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丽
摘 要:“双减”政策的发布和落实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政策背景下,家校共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部分家长的数学辅导水平不高、部分家长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缺乏正确的认知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通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数学教学;家校共育;问题与策略;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1-0084-03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与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同时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
因此,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应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为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1.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缺乏正确认知
当前部分家长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部分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仍持传统观念,认为数学学习等同于单纯的计算或做题。
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只有以能力为导向,立足数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意识等多维度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才能确保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育目标的达成。
2.对数学学习成果的评价单一
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存在着评价过于武断、方式相对单一的问题。比如,部分家长仍然持有“唯分数论”等理念,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无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分析来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较高的学习难度,部分小学生会因计算错误或无解题思路等问题产生消极或畏难情绪,而部分家长只是将此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于“学生不努力”“过于粗心”等,并未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深入分析,因此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
此外,部分教师未及时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干预,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与信心。
3.部分家长的辅导能力有限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会出现如概念混淆、计算粗心、解题速度慢等问题,由于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部分家长的数学辅导能力有限,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无法及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家长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协作,多搜集学习资源、学习多元化的辅导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信心、解决实际困难。
1.明确家校双方的职责
在“双减”政策不断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息息相关,同时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应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合力的优势。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家长和教师首先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确保双方能够各司其职的前提下,促进家校共育目标的达成[2]。
首先,教师应积极履行自身的责任。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为了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情对当前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避免机械化地灌输知识,应充分利用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来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夯实基础。
比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情境导入活动,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激励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作业的“温故知新”作用,教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对作业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丰富作业形式,合理引入探究性作业或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反馈,通过作业来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比如,在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師可要求学生搜集超市购物小票,根据小票中的金额来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在单元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回顾,并绘制思维导图,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帮助其逐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此类作业不仅能够激励学生进行自主表达,同时有利于其学习成效的提升。
其次,家长应明确自身的职责并履行相应的义务。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
比如,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等均能对其数学学习成效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持续且有针对性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包含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水电费缴纳、购票问题等,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去实践相关计算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注重学生生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丰富其生活知识的同时,为其数学学习活动的高效推进夯实基础[3]。
2.提升家长的数学辅导水平
由于绝大部分家长非专业教学人员,导致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
因此,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宣传讲座等方式来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辅导水平。
新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强调学生数学经验的积累,要求学生将生活元素与学习活动相结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此,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目标,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实践,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渗透。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与几何图形进行对比观察,强化学生的立体思维。
其次,学校应引导家长不断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出现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
如学生出现不良状态时,家长应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其居家表现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比如,在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时,家长可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对错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家长也可定期与教师进行交流、分析,以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薄弱点,查漏补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度,能够帮助家长对学生形成更全面、更准确的认知,能够为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最后,学校和教师应注重运用科学的辅导方法,帮助家长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辅导能力。学校可定期开展讲座等活动,也可通过微信、QQ等平台来上传与数学辅导相关的策略或方法,家长能够通过参与讲座或观看指导视频等方式来探索正确的数学辅导方法,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比如,家长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可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整理,并搜索与错题相关的典型例题,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目的[4]。
3.推进教师与家长的有效互动
小学阶段的班主任通常由语文教师担任,部分数学教师的家校沟通渠道受到一定局限。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数学教师应不断拓展家校沟通渠道,积极与家长进行互动和交流,为家校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数学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渠道、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教师可通过家访、社交软件等多种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来搜集信息,对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和记录,并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来与家长进行沟通,为家校共育目标的达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数学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家校共育知识,学习更多的家校沟通技巧,以促进家校共育质量的逐步提升。
教师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来借鉴他人的沟通经验,教师应始终坚持尊重家长的原则,将家长视为合作者,以真诚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在构建“情感桥梁”的前提下,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家长在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参与度。
最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定期给予反馈。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为学生布置分层作业,具体可分为三大层次,第一层次的作业主要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第二层次的作业应适用于后进生,即根据学生的薄弱点来为其提供专项练习;第三层次的作业应适用于优等生,教师可通过探究题或开放性综合题等形式来设计作业,引导优等生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并鼓励其进行思考和探究。
分层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还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居家完成作业的情况,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化实施,家校共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通过明确家校双方职责、提升家长辅导水平、增强家校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优势,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谢蓓)
[1]杨静.“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8):15-17.
[2]李欢.“双减”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对策[J].亚太教育, 2022(17):130-132.
[3]陆兴.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探究[J].青年時代, 2018.
[4]林德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17):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