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故静
【摘 要】《聊斋志异》于江户时代传入日本后,通过翻译介绍,深受日本人民喜爱,愉悦了无数日本人,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他们的思想开启了无限想象空间。许多日本《聊斋》爱好者纷纷模仿改写,并借用聊斋题材进行了多样化的创作。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对《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历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
【关键词】聊斋志异;流变;翻译;改写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45-04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擅于模仿的国家,大和民族是个擅长“拿来”的民族。明治维新前,日本几乎全方位引进中国文化,诸如文字系统、典章制度、文学作品、建筑式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衣食住行,等等。这些都是引进和模仿的对象。明治维新后,日本企图“脱亚入欧”,全面引进和学习西方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作品、生活方式、自然科学、教育体制等,成了他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可以说对中国文化的消化吸收,开启了日本文明的历史,日本得以走出蒙昧;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日本得以迅速近代化。
明治维新前,日本源源不断地引进中国的文学作品,并掀起了研究中国经典的热潮。日本人最初是翻译介绍,而后模仿改写,再后是借用题材自由创作,中国的经典便是以这种方式被其消化吸收。中国文学就是如此不经意间深刻影响着日本文学。
《聊斋志异》于江户时代(1603—1867约264年)传入日本后,同样经历了翻译、传播和改写、再创的过程。
一、《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译、传播史
《聊斋志异》于康熙已未年即1679年完稿,相当于日本江户初期。该书的出版是蒲松龄死后50年,乾隆三十一年即1766年,最初的出版者是赵荷村太守赵起杲。其间由于各地《聊斋》爱好者相互传抄、增减,导致《聊斋志异》版本众多,但广为流传的是青柯亭本,在日本流传甚广的也是青柯亭本。
1950年在辽宁省西丰县一个农民家里,发现了蒲松龄的真迹。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影印本,为区别于青柯亭本,该版本被称为作者的手稿本。后来手稿本也传到了日本。时至今日,日本人翻译《聊斋志异》主要依据青柯亭本和手稿本。
那么,《聊斋志异》何时传入日本?查阅大庭修1967年编著的《江户时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在《商舶载来书目》中没有找到《聊斋志异》传入日本的具体记载。据学者推断,《聊斋志异》于江户时代经长崎传入日本。由于当时日本实行“闭关锁国”,只开放长崎一个港口,只允许中国和荷兰的船只停靠,并且当时中国的许多白话小说都经过长崎相继传入日本,例如《水浒传》是1717年、《醒世恒言》和《三国志演义》是1727年、《今古奇观》是1731年、《警世通言》是1743年、《金瓶梅》是1751年传入的。传入日本后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大为流行,有很多翻译和改写本,对江户文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但《聊斋志异》似乎有点例外,传入日本后,当时并未流行,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人翻译。在分析其为何未流行的原因时,长期从事《聊斋志异》研究的藤田祐贤说:“近世的随笔,我已经涉猎不少,至今未找到其书名编名。据此,我认为《聊斋志异》在江户时代未流行,其读者也仅限于部分汉学者而已。”①指出《聊斋志异》传入后只在少数汉学者之间传阅。
