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更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结合传统作文教学情况看,教师更注重传授写作技巧,试图通过增加作文教学强度,促使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从小学生的作文看,存在缺乏情感、逻辑混乱等问题,并且小学生的年龄尚小,积累的写作素材不足,这些直接影响作文训练活动的开展。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重视学习体验
学生的兴趣是影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但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普遍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未考虑小学生的成长需要,讲授的内容过于空洞。同时,教学目的性过强,多以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影响其写作兴趣。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普遍偏重,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教师需在把控教学尺度、教学目标的同时,营造更适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以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升。纵观语文教材中罗列的文章,包括写人叙事、景物描写等内容,可以通过创设写作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沉迷于写作中,感悟不同文章传递情感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可将现有写作主题融合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即兴编写,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更专注于写作过程,从而进一步实现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如在“记一次游戏”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播放一些游戏视频,如“小兔子回家”“龟兔赛跑”“闯关游戏”等。同时,将游戏带到课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模仿游戏过程,实际参与到游戏中。逐步进入状态后,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爱的游戏,叙述在游戏过程中和游戏后的感受,以达成写作素材积累的目标。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逐一发布写作任务,如:“同学们,刚才的游戏大家喜欢吗?你们能否将游戏过程、感受以作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调动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此时,学生正处于游戏后的兴奋状态,布置写作任务更能促进写作活动的有序开展,为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基于教学引导,培养写作习惯
小学生接触作文时间较短,并未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并非在短期内实现,要通过长期的积累,这就要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确保学生写作意识和写作习惯的形成。许多小学生存在叛逆心理,认为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多为提高作文成绩,所以不配合。为了拉近与小学生的距离,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并在缓解学生对教师、对作文的排斥心理后,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助力学生形成写作思维,鼓励学生将周遭事物作为写作素材融入作文中,同时,引导学生随手记录“美好的事物”“感兴趣的内容”等,并在作文中表达感受。素材的积累仅通过课上教学远远不够,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世界、阅读不同作品的习惯。同时,为了解决小学生常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应耐心指导,传授学生观察人、事、物的方法,包括注意事物形状、颜色、特点以及人物的情感、外貌、神态等细节,以充实作文内容,确保写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以“写观察日记”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组织“交流会”,让学生阐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或印象深刻的人物,并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评选出哪位学生叙述的人物和事件更为完整。此时,学生的好胜心理被竞赛形式的“交流会”所带动,产生表达欲望,但素材积累较少,缺乏对美好事物的记忆。此时,教师便可引入“写观察日记”的作文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以往生活经验和课上感受写作。同时,规定下次“交流会”的时间,引导学生在下次“交流会”前,每天撰写一篇日记,并再次分享。日记能帮助学生记录每天发生的事,能帮助学生回顾往事,积累作文素材,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写作习惯最为有效的手段,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真正为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融入微课教学,掌握写作技巧
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为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因此,并不存在难度过大的写作要求,只需完成对环境、人物、场景等环节的细致描写即可。但学生接触写作的时间较短,尤其针对篇幅过长的作文内容,常出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笔”的情况,此时便要求教师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明确写作方向。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借助更具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作文教学体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呈现的微课作文教学,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语文思维。为此,教师应借助微课推进作文教育改革,并不断根据学生课上表现,调整微课教学形式,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小英雄雨来》讲述雨来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的故事,体现雨来这一人物勇敢机敏、热爱祖国的品质。同时,文章中对小英雄雨来的性格特点、行为模式进行侧重描写,并且伴有许多具有深意的句子,如“有志不在年高”等,这些内容均可被积累成写作素材,让学生明确在人物描写中应采用的技巧。为此,教师可结合微课的形式,收集关于文章的相关材料,包括雨来的性格特点、时代背景等,并询问学生:“雨来是如何从一名‘熊孩子成长为‘小英雄的?”透过文章材料和微课视频的解读,学生逐渐发现:“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等均是雨来成为“小英雄”的关键点。通过学习,雨来了解到日本侵华的种种罪行,并由此产生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掩护受伤的八路军战士将这种爱国情感付诸行动。通过微课的解读,学生大多已经形成对“雨来”的了解,并掌握其性格特点和文章写作手法,此时,教师便可发布续写任务,引导学生想象“雨来”十年后的生活,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收集更多资料以丰富作文内容。这种方式不仅延续了课上写作教学,更通过续写训练,加深學生对人物撰写技巧的记忆,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在了解人物特点和背景资料后,也可更完整地呈现作文结构,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延伸教学范围,增加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的积累始终属于影响作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学生年龄尚小,积累的素材较少,并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将更多的素材内容呈现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推进。为了打造高质量的小学作文课堂,教师不仅要转变课上教学形式,以学生更喜爱的方式开展作文教学,还需收集更多利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课外书籍,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素材积累。针对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读物较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写作特点进行有针对性选择,并鼓励学生定期记录书籍中优美且印象深刻的句子,以积累写作知识,让学生的写作素材更为多样。此外,教师还可定期检查学生的记录情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自己摘抄的重点词句,分享写作经验,让学生在阅读和分享中掌握重点词句的运用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以“写信”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设备,展示不同信件,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写信方法,以此达成延伸教学范围、增加积累素材的目的。学生对“写信”主题的作文内容产生初步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作家的信件书写形式,并分享自己对“写信”主题作文的看法,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形成对“写信”的深层次理解。在教学完成后,教师便可安排仿写活动,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家写信风格,并模仿其写作手法,以促进学生对写信技巧的掌握。教师还需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收集不同的课外读物,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通过对他人写作经验的借鉴,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五、多元评价,重视激励教育
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评价模式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以便于在未来的写作活动中逐步完善。传统的评价模式多以教师为主导,而教师大多按照作文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忽略其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了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优化传统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外,教师还需改革与创新评价模式,在关注学生作文成果的同时,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分析其是否有进步,以确保评价的精准度。除此之外,要分析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激励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促进其专注于写作过程。因此,教师应在多元评价中注入激励教育元素,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写作的快乐。
如在“观察日记”写作活动结束,教师可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评、生生评价活动,要求学生在作文完成后以小组互相分享的方式,点评小组内其他成员的作品,并列举出文中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作文提供指导性建议,在修改学生作文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足之处,形成不同学生优势和不足之间的对比,以达到互助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应转变评价思维,以激励式语言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如“你的进步真大”“回想一下作文中是否存在问题”“你很聪明”等,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逐渐形成写作内驱力,消除畏难心理。作文是记录生活、抒发情感最为有效的渠道,但学生在写作中的感受和心理变化会直接影响作文质量,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好教学引导,减轻学生的写作壓力,使每位学生均能将写作作为生活习惯,以确保作文水平的提升。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写作能力奠定基础。为确保作文教学落实于实际,教师可从兴趣着手,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写作意识的形成。同时,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将微课教学理念融入作文教学中,落实续写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以积累写作素材为前提,通过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并结合多元评价、激励式教育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产生写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