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4-04-20 06:55田悦王志博张姝
大学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田悦 王志博 张姝

[摘 要]为落实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文章从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内容与思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措施,包括完善OBE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实行课堂革命,改革课程评价模式、优化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这些建设措施,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达到了课程建设目标要求,可为其他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2-0020-04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满足生产一线的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是一所以建筑土木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其优势特色专业。要想提高专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指出,学生应该熟悉工程结构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设计土木工程基本构件。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土木工程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基于此,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显得至关重要[1]。本文通过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分析,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线下一流课程建设实现路径,以期为其他同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内容与思路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推动高校把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落实到课程建设上,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树立新理念,以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改变传统单一授课方式;以目标为导向,优化重构教学内容,将素质、能力、知识有机融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课堂设计,让课堂“活”起来;以成果为导向实行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等[2]。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课程建设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焕发课堂生机,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稳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定位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属于结构设计类课程群中的重要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材料力学、土木工程材料、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等多门前序课程,并对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等后续课程有着重要影响,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

(二)课程特点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具有章节内容及知识点较多、公式烦琐、字母容易混淆、概念及原理多并与实验现象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现行规范及图集密切联系等特点。课程学时虽然较其他课程学时多,但由于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降至48学时。在有限的理论学时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并做到面面俱到难度较大,线下课程一般采用传统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三)教学现状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前序课较多,学生想学好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材料及荷载等相关知识,若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就会导致自主学习难度较大。由于后续章节中概念原理、计算公式、计算方法步骤烦琐复杂,部分知识来源于工程实践,学生难以掌握其规律,授课形式若单一枯燥,学生会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本门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措施

基于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和持续改进”[4]对课程教学的指导作用,教学团队在本课程教学中开展了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模式探索,涉及完善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实行课堂革命,改变课程评价模式、优化考核方式,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完善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

在经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据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OBE理念编制本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標、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并准确反映本课程在支撑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中所起的作用。课程目标要具体可测,并在大纲中提出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与措施。

(二)优化教学内容,开展课程思政

以学校“五实”教育为主线,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有效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本课程具体教学模块如图1所示。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学科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及课程思政及时纳入课程教学。合理安排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学时,统筹考虑本课程与先导课及后续课之间的衔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脱节或者不必要的重复等。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框架,引入工程案例,开展课程思政,聚焦专业知识背后的思政元素,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强调职业道德,确立思政育人目标[5],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的性能与选用标准、数据的选取、梁板柱等构件截面的设计方法、配筋和构造要求、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工程安全的防控等技术知识,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奠定基础[6]。

(三)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实行课堂革命

以学生为中心,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倡导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

1.采用BOPPPS教学模式与超星学习通平台相结合的方式

BOPPPS教学模式强调将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环节:课程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归纳总结(Summary)[7]。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BOPPPS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生参与和反馈的闭环教学,主要特点包括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开展主动全方位参与式学习,授课教师仅仅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根据及时获得的学生反馈信息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超星学习通平台是一个专业辅助教学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课程建设、师生互动、作业和考试、学情统计。

本课程以两学时一次课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结合相关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故事、热门话题等进行课程导入,引入课程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口述、PPT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素质、知识、能力,并对目标达成度进行评测。利用超星学习通,通过提前布置练习、开展讨论和问卷调查等进行前测,了解学生课前的课程知识储备、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等;课程进行中采用参与式学习方式,包括分组讨论、案例分析、超星学习通选人提问等增加互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测验、作业、汇报等进行后测,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每次课均进行高阶性小结,对本次课的重点、难点加以强调,引起学生重视,并引出下次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开展预习。将超星学习通贯穿教学过程,开展签到、投票、抢答、主题讨论、随堂练习、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与交流活动,督促小组完成分组任务并进行评价。

2.改变课堂形式,利用结构计算软件辅助学习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工程实际联系,在梁板柱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学习完成之后,让学生到机房上课,利用结构计算软件学习计算方法,改变计算章节只需要掌握手算技能的要求,让学生学会利用软件解决构件设计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并学会绘制与识读简单结构施工图,为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梁的截面设计与校核如图2所示。

(四)改变课程评价模式,优化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采取课前、课中、课后及期末全过程考核的方式[8]。在课前,教学团队通过超星学习通发布学习资料、布置任务、进行课前测试等,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课堂上,通过签到、讨论、课堂测试、提问等方式进行课堂表现的考核;课后,对作业、小组任务、资料查询、超星学习通任务、课堂笔记等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行教考分离,由命题小组建立试题库,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等。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毕业要求,每章题型分为基础题、综合题、拔高题等,组建10套试卷,采用随机抽卷的形式,试题难度比例为易题占60%、较易题占25%~30%、难题占10%~15%,试卷之间重复率不超过20%,优化评价体系。形成综合性作业,将其作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具体考核方式及比例如表1所示。

(五)加强课程教师团队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课程教学团队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要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尽可能“走出去”进修、挂职锻炼,“引进来”的新晋教师兼具高学历与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其快速成长。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各类教科研学术交流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级人才开展讲座,提高教学团队理论教学与施工经验相融合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课程建设。

四、课程建设效果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采取上述建设措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批省级一流本科示范课程,教学成果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把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效统一,这对树立工程意识和培养工程师责任担当、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等至关重要;引入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各类工程案例,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和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BOPPPS+超星学习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录制教学视频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平台,并设置任务点、各类测试、主题讨论、问卷等。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实现参与式学习,打破传统课堂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平台,实现课前引导学习、课中精准教学、课后及时反馈,学生参与度达到95%以上。根据超星学习通后台数据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持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同时,利用结构计算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提前接触工程实际应用,改变传统只会用手算解决工程训练的情况,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近两年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可知,课程建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满意度由94.2%提高到97.6%。通过对比近两年学生的期末成绩发现,学生的成绩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五、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并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传统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要与当今土建行业及学科发展相适应,以增强学生获得感、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措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专业的兴趣,有助于切实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可为其他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志刚,吴枫琪.“双万计划”背景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践: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2):153-15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1)[2023-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3] 刘发明,王芳.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项目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20,39(5):69-72 .

[4]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S].北京: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

[5] 康小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23(8):105-107.

[6] 田悦,闫密,陈苗,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4):57-59.

[7] 张宇,银朋,张小军,等.“BOPPPS+学习通”教学模式在Web前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2(1):62-68.

[8] 吴凤波,祁亚运.基于OBE理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探讨[J].科教资讯,2022,20(24):157-160.

[责任编辑:苏祎颖]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