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6-17
[基金项目]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桂教科研〔2022〕2号2022KY);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大数据专业群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桂教科学〔2022〕42号2022ZJY2899)。
[作者简介]蒋鹤立(1990— ),女,硕士,讲师,经济师,
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摘 要]“双高”计划的逐步推进预示着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特色办学目标号召下,引领改革,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成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使命。在“双高”计划逐渐落实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重视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双创”教育的理论和内涵,
进一步明确“双高”背景下实施“双创”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案,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将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专业。
[关键词]“双高”计划;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03.06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03-0204-04
0 引 言
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的实施计划。简称为“双高”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和现实需求,充分结合了我国高质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和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的社会背景[1]。在“双高”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能为社会培养一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职业教育要求。金融业是我国经济的命脉,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提升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双高”背景下,
如何明确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等问题值得高职院校思考[2]。本文将结合“双高”背景,从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并提出“双高”背景下金融专业与“双创”人才培养的融合策略。
1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1.1 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分析
落实“双高”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并提供服务平台,促进高职教育与对应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区域建设,支持国家高职教育的强化战略[3]。微观层面的高职“双创”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动力,“双高”计划提出:在提质增效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贴合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社会急需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专业价值引领,结合知识技能培养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技能和创业价值,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竞争力[4];宏观层面上的高职“双创”教育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良性发展的重要策略,我国已从传统的规模扩张型经济模式发展为“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新经济模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提高特色专业的办学质量,对社会服务起到优化作用[5]。
1.2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双高”计划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意义
实施“双高”计划的首要前提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结合“三全育人”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在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6]。在“双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融入“双创”教育必然能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对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双创”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认真求学、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高尚品德,并将创新和创业二者进行有机融合,教学过程中需注重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成为复合型高素质人才[7]。在“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可在创业过程中认识到行业环境和风险规模,从而拓展视野[8]。
2 “双高”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现状
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以产教融合为主[9],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主要指向,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直接将学校作为实训基地,或将学生派往企业实习。我国目前已建立了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金融体系,金融行业整体运行平稳且风险可控,但受历史性、周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因素的影响,金融风险仍易发且多发,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推动行业稳定发展,金融业是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局面并存的行业,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当中创新素质十分重要,如何在保证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融入创新教育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从涉农高职院校教育层面来看,金融专业是新设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向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保证未来发展;第二是鼓励和促进金融专业学生成为行业内的创造者;第三是促进学生成为经营企业的创业者[10]。
3 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阶段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氛围并不浓厚,难以在人才培养环节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第一课堂的创新创业教学难以与第二课堂形成合力,且受众面狭窄,学生大多数停留在试验和探索阶段。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则缺乏“双创”实践操作,难以实现分层教育、数字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整体教育水平十分薄弱,不能将“双创”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
3.2 缺乏战略思想,无法提升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金融业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涉农高职院校的国际视野、经济思维和大局观普遍缺乏,难以对金融产业发展和政治经济导向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导致政策转化思维和机制滞后,人才培养方向与金融业发展方向错位,学生难以在行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获得实践经验,缺乏全面性、时效性和系统性。从“双高”计划角度分析,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劣势在于缺乏行业意识和战略思想,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有限。此外,国际化视野缺乏则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难以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结合,获得宝贵的国际金融实践经验。
3.3 缺乏金融实践能力培养意识
我国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开设和发展时间较晚,因此在教学方面以沿袭财经类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为主,照搬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表现出重宏观、轻微观,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缺乏对学生解决具体金融问题的思维和金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且部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而金融改革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实践性强,涉农高职院校过于依赖金融教材,但金融教材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滞后性导致理论教学泛泛而谈,时效性差,最终只会培养出既不像研究型人才,又不像综合性人才,也不像技术型人才的“三不像”高职院校金融人才。
3.4 缺乏“双创”型师资力量保障
目前涉农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本身就是重点院校金融专业科班出身的学生,教学思维同样是偏向于研究理论,缺乏一线金融服务等实践教学经验。由于金融行业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实务操作内容,教师缺乏股票、期货、外汇的实务操作和交易基本技能,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引导作用。