进入明治时期,才出现部分翻译文章。最早翻译聊斋故事的乃森鸥外之妹小金井きみこ,她翻译了《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以《皮一重》为题,登载在1890年1月号的翻译杂志《志がらみ草纸》上。后被森林太郎收录在1897年编的《かげ草》里。小金井きみこ的译文除开头部分外,基本忠实原文。原文《画皮》的开头非常简单,人物介绍一笔带过,而小金井きみこ译文的开头很冗长。
认真介绍《聊斋志异》的是日本近代著名诗人、小说家国木田独步。他喜爱《聊斋志异》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一点从他晚年的随笔《病床雑記》可以得到印证。“《聊斋志异》是我爱读之书。我喜欢这种奇异怪谈到了连自己都奇怪的地步,我彻夜熟读《聊斋志异》却不知疲倦。特别是中国的怪谈,其思想的怪异奇特是前所未有的,也是我们日本人无法企及的。《聊斋志异》语言丰富新鲜浓缩是卓越的。”②
国木田独步翻译了《聊斋志异》中的4篇,分别是《黒衣仙》(《竹青》)、《舟の少女》(《王桂庵》)、《石清居》(《石清虚》)和《姉と妹》(《胡四娘》)。虽然不是逐字逐句翻译,但非常口语化,因此浅显易懂。译文登载在矢野龙溪(1897年委任为清朝公使,在中国工作过两年)于1903年创刊的杂志《东洋画报》上。后收录于大贺顺治1906年4月编辑的《支那奇谈集》,该书共收录58篇作品,其中也包括诗人蒲原有明1905年登载在《新古文林》一卷五号上的7篇译文,即《諸城某甲》(《诸城某甲》)、《木彫美人》(《木雕美人》)、《紅毛毡》(《红毛毡》)、《戯縊》(《缢鬼》)、《橘树》《鼠戯》(《鼠戏》)、《蛙曲》(《青蛙神》)。
1905年,柴田天马首次接触《聊斋志异》,后来他花了近四十年时间于1952年完整地翻译了《聊斋志异》。根据其《聊斎志異完訳まで》回忆录,他1905年在中国旅顺的一家宾馆借阅《聊斋志异》后,就迷上了该书。5年后的1910年,他进入满洲铁路公司,担任《读书会杂志》的编辑,每一集都登载一篇他翻译的聊斋故事。后经人推荐,他将所译出的聊斋故事,以《和译聊斋志异》为书名,于1919年10月由东京玄文社出版发行,其中包括《竹青》《石清虚》《黄英》在内,共34篇。
1921年东京大学教授、剧作家木下杢太郎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集《支那传说集》,其中收录6篇聊斋故事,分别是《促织》《尸变》《宋公の話》《考城隍》《牡丹燈籠》《官娘》等。
1923年诗人、小说家佐藤春夫编辑的《支那短篇集·玉簪花》,从《聊斋志异》中翻译了4篇,分别是《緑衣の少女》(《绿衣女》)、《恋するものの道》(《阿宝》)、《碧色の菊》(《官娘》)和《流谪の神》(《雷曹》)。1929年,佐藤春夫在《支那童话集》中又从《聊斋志异》中翻译了10篇。1951年,他以《愛妖記》为题在杂志《暮しの手帖》十三号上,翻译登载了《竹青》(《竹青》)、《葛巾の話》(《葛巾》)、《顔如玉》(《书痴》)等三篇。
其后,田中贡太郎从《聊斋志异》中选译了34篇。1926年3月出版的《支那文学大观》第十二卷,1930年10月出版的《世界大众文学集》第六十六卷,都收录了田中贡太郎翻译的《聊斋志异》。
1947年至1948年,相继出版了村上知行、增田涉和田中克己三人的《聊斋志异》翻译文章,但都不是全译本。真正全译《聊斋志异》的是如前所述的柴田天马。创元社从1951至1952年历时两年,出版了柴田天马翻译的《聊斋志异》,共10册。柴田天马也因此于1953年获得“毎日出版文化奖”。
柴田天马翻译的《聊斋志异》,以青柯亭本为蓝本。他翻译的《聊斋志异》后来改版由修道社以《定本聊斋志异》为书名,全套共六卷,分别于1955年和1968年两次再版。
作者的手稿本发现后,很快传入日本,以手稿本为蓝本,增田涉、松枝茂夫和常石茂三人合译的全译本,1971年4月由平凡社出版,该套《聊斋志异》上下两册是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系列丛书第40卷出版的。
1990年11月,白水社出版了竹田晃编辑的《中国幻想小说杰作集》,该书收录了《偷桃》《莲花公主》《老饕》《香玉》《瞳人语》等15篇聊斋故事。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籍日裔中野美代子以1880年出版的哈佛大学阿里·查尔斯的英译本为蓝本,翻译了《聊斋志异》,1988年由图书刊行会出版。中野美代子所译的只有《氏神試験》(《考城隍》)、《老僧再生》(《长清僧》)、《孝子入冥》(《席方平》)、《幻術道士》(《单道士》)、《魔術街道》(《郭秀才》)、《暗黒地獄》(《龙飞相公》)、《金貨迅流》(《钱流》)、《狐仙女房》(《褚遂良》)、《虎妖宴遊》(《苗生》)、《猛虎贖罪》(《赵城虎》)、《狼虎夢占》(《梦狼》)、《人虎報仇》(《向杲》)、《人皮女装》(《画皮》)、《生首交換》(《陆判》)14篇。
