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晨曦
长篇弹词《珍珠塔》的故事非常精彩。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秀才方卿(又名方子文)原本出身富贵,祖父是宰相,父亲是吏部尚书,母亲杨氏是一品夫人。方卿4岁那年,方相国父子被奸臣罗同陷害,革职抄家,抑郁而死,方卿由他母亲纺纱织布养大成人,故事出场时已19岁,而他在12岁时就考取秀才。祥符知县罗坤,强要方家把奉旨豁免钱粮的300亩义田和52亩坟田在15年间的“积欠”款一并交清,否则要革去秀才功名。方卿奉母命到湖广襄阳陈培德姑丈家投亲借贷,陈培德曾受方卿祖父提拔,官居西台御史,现已退职,万贯家财。方卿到陈家时,恰逢陈培德五十大寿,宾客盈门,大摆筵席。方卿的姑母陈方氏见他衣衫褴褛,百般嘲讽,说方卿是吃喝嫖赌,败光家当。方卿无法忍受这种势利,不辞而别,临行还发誓,不得功名,不到襄阳;不做官,不见姑娘。矛盾冲突由此开始。
长篇弹词《珍珠塔》中的主角,除了方卿、方卿的母親杨氏、方卿的姑丈陈培德、方卿的姑母方朵花、小姐陈翠娥,丫鬟采萍,老总管王本以及毕家毕云显、毕云鹏、毕太太、毕小姐毕定金等,还有陶媒婆、陶月姑和邱六乔。《珍珠塔》的人物不算多,但是开展的矛盾却是相当激烈。《珍珠塔》的主题是反势利。陈方氏的要求是“我的女婿定要做官”,方卿做官,女儿就嫁给他;方卿不做官,休想做她女婿。待方卿做了七省巡按,皇帝赐金莲宝炬,奉旨完婚,荣耀至极,但想着当年上门借贷受奚落之时,方卿便假扮道士,手持渔筒简板,在紫薇堂见姑母。姑母心存疑虑,吃不准,真道士?假道士?《珍珠塔》的细和趣,虽然比比皆是,但在这里格外明显,十分关键。陈方氏一定要探个水落石出,方卿当初发誓,今天二次进花园到紫薇堂,莫非是来出气的?陈方氏考虑到这点,要摸清方卿的底细,所以待方卿非常客气。她的客气,是以巴望方卿真的做官为前提的,所以关照厨房里准备酒水,要以熊掌、驼峰摆席。这就难为了厨师,熊掌拔毛、驼峰煮烂,没有三个时辰是办不到的,陈夫人为防方卿肚子饿,所以会先关照以鸡肉馄饨、水晶包子,二道点心先来垫饥。方卿说做了官,姑母随之而高兴,一会儿说不做官了,姑母情绪随之低落。这种矛盾的冲突、书情的变换都十分有理,取信于听众。这种人物的刻画描写尽在情理之中,听众的情绪也随方卿的做官、不做官而波动,这就是经典长篇弹词《珍珠塔》的好听、耐听之处。方卿羞姑,也应当予以有说服力的依据,不能信口开河。方卿说遇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出来的命,要小登科后再大登科,就是说要成亲以后讨个吉利,才能取得功名,陈方氏一听,如果成亲以后考不到功名,那么女儿的终身不就完了,方卿说不要紧的,可以去寻算命先生评理。陈方氏一听,方卿是来骗婚的,看上去道士是真的,势利面孔马上拿出来。书情到此,立即急转,方卿义正词严,说我怎么会去相信算命先生的语言,他是江湖术士,一派胡言,我一定要大登科后小登科,姑娘一听,方卿语气很硬,一定要先做官再来娶亲,看上去方卿功名已经到手,脸马上落下来,马上再拍马屁,一正一反,鲜明对比,给听众的感觉十分强烈,陈方氏的嘴脸暴露无遗,看上去方卿是做了官了。方卿的话,一进一出,一正一反,到底做官与否?陈方氏要摸一摸,他的大官船停在哪里?只要知道大官船的停靠处,马上派人去迎接,把他官船上的东西搬回家里,这样一来,方卿的做官就不会再有反复了。所以姑娘问方卿,你的大官船停在何处?尚方宝剑又在哪里?方卿突然间矮了下去(方才是神气活现、挺胸叠肚,现在方卿弯腰曲背)对姑母说:“什么官船?没有呀!”姑母对方卿说:“奈做子官,啥没有官船,难道你樊城到此,游泳游过来的?!”(听众至此大笑)陈夫人讲到这里有点发火了,问方卿:“你到底可曾做官,方才你的说话,莫非在做梦吗?”方卿即道:“啊呀!姑母,侄儿在做梦,难道你也在那里做梦不成?”周云瑞衬托一句,对呀!没有两家头拼子双挡,一起做梦的。(听众又是大笑不已)姑侄对峙,妙语连珠,加上说书人的旁白衬托,书场里笑声不绝,长篇弹词《珍珠塔》确实好听,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出那么多的流派、出那么多的响档、出那么多优秀的弹词演员,因为这部一类书的结构本身非常好听!