4 優化涉农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
4.1 构建“双创”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①成立“双创”人才培养实验班。在政企、校企等多方社会资源的支持下成立“双创”基金,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以当地科技产业园为依托,为金融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平台[11]。高职院校需对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进行引导和实训,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在创新创业比赛的帮助和支持下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其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让创业计划落到实处。②改革教育方式。重视理论和实践教育的结合力度,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做好分层教育,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优势互补和实践融合,纠正高职“双创”教育的片面性、空想性问题。作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主体,教师需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注重学生的思维启发、方法探寻、实践操作以及主体需求,采取案例教学、参观学习、情景模拟训练、项目引领等模式,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12]。
4.2 延伸金融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首先,高职院校需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生能力状态、金融专业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创业比赛活动,例如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开放沙龙、论坛、社会实践等,重视校外创业实践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其次,建立国际视野和行业大局观。立足于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金融形势,准确把握金融行业发展动态,激发学生对社会行业变革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感知意识,并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引导其进入企业参观实训,做好社会调研,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了解金融行业发展态势和具体工作职能。最后,发挥校企、政企合作的协同效应,成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群,关注并跟进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创新创业进程,在金融人才培养的不同环节中均融入创新创业教育[13]。例如某高职院校基于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领域,应用金融技术和产品研发对跨境电商发展进行赋能,将物流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作为聚焦点,重点建设数字资源库和创业孵化基地,并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构建数字国家贸易教学资源库和综合服务企业案例资源库,通过校企技术协同研发反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金融技能型人才,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项目。
4.3 创新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金融实践
能力
对课程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教师需对教学组织形式和理论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带着探索思维投入学习,在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现代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14]。例如某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重心和金融专业自身特征,以“互联网+”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金融、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实践型创新创业人才,在农村普惠金融、数字贸易、绿色农业发展等方向发力,形成具有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力支持学生开展乡村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在创业孵化和轮岗实习过程中持续培育出“农业创客”,基于校内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理论知识,构建了分层次、差异化的金融实践培养体系。
4.4 完善“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
①打造校内“双创”教师队伍。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高职院校“双创”师资建设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高职院校可组织校内教师定期开展交流,拓宽其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方能符合“双高”计划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15]。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择优选派实践创新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强化其金融实践知识,激发创新创业教育思维。②外引专业人才兼职“双创”教师。创新创业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技术革新和科学发展不断演进的过程,校企、政企、产教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可通过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措施吸引金融行业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授课,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聘请企业高管、重要部门领头人负责校内培训,将创新创业的经验亲授给学生,每年可向创业成功的毕业生发出回校交流的邀请,激发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5 结束语
“双高”计划给高职教育帶来了更多的活力和机遇,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创举。在“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需将“双创”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内
容,充分结合“双高”计划对特色专业建设提出的要求,明确高职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应对金融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缺乏战略思想和大局观、实践教学力度不足、缺乏“双师”型师资力量等问题上,从构建“双创”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出发,树立国际视野,延伸金融专业双创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并重视学生金融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补齐高职院校配套缺失的问题,从而实现“双高”计划提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苏志鹏,符青林.“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群建设路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21):129-131.
[2]胡烨丹,陈正江,王玉龙.“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1):63-66.
[3]赵福奎,卢文凤,周永平.关于涉农高职院校开展绿色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21(6):84-88.
[4]王建仙,孙爱军.创新创业视角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实训体系构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3-46.
[5]赵星星,于婷婷.基于专业社团的高职金融专业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9):105-108.
[6]曲艺,仲深,李红霞.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商业经济,2018(11):172-174.
[7]蔡宗朝.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创新性人才培养融合研究:以高职金融类专业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8(4):
7-13.
[8]史旦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的改革探索: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90-92,96.
[9]周建松,陈正江.计划引领与项目驱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政策的制度逻辑——基于“示范计划”和“双高计划”的分
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9):116-119.
[10]米高磊,郭福春.“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逻辑与实践取向: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138-144.
[11]刘军丽.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培养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21,587(21):175-176.
[12]李田华.“双高计划”视角下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建设实践与思考[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2):53-56.
[13]尤婷婷.产教融合视角下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路径研究[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1,34(1):37-39.
[14]金炜,胡敏.“双高”建设背景下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以“金融基础”为例[J].畅谈,2022(10):91-93.
[15]陈恩伦,马健云.“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