1994年10月筑摩书房出版《奇想天外》,收录了柴田天马翻译的《宅妖》《大人》《野狗》《邑人》《捉狐》《梁彦》《郭秀才》《小髻》《小官人》9篇聊斋故事。
此外,立间祥介以青柯亭本为蓝本,翻译了92篇聊斋故事,1997年2月由岩波书店出版。
以上收集梳理的是《聊斋志异》在日本的翻译和传播历史。
二、《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改写、再创史
通过翻译介绍,许多日本人知道并喜欢上了《聊斋志异》,这对日本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少日本作家、儿童文学家以及现代动漫作家都乐于从《聊斋志异》中获取素材进行创作。最早改写聊斋故事的是江户中期的作家、汉学家都贺庭钟。根据近世文学研究者德田武③的研究,都贺庭钟天明六年(1786年)出版的《莠句集》中的第三篇《求塚俗説の異同塚神の霊問答の話》便是对《恒娘》的改写。
第二位改写聊斋故事的是江户后期的剧作家森岛中良。他1792年出版的《凧草纸》,五卷共10篇。其中就有7篇来自《聊斋志异》,分别是:《横河小聖悪霊を降伏する話》(《画皮》)、《水鳥山人狸を酒の友とする話》(《酒友》)、《夢中の怪三人疵を得たる話》(《凤阳士人》)、《孝子の魂魄鶏と成て父母に福を与へたる話》(《促织》)、《松木左市父の讐を報ひたる話》(《龙飞相公》)、《久含む坊が仙術冨民を誑かしたる話》(《道士》)、《蒲生式部龍宮の侍女を妻とせし話》(《织成》)。
根据向井信夫④的考证,第三位改写聊斋故事的是江户后期剧作家曲亭马琴。曲亭马琴1797年出版的黄表纸⑤《押絵鳥痴漢高名》就是对《书痴》的改写。
明治时期,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从《聊斋志异》中的《酒虫》《诸城某甲》《鼠戏》《雨钱》《崂山道士》获得启发,创作了《酒虫》《首が落ちた話》和《仙人》。关于《酒虫》,芥川龙之介在《新思潮》杂志的后记中这样写道:“酒虫取材于聊斋志异,与原文几乎没有什么改动”。⑥
蒲松龄的《酒虫》只是一个小短篇,芥川龙之介改写后分四章共12页。不仅篇幅大大加长,人物由原来的两人增加到三人。另外,芥川龙之介有两篇题目为《仙人》的作品。藤田裕贤指出,这两篇都取材于聊斋故事,1916年8月发表在《新思潮》上的《仙人》是将《鼠戏》和《雨钱》揉和在一起加工润色而成的。1922年4月发表在《サンデー毎日》的《仙人》取材于《崂山道士》,但有很大改动。他1918年1月发表在《新潮》上的《首が落ちた話》分上中下三章,下章的题材来自《诸城某甲》,上章和中章,根据吉田精一的研究,取材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第一卷第二篇第十九章。虽然芥川龙之介取材于《聊斋志异》创作的作品并不是他的代表作,但也足以证明芥川龙之介是非常喜欢《聊斋志异》的。
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也改写了聊斋故事。他1941年1月发表在《新潮》的《清貧譚》是对《黄英》的改写;1945年4月发表在《文艺》的《竹青》是对《竹青》的改写。这两篇文章使读者眼前一亮,成了以颓废、灰暗见长的太宰治作品的一个亮点。《清貧譚》中,太宰治将故事发生地由顺天府移到了日本江户(今东京)的向岛,马子才改成了32岁还未成家的马山才之助,黄英的弟弟陶某改为陶三郎。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对话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将马山才之助描绘成一个爱菊如命、自明不凡、故作清高而又有点迂腐可笑的人;将黄英描绘成一个胸怀宽广、富有经济头脑、无比美丽又风骚的菊花精。
太宰治的《竹青》虽然故事情节与原作大体相同,但作者加入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运用了许多汉诗,将洞庭湖、长江、汉水描写得如同仙境,但又真实可信,不能不让人叹服太宰治的妙笔生花。小说中还引用了不少《论语》《中庸》,屈原的《渔父》等典籍,可见其汉学功底之深厚。总之,取材于《聊斋志异》的《清貧譚》和《竹青》在太宰治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他的作品群增添了一丝亮色。