方卿接着说了一段金殿奏本的事情,他上殿一看,金殿两旁边站立着奸臣佞贼,他想起了祖上被奸臣陷害之事,义愤填膺,如今我做了官了,所以在皇帝面前参奏一本,说书至此,又引起了一个高潮。方卿一番话,激怒万岁,而且奸臣指责方卿侮辱大臣,把他脱去状元袍、摘去钦差印,到三法司堂上审方卿。姑母听得跳起来,连连喊道:“完了!完了!”方卿见姑娘急得要哭出来了,脸色白里泛青,方卿怕急坏了她让她松一松吧!便说:“有人相救了”周云瑞衬托一句,救你的人等于救我一样。(听众一阵大笑)
方卿说,都察院左光斗大人站出来,在皇帝面前求情,陈夫人松了口气,但胸口大石还未落地,不知道皇帝如何发落。方卿非常俏皮地对姑母说,突然间,皇帝对方卿的处理判下来了,方卿说:“一封恩诏从天降,把我削职回乡当老百姓,行李萧萧便出京,到如今,方卿原是旧方卿。”姑母接着说:“啊呀呀!拆恭老寿星。”这里的起伏、一会儿不做官,说得合情合理,这种戏弄姑娘,报复势利之心态,尽在人物思想情绪之中,没有牵强附会,《珍珠塔》之好听就在这里。《珍珠塔》的方卿唱道情是大关子,是全书的高潮。听众听到这里,为方卿出了一口气,大快人心。但是后面的《打三不孝》就是方卿母亲指责儿子不该唱道情羞姑。前后呼应,证实了以封建道德观念来批判势利思想,反映在母子两代人身上的不同观点,也是《珍珠塔》细腻的独到之处。如果方卿的母亲赞同他唱道情,这就不像一品夫人了。说到唱道情,据一些传承与习说《珍珠塔》的老师告诉我,以前各家各说,有的说方卿正欲开唱时,被陈培德从书房里窜出来,拦阻住的,因为方卿一唱道情,姑母抓住把柄势必赖婚。另一种说法是方卿论说三不唱,姑母听得发火,横不唱,竖不唱,不要你唱了,给我滚出去,就此作罢,但是听众听得不过瘾,要求艺人一定要唱道情,沈俭安先生、薛筱卿先生曾以加唱的形式,在书外加唱一段道情,以满足听众的要求。但是听众还不满意,所以就把唱道情的情节加了进去,后来经过周云瑞先生、陈希安先生的谱曲,丰富了三弦、琵琶的伴奏的乐曲,流传至今,这说明了《珍珠塔》的趣味深入听众。综上所述,长篇弹词《珍珠塔》的细腻和趣味是它的内涵,也是质量,是能拥有大量听众的根本所在。总结起来,笔者现在想到了以下四个论点:第一点,细腻不等于重复,不是反复勾勒,要有内容,要有含金量,要与书情吻合,要成为书情的精彩妙笔之处。第二点,细腻不仅仅是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应该摆景摆情,特别是前后呼应。像《前珍珠塔·叮嘱干点心》,是有趣的重复,这种重复的叮嘱,显示了方卿的性格和陈翠娥的关切,更加添了彩萍的聪明,这才构成了浓郁的情趣,也是《珍珠塔》的细腻。第三点,细腻和趣味的结合应该统一在书情矛盾的对立之中,试探方卿有没有做官就是典型的例子。第四点,细腻和趣味是百听不厌的,经得起重复与推敲,所以长篇弹词《珍珠塔》才会拥有强盛的生命力。书场里的听众来听《珍珠塔》不是来听那些所谓的故事情节的,因为那些故事情节妇孺皆知、熟而又熟,听众就是来欣赏评弹艺术的“细”和“趣”的。所以,说书人,只要把握好书中的“细”和“趣”,也就真正抓住了观众,也就形成了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