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燕
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创设了独特的多维度的艺术课程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艺术门类中的舞台表演艺术,如声乐、舞蹈、器乐、戏曲等,远远不止教室里单纯的“教”与“学”,是需要在舞台上呈现的。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舞台实践课程使学生的艺术学习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把教室中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舞台实践中去,才能做到学与演无缝对接、相互促进,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的角色从教室里的学生变成了舞台上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和参与者,师生关系也延展为共同创造者。学生们在一次次的舞台实践中,感知美并创造美,从小在艺术美的熏陶下,可以获得更加敏锐地感知美好的能力。
少儿舞台作品编创是一项有着丰富内涵的复杂系统工程,从一开始的策划构思就需要全方位系统思考安排。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呢?本文是笔者在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实践运用中的一些浅显思考总结。
一、选题
题材的选择,要符合孩子们生理、心理科学发展的规律,只有学会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去捕捉孩子眼睛里的真善美,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孩子们的作品,而不是成人化、隔靴搔痒的“伪”少儿作品。孩子会关注到的,比如多彩校园生活,绚丽的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多姿多彩富有想象力的幻想世界等。当然作为编导在考虑选题的时候必然需要考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需要提倡的主旋律、体现正能量的方向以及一些地方独具特色的题材。特别需要强調的是,社会热点和主旋律的选题不能是成人那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下刻板的呈现,作品的呈现必须抓住孩子们对这些问题正向的思考,是孩子们的真实感受,而不是空洞地为了主旋律而主旋律,这样的作品出来必然也不会真正打动人。以笔者编创的表演唱《大书包》为例,当时社会的热点一直在关注给孩子们减负,关注孩子们的近视率问题,记得突然发现学生们陆续开始使用拉杆书包,我当时心想怎么会这么夸张,一个小学生,学习内容就那么点东西,至于书包都要整成拉杆的吗?传统背着的书包怎么就不够使用了?结果笔者上去翻孩子们书包,发现孩子们每天确实要带很多书本,再拎拎,确实非常重,看看孩子们每天拖着个拉杆、疲惫不堪的样子,脑海里萌生了以拉杆书包为切入点的一个表演唱的节目构思。当时一些反映孩子们学业负担重的少儿节目都没有用过这个切入点,拉杆书包还属于一个新兴事物,这种创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必须把握先机,于是少儿表演唱《大书包》应运而生,在当年的江苏省中小学生节目展演中获得一等奖,后来第二年的春晚中才出现了使用拉杆书包的节目呈现。再笔者以编创的小小音乐剧《不要口罩》为例,这是一个环保题材,创作的动机来源于前几年突然出现的雾霾现象,因为雾霾,PM2.5被大众熟知,学校也经常因为雾霾严重停课,雾霾口罩开始出现,要求孩子们经常戴着口罩。有一天在上网浏览时发现一张图片,图片中是戴着口罩的一个英国警察和一只警犬,图片反映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导致雾霾严重的现象,这张照片激发了创作一个有关口罩的环保题材作品的想法,其实因为戴口罩给人和小动物都带来了困惑与不便,由于污染又不得不戴,这种困惑和为难,期待我们人类更多去关注环保、关注科学发展,孩子们和小动物们都期待不要口罩,在蓝天下自由呼吸生活。这一作品一出来就参加了南京市少儿团队大赛,斩获了优秀创作奖和表演一等奖,获得一致好评。
二、系统构思
确定好作品题材之后,就需要全方位系统构思,这一步要确定作品风格、舞台呈现模式,初步厘清作品结构形成文学文本。需要强调的是,系统构思需要整合创作团队一起构思,包括作词、作曲、声乐指导、编导、动作编排,甚至道具运用、舞美制作、视频制作、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灯等。需要系统构思规划好作品风格需要呈现的质感,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声乐舞台作品是单声部还是多声部?作品整个结构的发展变化,舞蹈语汇的风格把握,音乐与舞台空间的调度及舞蹈编排的契合度等,一开始就要由团队集体创作构思,这样会最大地保证作品有统一的风格和质感。在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后,作品的段落结构要形成详细的台本,反复推敲打磨。每一个舞台作品背后都有一个文学台本,作品的起承转合,戏剧张力的发展变化,要符合逻辑,要“立”得住,文学台本立住了是舞台作品成功的基础,跟戏剧中剧本是一剧之本的道理是一样。
