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

2024-04-20 14:22张宇吕云超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张宇 吕云超

【内容摘要】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从现实逻辑来看,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特定的出场语境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来看,要多主体联动汇聚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合力;多课堂融合打造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格局;多渠道拓宽培育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载体。

【关键词】高校;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影视思政育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电影是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娱乐方式,是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標识。主旋律电影自身所具备的天然属性,使得主旋律电影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拟以主旋律电影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从出场语境和现实困境两方面入手剖析其融入的现实逻辑,在此基础上,探明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逻辑,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一、理论逻辑: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立

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流思想价值观念、培养娱乐艺术情操和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职责使命,尤其是近些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愈发凸显。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活动和学习生活所发挥的正向作用。主旋律电影作为集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文化传播媒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总体说来,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功能的交互性、目标的一致性、对象的同一性、内容的相通性和方法的互补性。

(一)功能的交互性

主旋律电影之所以能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其中一个原因是二者在教育功能上具有交互性。主旋律电影教育功能的发挥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深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又能够促进主旋律电影教育功能的发展。主旋律电影一方面起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载体,还对大学生起到引导价值观念、坚定政治方向、建立国家观念和培育民族情感等作用。具体来说,主旋律电影通过声音、动画、环境和情节等艺术表现手法,借助影片的文化背景、人物性格、主旨概念等人文教育载体,创设出一个极具真实性、富有感染力、鲜明教育性和虚拟情景化的教育课堂,最终立足影片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史实,坚定政治立场,把牢前进方向,涵养道德品行,增长知识才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者在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即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宣传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性目的。后者在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具体体现在约束道德规范和培养精神品质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上。因此,这充分展现出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着相似性,这为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高度的适配性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二)目标的一致性

主旋律电影的根本目标在于推广和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进而实现对民众的思想教育引导。②主旋律电影借助一定的艺术创作形式,帮助学生在观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输出正确的价值观、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良好的社会风气等,使得学生最终树立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也就是说,主旋律电影最终目标的落脚点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亦是如此。一方面通过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学生政治领悟力和分辨力;另一方面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实现锤炼学生人格品性,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不难发现,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为二者的相互贯通提供了合力论证。

(三)对象的同一性

当下主旋律电影正努力摆脱过去教化的刻板印象,越来越多符合时代潮流的影片走入大众视野,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群体走入影院。从创作之初主旋律电影就承担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主旋律电影受众群体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群体,而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既要囊括儿童到老年人的年龄跨度,又要包括接受教育水平高到接受教育水平低的层次划分。也就是说主旋律电影受众对象具有全员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对象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活动对象的人”,③其也具有广泛群众性,涵盖到全体民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只有面向全体成员,其教育功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与主旋律电影的受众对象具有同一性和重合性,当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视野时,二者的受众对象将会直接面向学生群体。在注重针对性解决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政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对高校学生群体有基于不同地域、不同学历水平的细致划分。

(四)内容的相通性

较之以往,新时代主旋律电影表现出题材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影片题材、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变化,但在教育内容上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契合性。爱国主义、道德规范、革命精神等都成为主旋律电影着重弘扬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渗透的关键思想。比如影片《中国机长》以小人物传达大道理,主人公刘传健在飞机挡风玻璃破碎,机组失灵的极端恶劣飞行条件下,沉着应对,凭借自身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出色的业务能力避免了这场灾难的发生。机长沉着冷静、坚忍不拔、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是影片隐含的深层次教育意义。比如“建国”三部曲透过影片看历史。影片展现我国建党、建国、建军的艰难过程,观众感悟为革命理想奋斗的崇高精神以及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教育主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规定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④,这与主旋律电影中隐含的教育内容具有相通性。

(五)方法的互补性

主旋律电影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具有互补性,“具体体现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互补充”⑤。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多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显性教育为主渠道,思政课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育活动,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文化教育。而主旋律电影则是基于情境,使观影群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当课本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通过画面、声音、人物、色彩等技术手段被搬上银幕,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感,消除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感,而且促进了思想价值观念的进一步认同与内化。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优势互补,是高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之义。

二、现实逻辑: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必要

理论逻辑体现实践创新的合理性,而现实逻辑揭示实践创新的必要性。主旋律电影既具备教育性又具备艺术性,有大量素材值得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但主旋律电影的融入并不是任意而为,而是有其出场的特殊语境,“融入”是加强主流文化认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和抢占学生思想阵地的需要。与此同时在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有待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提高融合水平和提升接受程度等现实困境。