太宰治之后,火野苇平也改写了《聊斋志异》,改写后的书名为《中国艳笑风流谈》,1951年1月,由东京文库出版发行。火野苇平在后记中写道:“《聊斋志异》在中国与《三国志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一样,自古以来便是大众爱读之书,说中国人家家拥有一套《聊斋》并不为过,因为太有趣了。我也认为作者蒲松龄是位风流雅士,满腹经纶,有着丰富的文学才能,是一名杰出的短篇小说家。这也是我取材于《聊斋志异》创作我的小说的原因所在,这些作品都是我随意改变原作再创的,故署上了私家版的小标题。”⑦这段话解释了他的创作意图和方法。书中收录了从《聊斋志异》中改写的8篇作品,与原作对比阅读后不难发现,虽然加入了不少自由发挥的描写,但故事情节基本相同。
1979年3月,森敦的《私家版聊斋志异》由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19篇作品。森敦关于《私家版聊斋志异》,1979年4月在《週刊読書人》中如是说道:“这些作品不敢妄称独创,有些作品是从一个较长的故事中选取一部分而作成;也有的是三四个聊斋故事拼合而成。这些取舍纯粹是因为我个人的喜好。”⑧
很显然,《聊斋志异》为日本儿童文学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最早利用聊斋故事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是小山内薰。1918年10月《赤い鳥》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的《梨の実》便是对原作《偷桃》的改写。小山内薰把原作中变戏法的人让儿子上天偷桃中的“桃”换成了“梨”,而地点也换成了日本人祭祀天神时的祭祀场,原作中变戏法人的儿子则换成了变戏法人的孙子,故事情节基本相同。由于该故事非常有趣,作为童话被反复转载。当时《赤い鳥》上发表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古今东西的趣味无穷的童话故事。小山内薰的《梨の実》1921年又被收录在红色鸟社出版的童话集《石の猿》里,1928年又被兴文社收录在《小学生全集》第十六卷《日本文艺童话集》下卷中。
另外,伊藤贵麻也改写了《聊斋志异》中的两篇故事,登载在《赤い鳥》上,即《水面亭の仙人》(《寒月芙蕖》)和《虎の改心》(《赵城虎》)。这两篇后来收录在《日本文艺童话集》的上卷和中卷中。二战后,伊藤贵麻还翻译了许多中国小说,在日本十分活跃,如《西游记》的翻译便是他的功劳,分上中下三册,由岩波少年文库出版发行。
20世纪20年代,面向儿童的文学作品集有两种,一种是兴文社出版的《小学生全集》,一种是アルス出版的《日本儿童文库》。这两种作品集的出版发行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儿童文学的发展和普及。《小学生全集》中包括了《日本文艺童话集》上中下三卷,《赤い鳥》《金の船》《金の星》上发表的六十多篇童话作品都收录其中。
1929年1月出版的《支那童话集》(《日本儿童文库》第十三卷)是佐藤春夫编著的。目录上列出了16篇,但《禽獣の話》是由7篇小故事组成,因此实际上有22篇。其中10篇来自《聊斋志异》。
在前言中,佐藤春夫这样写道:“本童话集中的故事,主要来自于《东周列国》《聊斋志异》《今古奇观》《太平广记》等中国古典书籍”⑨,同时指出了其他故事的出典。
以上介绍了昭和初期两大儿童文学全集的情况,全集中都收录了聊斋故事,在丰富和普及日本儿童文学作品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自此以后,凡是企图出版儿童文学作品集的出版商,无一例外地都要收录聊斋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小学馆出版的《少年少女世界の名作文学》,共55册,该全集的第四十三卷〈东洋篇2〉于1967年出版。其中不仅有《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而且还有《水浒传》《神仙谈》《剪灯新话》等书中的故事。来自《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有12篇之多。作者是一个叫太平よし子的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写成,所以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能看懂。
