的男人,她也沉着地“呻吟”,并在他们的胸脯上留下了她的指甲印。在她的心里,萌发着对色情世界的好奇心。【删除】同样,随着由美身上那些陌生男人们的指纹日益增多,她越来越自然地习惯于“人肉市场”的风习。

《天堂的阶梯》(1989)

[例9]也是小说《天堂的阶梯》当中发现的一处改写。这一段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由美开始为了金钱和名望不惜出卖肉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羞耻心,不断堕落的过程。中间有一段在描述一些国家为了消除女性的羞耻心会采用的方法的时候提到了“??(轮奸)”“??(兽奸)”等有悖于常识和伦理道德的行为。这一描写其实是强调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境遇和自甘堕落,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原文中的这一段在译文当中被删除掉了,这也使得译文所传达的女主人公的悲惨境遇跟原文相比削弱了很多。译者之所以进行这种改写,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些违背道德伦理的內容若被译出有可能会引发部分读者的不满。同时,此类描写还会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关规定中,禁止淫乱、暴力的内容出现在出版物当中的规定。

四、韩国文学形象的变化

经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后发现,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到种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在翻译韩国文学作品时出现了(1)弱化对共产主义阵营的负面描写,(2)弱化对韩国国名的提及,(3)屏蔽色情信息,(4)屏蔽反共信息,(5)屏蔽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信息等五种意识形态改写。这一系列改写导致这一时期译介到国内的韩国文学作品中共产主义军队的负面形象被削弱;可以联想到韩国政权或者看似认可韩国政权的信息被削弱;部分人物的性欲和浓烈的情感被削弱;主人公处于敌对阵营的形象以及主人公的悲惨境遇被削弱。这些对具体人物形象或部分信息的改写汇聚到一起,最终使得这一时期通过翻译这一改写行为投射到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韩国文学形象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对共产主义阵营的负面描写的弱化和对反共信息的屏蔽使得韩国文学中原本存在的对共产主义的敌对意识被削弱和隐藏,这使得最终投射在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韩国文学形象在政治立场上更趋于中立。另一方面,对色情信息以及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信息进行屏蔽,使得韩国文学原本对情欲以及人性描写的尺度被弱化,使得最终投射在中国文学系统中的韩国文学形象变得相对保守。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比较分析,找出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文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改写事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国译介韩国文学过程中的改写现象,分析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和对文学形象的改写。但由于时间、人员、篇幅、可搜集资料和文本等方面的限制,本文所揭示的改写现象仅仅是这一时期我国的韩国文学翻译改写现象的一个侧面,而非全貌。同时,由于采用的是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定性分析的方法,本研究难免会出现遗漏或未能完全排除个人主观因素的情况。希望今后有后续研究出现,从多个角度探讨韩国文学翻译改写这一有趣现象,进一步丰富翻译学领域对韩国文学翻译和意识形态及改写现象的讨论。

[责任编辑 张克军]

猜你喜欢
改写意识形态翻译
《馨香与金箔》中的另类“蝴蝶”
创译的本质与创译在霍姆斯、图里翻译结构图中的定位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