(一)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场语境

1.“融入”是加强主流文化认同的需要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不再只依赖社会、家庭和师长等群体。大学生一方面容易遭到网络信息爆炸式轰炸,另一方面也容易受困于“信息茧房”之中,主流媒介宣传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很大挑战,加之别有用心之人趁机强势输出非主流文化,加强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工作将会难上加难。以当下流行的躺平文化为例,表面上是迎合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缓解年轻人生活压力的焦虑心态,实则有可能瓦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摧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基业。主旋律电影作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媒介,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即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⑥的认同感。

2.“融入”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

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父母越发关注子女的教育,越发注重对子女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这一代青年,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且善于表达。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变通,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学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当今的大学生。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创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将电影融入思政教学中,既能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可以实现思政育人目标。相关数据显示,18-25岁的大学生是观影的主要群体,有超八成大学生每个月都会观影,且主旋律电影已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电影题材之一。因此,主旋律电影的融入是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客观需要。

3.“融入”是抢占学生思想阵地的需要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大学这一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特征,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自我意识强烈渴望证明自己,正处在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关键阶段,塑造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网络世界信息纷繁复杂,学生容易受到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产生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过分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赞同“普世价值”观念等极端错误思想。因此抢占大学生思想阵地工作极端重要。主旋律电影将艺术创作手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道德品质等深层价值相结合,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其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1.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强化

随着现代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大学课堂当中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已然很普遍,教育的硬件设施为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融合意识不强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主旋律电影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发挥的教育价值,尽管有将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但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融入机制和教学规范体系。主旋律电影未来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其教育大纲、教学具体环节当中没寻到借鉴依据。另外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主旋律电影运用到课堂中的意识不强,教学中使用的素材还是以常规的案例素材为主,对主旋律电影的使用呈现随机性,存在过多使用电影资源,或不使用电影资源的情况,没有形成针对主旋律电影融入课堂教学的长期规划,而是单纯为了减轻教学压力而随意随机播放影视片段。

2.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简单的使用融合,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有特定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讲求适时性。影片的选择既要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又要符合新时代大众艺术审美的实际情况,能够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尤其是要注意收集近些年的影视片段,而不是反复使用还停留在过去的黑白影片。对教师而言讲求专业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教师要对教学所选择的主旋律电影的内涵有正确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接收到电影传递出的正能量、展现出的精神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这样才真正发挥出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相比学生而言,教师在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电影的相关知识,对主旋律电影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电影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不够,对电影资源与教学重难点内容的关联不够,以至于没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主旋律电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3.接受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存在接受程度受限的现实困境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与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激烈碰撞,并且处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三观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课堂上容易产生排斥我国主流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的想法。另外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以往对主旋律电影的刻板印象导致其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有抵触心理。因此,这就需要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通过丰富的课堂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实践逻辑: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推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困难与新需求,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立足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寻求创新性发展。主旋律电影兼具时代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主旋律电影这一教育载体,充分发挥主旋律电影的思政育人价值。

(一)多主体联动:汇聚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合力

近几年,主旋律电影越发受到关注,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适配性也越发明显。主旋律电影的融入工作并非易事,而是要充分联动高校教育管理者、教师专业队伍等多方主体,汇聚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推动主旋律电影成体系、多方位、全过程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⑥

1.强化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顶层设计

首先,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整体统筹影视教学资源,制定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制,对主旋律电影如何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出台明确的制度,让融入更加规范化。其次,高校还应该搭建主旋律电影推广网络平台,建立主旋律电影资源库,既可以为教师教学使用,也可以提供学生日常浏览观看。最后,高校教育管理者还要组建包括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影视从业者在内的多元专业化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培训制度,通过专家讲座、名师授课、影片鉴赏会和赛课等活动,定期组织培训。

2.发挥教师专业队伍的关键作用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用好主旋律电影,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力量。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合作意识,要善于与各专业教师合作并成立专门备课小组。各专业“教师共同学习影视专业知识,讨论课程设置,参与课程研发,分担授课任务”。⑦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学习意识,通过参加活动和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提升影片鉴赏能力、政史学科素养和红色文化理论素养,及时关注热点影视资源,善于搜集、挖掘影视中的思政育人点,合理适宜地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要顺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变化,主动寻求主旋律电影和高校思政课融合的教育点和切入点,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时代性和实效性。

3.发挥朋辈互助引领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和高年级等朋辈群体的引领力量,要充分引导这一群体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主流价值理念践行者。在朋辈群体中营造观看主旋律影视作品交流心得体会、践行主流价值理念的氛围。

