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2年,前身为三明市聋哑学校,招收听障、视障、智障及孤独症等4类残障学生。2016年,学校成为市级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承担指导普通学校推进融合教育的任务。面对各类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立足实际,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
引领教师适应新形势,提升综合素质
学校通过阶梯培养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引导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榜样,在广泛涉猎教育文献的基础上,深度阅读教育名家的著作,并经过细读将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于自身实践。
分类学习阶梯成长。鼓励原有听障专业教师,结合康复训练、心理健康、行为矫正等方面拓展知识储备;让青年教师结合实践重点提升学生评估、IEP制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争取让每位教师实现一专多能发展。在分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发现、收集整理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如《孤独症儿童关键反应教学法》《培智学校康复训练评估与教学》等,给教师带来教学方法、教育策略、教育评估等全方位的思考。我们还组织教师共同分析相关理论,如:华东师范大学邓猛教授提出的“融合的六层次”理论、北京师范大学王雁教授倡导的“合作教学”理念等,让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探索适合山区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分组学习集体成长。将教师分小组成立学习共同体,集体制定学习成长计划,线上线下多形式进行研讨,选派教师通过沪明合作平台到上海相关特教学校、融合教育学校跟岗学习,到县级特教学校支教。开展定期考核,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集体专业能力,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如我校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青年教师魏萍瑶,在参加孤独症儿童改善行为情绪学习小组后,深入钻研情绪行为评估、主动干预治疗等内容,随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班进一步学习且顺利毕业,现已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得到随班就读学校教师及家长的肯定。
分层考评打造人才梯队。我们坚持围绕师德规范、业务学习、康复技能、课堂教学、教研能力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内容,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我们注重过程性考评,重点考查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我们分类梳理评价关键指标,分成教案、听课记录、读书笔记等课文类指标;备课、说课、课堂教学等教育类指标;课题、论文、反思等成果类指标。通过多维指标能够全面考查教师成长过程,发现教师的特点和优势,打造有特质的教师队伍。
引领教师适应新发展,提高教科研能力
在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让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提出需要学校提供的资源或平台。在教师自我定位的基础上,小组协商制定研修方案,明确自我评价标准、规划和目标,开启丰富有效的教育研修。
组内领衔研修激发教师教研内驱力。7个学科教研组按照学校的安排,鼓励教师主动承担项目任务,激活教师研修内驱力。近3年来,学校储备了一批基础课题研究项目,积极参与年度区、市、省级课题申报,有20多个课题成功立项,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
名师工作室引领提升研修能力。学校以市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搭建研修平台。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交流、送教送培下乡、专项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编撰、课例指导等活动,引导教师主动参与研修。工作室还结对省内外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参与上海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响应全纳教育的新型特教学校建设的深化研究”,以及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有效带动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项目研修赋能全市特教教师。三明市教育局依托学校成立三明市特殊教育资源与指导中心,组建学科、康复、心理健康、情绪与行为管理等8个项目组,在全市特教学校和融合教育学校选聘项目组领衔人,为学校教科研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服务。各项目组领衔人能够充分发挥智慧,牵头开展研究活动,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引领教师适应新要求提高融合能力
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即要立足全体儿童立场,促进多元融合。特殊教育教师为了适应融合教育发展需要有以下转变。
转变教育观念。融合教育是基于当前特殊教育大背景的必然选择,它既是一种理念引领,更是一种温度的传递,接纳与包容是融合教育的根本特征。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尤其要注意推进融合教育学校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让无障碍的融合环境成为推进融合教育的第一风景。
转变教学内容。特教教师在促进融合教育过程中需要转变职能成为巡回指导教师。作为巡回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普通教育一个或者多个学科的教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明确哪些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潜能开发有利于融合,协助普校教师开展教学。另外,要特别注意多媒体技术及绘本等的辅助作用,帮助融合教育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差异化,不断调整优化学习内容,适应融合教育学生的需求及接受能力。
转变教学评价。从理念引领、支持体系、师资专业、融合环境等要素出发进行全过程评价;对特殊儿童的语言、行为、认知、心理、社交等进行全方位评价;突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普特学生发展情况及教师支持、学校支持等全要素评价。
引领教师适应新样态锻造高层次人才
学校教师成长是梯队式的,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作为引领者。如何促进普通教师有效成长,培养其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或者名师,需要在讲好每一节课、有独到的思考、写好每一篇文章等方面进行历练。
讲好每一节课。上好课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如何上好课,需要教师不断磨炼。从刚入职站稳讲台完成每一节课,到成为骨干教师让每一节课都生动,再到成为优秀教师让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这个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教师付出巨大的努力。
有独到的思考。优秀教师不仅讲课讲得好,还要能够在评课议课、教学研讨、集体备课、专题教研等各类活动中,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度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有广博的业务知识和精深的实践技能,能够在透彻理解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引导教师养成课后反思、建模阅读的好习惯,只有经过无数次的阅读和反思,才能对课堂教学有深度的思考和理解。
写好每一篇文章。把精彩的课堂教学与教学思考整理成文章,不断延伸拓展,最终形成有独特魅力的教学主张,是高水平教学名师的发展方向。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在适应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及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特长。如:我们大力挖掘教师艺体潜能,先后有6名教师成为省(市)优秀教师、項目裁判及省级艺术学科带头人。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鼓励他们不断突破自己。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到北京、南京及泉州等地的高校开展专题学习,和高校专家师徒结对,帮助优秀教师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实现特长发展。
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以“全国自强模范”为代表的特殊学生,致力让每一位特殊儿童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