1970年1月,安冈章太郎在文艺杂志《文学界》上发表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后收录在短篇集《走れトマホーク》里。1973年9月-1974年2月,安冈章太郎又创作了《私说聊斋志异》,连载在《朝日ジャーナル》上,1950年1月朝日新闻社出版了单行本。作者将自己学生时代考试落第的痛苦遭遇以及人生的不幸经历,以自述的形式与蒲松龄的不幸遭遇以及《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相结合,绵绵不断地写下了他的长篇小说《私説聊斎志異》。
进入20世纪80年代,再次重现《聊斋志异》魅力的是儿童文学作家佐藤さとる,其作品名为《机の上の仙人》(《桌上的仙人》)。根据作者后记中介绍,最初以《机上庵志异》为题,1980年1-12月连载在讲谈社《本》上。1982年讲谈社发行了单行本,加进了作者后写的3篇,书名改为《新假名草子》。1985年又改名为《机の上の仙人》,以文库本的形式出版。
《机の上の仙人》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12篇故事,经过作者巧妙安排,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前面两章分设《机上庵先生登场》和《小奇犬》,这两章是作者的独创,既是序曲又统领全书。一个名叫机上庵方寸的小仙人经常出现在作者的书桌上,每次都给他讲一个离奇有趣的故事,一共讲了12个。
结尾处,作者运用“梦幻反转”的手法,讲述其在仙人的帮助下,变成了一个方寸大小的小仙人,骑着蚂蚁大小的马在桌上神奇世界遨游了一番。另外作者在该书解题中,介绍了自己与《聊斋志异》从相逢到爱不释手的经过,并对各篇的原作给予了解说。由于作者精心的构思,巧妙的设计,将聊斋故事成功地改写成了魅力无穷、神奇的现代版童话故事,让《聊斋志异》的魅力以一种新的形式得到了全新展现,极大地吸引了日本的现代儿童。
除了以上对《聊斋志异》翻译、改写和再创外,还有《聊斋志异》读后感。如1997年8月,中央公论社出版了陈舜臣的《聊斋志异思考》;2001年7月,讲谈社出版了稻田孝的《读聊斋志异》等。
《聊斋志异》的题材广阔浩瀚,包罗万象,堪称洋洋大观,不仅以形象生动闻名,而且以宏大的规模、广阔的内容吸引着广大读者。《聊斋志异》已被译成多种语言,为世界各地读者所青睐。对自古以来猎奇心强烈的日本人来说,《聊斋志异》自从被引进以来,无疑愉悦了无数日本人,为他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为他们的思想开启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聊斋志异》已深入日本,并融入日本人的血液中,日本人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创作中,都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日本当下正流行的那些异想天开、离奇古怪的动漫,谁也不敢肯定地说它没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日本大名鼎鼎的动漫作家、曾以《千与千寻》获得奥斯卡动漫奖的宫崎骏笔下的各种奇异怪谈、妖狐鬼怪,也没有人敢说他没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总而言之,日本自古以来就受惠于中国文化是不言而喻的,日本文明的起源在大陆也是无法否定的。正如《世界文明史》所说“中国文化融入日本文明的根基之中并产生了长远的影响。”⑩
注释:
①藤田祐贤.慶応義塾創立百年記念論文集[M].1958.
②国木田独歩.病床録[M].新潮社,1908.
③德田武著.日本近世小説と中国小説[M].青裳堂书店,1987.
④向井信夫.寛政年代に於ける馬琴著作の二三について[M].天理图书馆报,1980.
⑤黄表纸:草双纸的一种。草双纸是江户时代有插图的大众读本。根据封面纸张的颜色分红本、黑本、蓝本、黄表纸等。
⑥芥川龙之介.新思潮[M].1916.
⑦火野苇平.中国艶笑風流談[M].东京文库,1951.
⑧森敦.週刊読書人[M].1979.
⑨佐藤春夫.支那童话集[M].1929.
⑩(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上卷)[M].赵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