(二)多课堂融合:打造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格局

首先,高校应该把握好主旋律电影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甄选优质主旋律影片走进大学思政课堂,找准影片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用影片情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升教学针对性,引发学生观影反思。教师具体可按照观影前、观影中和观影后的育人路径落实主旋律电影融入课堂。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观影前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确定使用素材片段,对影片中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等思政育人点有明确的把握与解读。观影时教师可以采取一边观看一边讲解的方式,将影片内容与思政教学内容关联起来。观影后要通过读后感、演讲比赛、征文、访谈、情景剧等多样化活动形式来回溯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促进大学生更加深刻感悟抗美援朝精神。

其次,高校应着力打造主旋律电影网络课堂,“让主旋律电影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⑧。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社交学习、娱乐休闲的主要渠道,⑨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为主旋律电影融入大学生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打破了电影鉴赏的时空限制,实现了从银幕电影到互联网电影的突破。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媒体矩阵,在遵守不同平台运营规则前提下,开设主旋律电影专栏。高校一方面要和影视平台达成合作,购买影片版权,将影片按照校史校情、科幻巨制、历史革命和国家发展等不同题材分类上傳至平台,吸引学生以写影评聊心得赢积分的方式换取校园文创产品。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二创主旋律影片或者精选主旋律影片中优质片段上传至视频平台,以学生喜欢的短视频形式拓宽影视思政育人的辐射范围。

最后,高校应将主旋律电影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课堂,以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建设活动中对学生不可替代的教育和引领作用。⑩比如,大学生走访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感悟主旋律影片中的革命战争场景,邀请当地退休党员、退伍老兵同上一堂电影思政大课,发挥老党员模范作用,铸牢大学生理想信念。

(三)多渠道拓宽:培育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育人载体

我们应该承认,随着近些年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大学生对主旋律电影的接受度正呈上升态势,高校应抓住机会,将主旋律电影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让主旋律电影相关校园文化活动“火起来”,从而促进高校育人工作“活起来”。

组织主题观影活动。高校应该结合时事等新闻舆论、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和入党等仪式节点,组织校园观影活动,学生们一起交流观影后的心得体会。新生入学时要紧抓入学教育的黄金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孤注一掷》,提高学生网络诈骗防范意识。学生入党时,可以组织新老党员共同观看电影《建党伟业》,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进行初心使命教育。国庆节时,高校要和影院合作让在映影片走进校园,吸引学生,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节日氛围。

策划微电影网络文化节。创作微电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沟通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内化主流价值观念的过程。高校应该以微电影网络文化节为载体,在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作优秀微电影作品的过程中,净化校园网络生态,弘扬社会主旋律,坚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南京师范大学微电影网络文化节为例,此活动旨在鼓励大学生通过镜头呈现大学校园中的精彩故事,挖掘红色基因,展现青年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抒发家国情怀。由学校发布通知,面向各学院遴选优秀作品,获奖作品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开设专题专栏进行作品展示、交流讨论。

打造影视鉴赏社团。“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抓手,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兴趣为基础组建影视鉴赏社团,一方面引导学生围绕影片的现实背景、内涵价值、精神品质和教育意义等多角度进行赏析;另一方面,在学生具备一定鉴赏能力基础上,鼓励学生开展以学习主旋律电影、传承主旋律电影内在精神和主旋律影视资源开发使用等为主题的学术研讨活动,让研究成果进一步反哺高校影视思政育人工作。

除此之外,各高校还可以通过演讲、观后感、网文写作等活动形式落实主旋律电影融入高校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新華网,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10/08/c_1129904890.htm,2023年10月8日。

②付金辉:《银幕中的思政:主旋律电影助力高校思政课程的困境与突围》,《电影评介》2022年第3期。

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编写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211页。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思政中心主要任务》,https://zcfg.cs.com.cn/chl/161867.html?libraryCurrent=law,2004年8月26日。

⑤于光胜、郭英超:《红色电影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逻辑理据与实践路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年第24期。

⑥王秋波、刘贵丰:《让主流文化成为真正的主流》,《学习时报》2013年1月28日。

⑦陈勇刚、黄雨晴:《以“大思政课”理念引领影视教育育人价值发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年第31期。

⑧张忠、丁果:《发挥好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红旗文稿》2017年第14期。

⑨王咏倩:《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如何走心又走“新”》,《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4期。

⑩丁果、吴欣宇、张忠:《主旋律电影在课程思政及“三全育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6期。

胡颖蔓:《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创新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年第12期。

(作者张宇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吕云超系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小希】

猜你喜欢
主旋律电影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本·阿弗莱克主旋律电影的独特呈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