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琴
(浙江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杭州 临安 311300)
茶产业是关乎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民生产业,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指出,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指出,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有效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引导、加大扶持,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有必要从提升茶农法治能力及素养入手,以规范茶农及茶产地经营者的行为,从而促进茶叶产业有序发展。[1]
法治乡村建设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2018年至今,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农村部先后多次发文强调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乡村重大任务。[3]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对法治乡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6]。2021年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农业乡村法治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了“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是实现法治乡村的主要任务。
结合茶农法治人才的特点及乡村振兴人才的实际需要,茶农法治人才培养应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3.1.1 茶农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内容(表1)。结合乡村法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围绕茶农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将教学体系初步设定为5个方面,即从法治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法治、数字乡村法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及生态文明。同时依据5方面的内容配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即乡村法治化、宅基地改革、农村电子商务法、农村家事法、农村环境治理等。通过上述系列培训课程的学习,茶农学员可以全面熟知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政策体系及实施成效。
表1 茶农法治人才教学方案设计
3.1.2 茶农法治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模式。茶农法治人才培养课程一般采用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在茶农学员掌握熟练传授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训教师可以挑选与他们所学知识有关的乡村法治方面的素材,提前发给茶农学员,同时要求茶农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资料,积极开展小组讨论,并为课堂汇报制作相应的PPT。培训教师负责引导茶农学员,针对茶农学员的汇报,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的补充和指引。为加深茶农学员对培训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培训教师可以安排1-2次线上答疑或面谈。
培训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活动。该部分教学要求茶农学员通过观察乡村法治建设的实际进展,提炼出法治乡村建设中法治精神及目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课堂外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则要求茶农学员阅读有关乡村法治思想的文献书籍,浏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书卷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料,以深入掌握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大战略意义。(见表2)
3.2.1 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主题的择选与实施。为提升茶农学员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展开实践教学前,培训教师应认真设计调查问卷,准备对应的实践方案,同时商讨茶农学员参加课外实践需要查找的主题,在此基础上细化主题内容,使每个茶农学员都能按照自己的特长或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训教师应认真检查茶农学员提交的调研报告及文献综述,进而及时了解茶农学员对文献资料的掌握程度,并针对资料收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应的指导。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结束时,培训教师应建议茶农学员整理归纳所有相关法律、政策等文件资料以及有关记录,及时查阅茶农学员提交的成果展示报告及文献研究总结,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修改和完善。培训教师应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还应有序安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保障茶农学员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更多新知。
3.2.2 课堂内实践教学主题的选择与讨论。茶农法治人才培训课程采用的实践教学材料主要包括党中央与及国家领导关于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系列表述、乡村法治建设的典型案例、充分体现法治乡村建设的法规政策等内容。结合上述实践素材,围绕宅基地改革、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家事法及农村环境治理等课程内容,确定课堂内实践教学主题。尔后,再建议茶农学员围绕自选的主题搜集实证文献资料,并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文献研究报告,为后续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3.2.3 茶农法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在课外实践环节中,培训教师应指导茶农学员整理在这一环节中收集的所有文献资料及其政策法规,将有关法治乡村的内容梳理出来,然后就这些资料及课外实践的成果制作PPT,以便向大家展示和交流。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该环节的时长是100min,因此,我们往往都会预留50min供茶农学员汇报与交流。通常,茶农学员都是采用典型案例的展示及罗列有关法律法规,向大家说明本组的教学实践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系列问题,邀请其他组一起讨论。对于培训教师而言,他们只需根据茶农学员所展示的系列内容,从理论知识、分析方法等方面对茶农学员进行指导,循序渐进地教导茶农学员完善分析方法或调整思维角度。
如此以来,茶农学员就会更加深入地把握法治乡村建设思想的精髓,透视到当下中国农村改革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及其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培训教师应结合展示情况,公正地对茶农学员进行评价,围绕展示的内容、文献的全面性、课堂参与程度、课前准备情况等方面展开综合性评估,并将茶农学员参与课堂讨论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总而言之,在乡村法治建设进程中,茶农党员干部是茶农法治意识培养的中坚力量,应加强党员干部的法治培训。同时还应优化传统普法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普法教育,健全茶农法治教育保障体系,保证充足的法治培训经费。此外,应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有效化解茶农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茶农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茶农认识到法治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