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24-04-14 09:03黄丽丽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小学生

黄丽丽

(启东市学华小学,江苏 启东 226200)

随着教育理念的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教师越来越注重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德育内容,确保小学生在吸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借此改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进一步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并非易事,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共同实现。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完善,须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德育功能。

(一)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教育学原理为辅助,形成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因此,划分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与德育的职能,是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首要任务。

小学除了要设立心理教育部门外,还应开展适当的教学活动,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帮助小学生树立健康人格,并要有意识地在健康教育中融入德育相关概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丰富,如: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开展网络咨询等。在以上方式中,有效融入德育,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

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具有导向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的完整体系,能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具有凝聚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在其中融入德育功能,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凝聚力,使他们产生归属感,从而形成团结一致的向心力。

(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在成长中形成的,有效进行心理干预能及时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小学应配备心理咨询室,分析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困境,调节小学生心理状态,消除他们的困扰。同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融入德育功能,将有助于协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意志水平。

心理咨询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方便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并进行跟踪服务。教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尊重学生隐私,对谈话内容保密。通过心理咨询,学生能形成更加果断、坚韧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并对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认同,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掌握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德育水平

教师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者,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影响力。发挥教师德育功能,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水准是由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的,因此,提升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很有必要。学校应招聘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或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来校任教,并加大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学校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重视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德育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以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学生为目标。德育是学生成长中的内化教育,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在首位。学生是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受教育者,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关怀和帮助。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依附性—自觉性、外部监督—自我监督、服从型—习惯型。对于德育培养,不同的学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德育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要提高德育素养,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增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与学生产生更深的共鸣,减少小学生在道德接受方面产生的负面作用,尽可能将德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最大化。同时,借助德育,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小学生的个人状况,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更有针对性。

三、打造家校联动,营造教育环境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塑造有重要意义,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会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与家庭教育合作,打造家校一体的教育系统,使教师、家长、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

(一)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与配合

学校既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也是形成良好品德、健康人格的地方,家庭对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二者协调互动,缺一不可。经研究发现,家庭氛围及父母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在和睦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开朗阳光,人格健全,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反之,紧张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消极、封闭等心理问题。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积极沟通,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也可以向家长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家长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家校合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在家庭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环节,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能把控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的气质,进而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首先,家长要理智地爱孩子。爱是有度的,过度就成了溺爱。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就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甚至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爱要理智,对于孩子的缺点,要及时指出并采取适当方式予以纠正,不能迁就纵容。由此,学校总结出有效爱孩子的四个方面:第一,父母要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受到爱;第二,让孩子也爱父母,愿意与父母做朋友;第三,对孩子的爱要有度;第四,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

其次,奖励与惩罚并用。适度的奖励与惩罚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有效手段,对于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奖励与惩罚都要适度,奖励应多于惩罚,因为奖励能增加孩子的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奖励又分为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包括表扬、鼓励的话语,物质奖励包括奖励书籍、玩具等。家庭教育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惩罚手段是家庭教育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慎重使用,过度的惩罚行为,会影响孩子身心发展和人格健康。

最后,培养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应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家庭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家长还要做到转变观念,与孩子平等相处。小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个体意识,所以家长应构建民主型家庭模式,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实践证明,民主型家庭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落实“心育+德育”,完善工作策略

(一)构建融合框架,形成联动环节

相比于碎片化的教育模式,框架系统的教育执行更具有可复制性,能为教师提供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融合,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主要在于明确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路径。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文章阅读,了解心理因素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从根本上理解“心育+德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而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规划。

第二阶段,承。这个阶段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机制。教师通过组织升旗仪式、组织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个阶段是将德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执行阶段,教师应重点关注心理基础建设和目标性德育培养的结合。

第三阶段,转。教师的工作能力是在不断学习培训和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的。所以,学校要针对教师的基础情况和特点,聘请专业讲师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阶段,合。合是指小学阶段开展德育与心育融合教育过程中学生与家庭之间的配合。研究发现,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大多与家庭环境有关,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心育+德育”的教学框架,教师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寻求家长的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二)“心育+德育”和谐发展,关注学生成长

教师投入“心育+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细节管理,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与学生密切配合,组织有效的教学,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状态,注意观察小学生的日常动态。在目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小学生会接触到大量信息,从而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容易出现心理波动甚至心理问题。教师由于与学生日常接触多,具有能深入学生生活的天然优势,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状态的观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观察,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判断,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识别。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人交往交际的,需要得到别人的接纳,才能更好地成长。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会出现胆怯、不懂尊重他人等心理和德育问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德育与心育融合在一起,关注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培养小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良好的交往习惯。教师应明确指出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传授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根据学生具体的人际交往情况对其进行指导,使学生学会积极沟通,待人以诚。

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基础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得比较积极,也有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在学习过程中精神难以集中,甚至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正向激励的手段帮助学生重拾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塑造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及思维方式的转变,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小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德育是根据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它既能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又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德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解决新时期小学生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