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延华 曹阳 顾伟英
体格检查是临床医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并利用检查工具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检查方法,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1]。体格检查在血液科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直接面对患者,获得疾病相关诊治信息[2]。传统的体格检查实习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授课、利用模拟人示教和以患者为对象进行针对性查体练习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一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及学习兴趣,由于体格检查内容丰富,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条理欠清晰,同时欠缺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效结合,表现出理论成绩优异但实践能力低下的现象,学习效率较低[3]。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在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生的体格检查实习教学中,尝试引入同伴互助教学(peer-assisted learning,PAL)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PAL 是指具有相似教育及社会背景的同伴,通过互相提问、商讨、学习和帮助来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的学习方式,突出强调同伴间互相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4]。另外,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梳理体格检查各部分的内容,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同时将丰富的体格检查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5]。本研究分析了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血液病体格检查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希望能够为医学生的临床体格检查教学提供参考。
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2 年1 月—2023 年3 月在血液科实习的117 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全程参与血液科体格检查临床教学并完成相关考核及教学调查的医学生。排除标准: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专业的医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各39 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男性18 名,女性21 名,年龄20~24 岁,平均(22.03±0.93)岁;试验组1(PAL 教学法)中,男性19 名,女性20 名,年龄20~25 岁,年龄(22.28±1.15)岁;试验组2(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中,男性19 名,女性20 名,年龄20~24 岁,平均(21.95±1.02)岁;3 组学生在性别及年龄分布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利用传统教学法,即在血液科体格检查理论授课后由血液科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血液科查体示范,学生利用模拟人进行练习,然后在教师指导下以患者为查体对象进行针对性查体练习。
试验组1 利用PAL 教学法:(1)分组:39 名学生被随机分为4 个同伴互助小组,每组9~10 名,每组选1 名学生作为组长。(2)教师讲授:在血液科体格检查理论授课后进行查体示范(同对照组),重点内容要求组长熟练掌握,并向组内成员复述及演示,教师指导纠正。(3)组内练习及讨论:将互助伙伴作为练习对象进行组内复述和演练,组长监督指导,其他成员观看的同时总结操作中的问题;演练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办法,再次进行练习。教师全程监督学生的练习情况,必要时参与指导和讨论。最后,同对照组以血液科患者为查体对象进行针对性查体练习。
试验组2 采用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1)分组方法同试验组1。(2)教师讲授:教师为学生讲解思维导图绘制的相关知识,并利用思维导图向学生讲解血液科体格检查各部分内容的层次逻辑关系及重点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然后同试验组1利用模拟人进行示教及组长培训。(3)组内演练和讨论同试验组1,讨论环节按照思维导图的思路结合实际操作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样最后以血液科患者为查体对象进行针对性查体练习。血液病体格检查教学思维导图见图1。
图1 血液病体格检查教学思维导图
教学结束后对体格检查教学效果进行评估,采用理论知识考核、操作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理论知识考核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考卷,满分100 分;操作考核由教师模拟临床工作中的思维及操作需求进行考核,满分100 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四方面分别为增加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锻炼操作能力和满意度评分,每项内容满分100 分。
使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2 的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试验组1 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论知识:P<0.05;操作考核: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
3 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PAL 教学法和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增加学习兴趣、提升临床思维能力、锻炼操作能力和满意度4 方面均更具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AL 联合思维导图组的教学效果比PAL 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学生调查问卷比较(分,)
表2 对照组、试验组1 和试验组2 学生调查问卷比较(分,)
血液科体格检查的教学内容丰富且实践性强,通过理论教学结合模拟人和患者查体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学生对于理论教学缺乏学习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互动与反馈,知识容易在短期内遗忘,印象不够深刻;其次,利用模拟人进行练习,学生在查体时模拟人没有任何的回应与反馈,学生不能有效地收集查体信息,容易忽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尽管实习中以患者为对象进行查体练习,但练习机会及时间均有限;最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教学内容覆盖比较全面,但缺少归纳整理分析,导致丰富的体格检查内容各部分间的层次逻辑关系不够清晰,学生难以建立清楚的知识脉络体系[6-7]。因此结合体格检查的现实教学需求,迫切需要将传统教学法与新型教学法相结合。已有研究表明,PAL 和思维导图两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学习效率[8-10]。因此,本研究在血液科体格检查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了PAL 和思维导图两种教学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PAL 教学法以及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P<0.05),考虑可能是PAL 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学生间不断地互相提问、解答、交流、反馈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向实践的转化,同时结合思维导图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思维导图通过视觉刺激的不同颜色、关键词以及联想,将体格检查枯燥丰富的医学知识转变为逻辑清晰的图像,与PAL 教学法联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的理解。同样,有研究报道在消化科临床操作教学中应用PAL 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操作实践技能,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间交流沟通和协作[11]。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思维导图教学法目前已在多种医学教学中应用,均取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2-13]。调查问卷显示,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PAL教学法是一种背景相似的同伴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法,该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协作[14-15]。国外PAL 教学已经纳入高等教育数十年,该种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自信心、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技能[16-18]。思维导图通过发散性思维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同时充分运用了图文并茂的技巧,这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9-20]。本研究显示,在血液科体格检查教学中引入PAL 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伴间互相作为查体对象更能真实的模拟临床实际,有利于加强学生查体过程中人文关怀及医患沟通方面的锻炼,同时结合思维导图法整理归纳血液科体格检查的学习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及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模式。
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目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同伴间知识储备及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组间学习效果不同,因此本研究尽量选择责任心强、综合能力水平高的学生作为组长,并且保证每组不同能力学生的分配比例相当[21];其次,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应当课前做好周密的计划,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醒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综合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医学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型医学生的现实需求,将PAL 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到医学生的血液科体格检查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不断改进PAL联合思维导图教学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