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梅 任璐蝶
摘 要:产业学院作为新时期深化产教融合的创新举措,是实现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科技创新发展、大国工匠等有效衔接的重要载体。本研究以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价值与实践意义为研究主题,结合全国知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情况,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价值、实践意义、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評估,进一步加深对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认识,以期对产业学院建设及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有益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价值;实践意义
自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来,校企合作逐渐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方向。在政策推动下,各高校积极借鉴国外产业大学的概念及办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经济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一词开始进入产教融合改革者的视野,产业学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河南、山东、广东、江西等各地突出区域优势,结合当地特色和产业结构,与产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等共同兴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逐渐形成资本混合促进产教融合的新思路。
一、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学者鲍计国在《建立产业学院的必要性研究》中,将产业学院定义为按照资源共享与合作共赢的原则,由高校某一专业院系部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建立,实施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创新的、服务于某个行业企业的、具有健全的独立运行机制的新型办学机构。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就是多个产权主体多元投资、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引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建设运营模式,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把政校行企多元主体紧紧联结起来,实现产教价值共同、利益共同、治理共同、育人共同、文化共同、情感共同,从根本上解决产教难以深度融合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提升产业学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一)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涵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发展等理论原理。这些原理又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有助于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目标和实施路径。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其同样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倡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主体,以便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增强经济活力。
2.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借鉴了国有企业混改的理论基础,强调引入市场机制及法人机构,可以有效提高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和产权明晰有着较大帮助。
3.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强调协同效应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基于产业发展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入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主体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学院由垂直一体化向整体协同发展。
(二)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球资源融合,当今社会逐步迈入工业4.0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学习方式。同时,科学知识大众化、普及化,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和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学以致用,甚至出现学习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社会上技能型人才越发稀缺。
我国的产业学院最早源于广东省。例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产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了古镇灯饰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等,其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后来逐渐成为全国各地产业学院改革建设研究的热点及学习的焦点。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联合学校设立产业学院、企业工作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此后,产业学院建设进入探索及实践的新时期。2020年《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发布,更是将国内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既是政策驱动的办学模式创新举措,也是科技发展、历史发展的必然,对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及实践意义。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早已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合作成立远东学院。该产业学院采用引校入企办学模式,性质为共建共管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定位为不登记法人机构的实体化办学机构,办学地点在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方开展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革新等,无论是人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双方早已实现同频共振。其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综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远东学院的实践以及全国各地相关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案例可知,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资源配置,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与产业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产业需求和教育培养,有效利用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产业学院可以积极参与产业转型和升级。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技术交流与转移,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助力,进而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提升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产业学院可以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理念和教学资源,借鉴企业的实践经验,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提升岗位胜任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實施“标准嵌入、项目教学、案例基础、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突出项目式、过程式等考核评价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进而促进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三)增强产业适应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使产业学院更及时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产业学院可以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产业需求导向和技术创新引领,促进产学研结合,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孵化、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等研究,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打通产、教、研、学全链条,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
(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化和提升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和企业资源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丰富的条件和平台。产业学院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创新资源和创业经验,开展创新创业课程、项目实践和创业孵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技能培训中心等,将教育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市场需求扩大。现代产业学院最显著的特征是依托市场,联合行业、大型企业办学。而面对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资源扩充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产业学院引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产业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2.资源整合与共享。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促进产业学院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合作伙伴可以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资源和科研条件,与产业学院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学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跨界合作与创新。当前,科技的发展将人与人、人与物、行业与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产业学院是集创新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载体。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为产业学院带来“跨界”合作的机会,使其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创新研究、项目实施等活动。这有助于产业学院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二)挑战
1.利益博弈与合作难题。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和合作。学校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而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益,这就造成了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建立公平合理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分享方式。
2.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瓶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与企业岗位需求变化急剧加快,高校现有的行政管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这需要政府在政策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体制机制。
3.校企协同性差,组织文化融合困难。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产业学院提升人才培养与管理能力。合作伙伴的参与能带来不同的管理理念、教育模式等,但也容易引发价值理念的冲突。不同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理念,需要进行文化融合,形成具有共同目标和合作理念的企业文化。
四、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策略建议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出资者一般包括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而教学活动也涉及高校教师、企业技能人才、学生等众多群体,利益相关者不同。这就需要建立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平衡各方利益,统筹整合资源,提升各方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政策支持和监管,创造良好的政策及社会环境。传统的职业教育一般是通过政府拨款支持,具备公益属性。而长期的“非公即私”思想根深蒂固,影响着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部分产业学院法人属性不明等因素影响着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继续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推动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落地实施。同时,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改革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行业协会对于本行业发展情况、行业技术、专业难题等了如指掌,其相关管理制度及体系渐趋完善。因此,应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产业学院之间的桥梁作用,加强产业学院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同时,积极与企业、政府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鼓励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培养出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同时,极大提升了高校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及专业素养,可以实现企业、高校、行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创造出大量的成果。这就需要产业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同时,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提高产业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益探索,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促进创新与发展、提升运营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学习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20(2).
[2]鲍计国.建立产业学院的必要性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0(5).
[3]郑荣奕,蒋新革.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发展历程、组织特征与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30).
[4]黄雪静,马宽斌.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SWOT分析[J].高教论坛,2021(12).
[5]张艳芳.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历史缘起、现实困境与未来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9(13).
[6]王润铭,巩有奎.高职产业学院的内涵、价值与路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
[7]李雪,蒋芝英.基于市场化的校企共建产业学院:逻辑、价值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3).
[8]陈俊鹏,朱华兵.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高职产业学院建设:价值、问题及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
[9]金炜.新时代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设逻辑、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