我创作少儿小音乐剧《不要口罩》时,在系统构思后初步确定了作品的发展结构。第一部分是整个环境背景呈现: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因为雾霾,不敢在外多逗留与人交流,个个戴着口罩,穿着灰色防护服,低头匆匆赶路,空中一个令人压抑的rap念白“魔音”般地在反复盘旋:“口罩真的很重要,它是雾霾的天敌,它是过滤空气的法宝”。第二部分,三个形象小狗、小猫、小女孩轮番上场,每一个形象都表达了被逼戴口罩给自己带来的困惑和不便,都落到不要口罩的诉求,每个形象表达完就回到第一部分的rap念白,每一次反复,空气中的rap念白感觉人越来越多,把压抑的气氛不断推向第一个高潮。进入第三部分,舞台上所有演员都发出了不要口罩、抛开口罩的呐喊,抛开口罩之后“天空、池塘、大地”小动物的欢喜场景,接着又紧紧聚焦到三个主要形象上,以三重唱的演唱形式表达了对抛开口罩之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欢乐向往的情绪推向第二次高潮。第四部分演员在对抛开口罩的向往的推动下,一起脱掉灰色的防护外套,露出里面五彩的鲜亮的T恤,全场载歌载舞,把欢乐的情绪推向最高潮,全体发出“蓝天下,不要口罩”的声音。这句唱完,所有演员在台上把口罩从头顶抛出,作品结束。作品结构台本出来后,风格也非常明确,想以百老汇的多声部音乐剧的模式呈现,与词作者沟通好歌词创作的要求,词出来之后才开始谱曲,词曲完成之后请音乐编曲根据我们系统构思的编排要求进行编曲创作。
三、具体编排阶段
少儿舞台作品,经过前期选题和集体构思,音乐创作定稿之后,就进入直接面对孩子们的编排阶段。这是一个落实调整的阶段,这也是和孩子们集体创作的过程,在编排过程中启发孩子们主动参与创作,看看孩子们自己感觉出来的动作语汇,再看看我们规划的舞蹈语汇孩子们演绎是否适合,最终寻求最确切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成为真正孩子们的东西,具有童真童趣,童真童趣是少儿作品必须紧紧把握的最关键的要点。
少儿声乐作品还涉及一个声乐演唱排练的环节,排练中使孩子们正确掌握演唱,包括正确用声、音准、多声部和声的准确、情感表达等,这是声乐舞台作品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其他的编排都是锦上添花。试想一下,一个声乐舞台作品,还没唱准确,即使舞蹈语汇再好看、结构再合理,这个节目最终必然是一个失败的呈现。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声乐舞台作品来说,所有的舞蹈语汇,舞台调度都不能影响演员在台上的演唱。编排阶段也是对作品段落结构落实、检验、调整的过程,每一个段落的合理性,整个作品段落的节奏感把握,在现场编排中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排练中音乐氛围的烘托,以及视频素材的配合。一个特定的动作语汇可能需要音乐中加入特定的声效等,在具体编排中,这些要素环节都需要仔细打磨、细细修改调整。
四、舞台呈现
在作品的编创实操中,最后一步是舞台呈现,经过具体的编排、排练厅里的反复打磨,要在舞台上呈现,俗称“走”台,“走”台“走”什么,“走”舞台的位置,“走”不同舞台的调度、队形变化,走服装化妆道具、舞美影片、灯光大屏的切换配合等。
舞台声乐作品在剧场呈现,首先要“走”的是音响的调试,多声部作品还有声部平衡和谐度的调试,在音响调试到合适的前提下,再“走”位置、“走”调度等环节。在纯音乐厅呈现,就不需要用到音响的调试,而是根据音乐厅的声场调整演员位置,以及用声状态等。当然“走”台也是一个演员熟悉舞台、把作品内化于心的过程,语言、演唱、动作、情感等内化于心之后,演员在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就会获得更加自然松弛的状态,最后实现作品更好呈现的目的。
我在参与导演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大型少儿音乐剧《蒲公英的种子》时,我们驻场演出了11场,所有演员在舞台上都是一场比一场表演的更加自然松弛。俗话说:好作品好演员都是磨出来的。经过舞台上不断打磨,才能实现作品最终以最好的品质在舞台呈现,成为一个优秀的少儿舞台作品。
少儿舞台作品的编创实操路径需要经过选题、系统构思、具体编排阶段、舞台呈现四个步骤。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舞台和服装设计、演出筹备、宣传推广以及演出反馈等多个环节。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才能创作打磨出优秀的少儿舞台作品。
(作者单位:南京小红花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