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节奏的翅膀,与奥尔夫音乐同行

2024-04-09 17:54陶柳
教育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节奏感律动

陶柳

节奏感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培养节奏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幼儿跟随节奏律动,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参与音乐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情绪表达,提高社交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方法,旨在通过趣味的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综合素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幼儿园基于奥尔夫音乐理念,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的节奏,助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运用游戏,吸引幼儿体验节奏。一是舞动游戏,挑选韵律明快的乐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舞动,并逐渐加快音乐的节奏,鼓励幼儿根据节奏展示相应的动作。二是节奏打击游戏,要求幼儿以规定节奏使用手掌拍打桌面、地板或其他平面,并逐渐增加节奏的复杂度和速度。三是节奏盲盒游戏,将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小物件,比如铃铛、小鼓等,藏在不透明的盒子中,再引导幼儿按照猜出的物件,击打相应的节奏。四是节拍传递游戏,幼儿站成一个圆圈,每个人按照规定的节奏拍手。然后,幼儿将节奏传递给下一个人,直至回到起点。

借助身体运动,鼓励幼儿感知节奏。一是音乐动作游戏,选择具有显著节奏特征的运动,引导幼儿跟随节奏展示身体动作,拍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是较好的选择。二是舞蹈与律动训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基础的舞蹈和律动练习,比如踏步、挥手、摆臂等。三是节奏感巡游,策划一场巡游活动,要求幼儿按指定的路线行进或跑步,同时根据给定的节奏执行动作。

推进音乐教育,助力幼儿理解节奏。第一,欣赏并理解音乐。选择含有明显节奏元素的音乐作品,引导幼儿关注其中的节奏元素。

第二,练习打击乐器。向幼儿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铃铛、发声器等,并教授一些简单的节奏模式。

第三,节奏表达训练。向幼儿提供具有节奏感的音乐或声音,引导他们运用身体动作、语言或绘画等方式进行个性化表达。

借助乐器演奏,引导幼儿表现节奏。首先,选择恰当的乐器。手鼓、木琴等打击乐器,口琴、手风琴等吹奏乐器,这些均具有易于上手的特性,适合幼儿操作。

其次,建立基礎节奏概念。引导幼儿从基础的节奏开始学习,并逐渐提高难度。通过演奏简单的音乐来理解和掌握节奏,这是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最后,组织合奏活动。引领幼儿通过协作演奏,实现在合作中学习。演奏的乐曲应选择简单的曲目,持有不同乐器的幼儿负责演奏相应的部分,比如使用打击乐器的幼儿演奏节奏部分,使用吹奏乐器的幼儿演奏旋律部分等。

借助诗歌韵律,支持幼儿运用节奏。一是深情朗读,挑选韵律感强的诗歌,引导幼儿用心朗读。比如,朗读《静夜思》时,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将诗歌的情感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二是手势伴奏,通过简洁的手势伴奏,使诗歌更具表现力。比如,在《小兔子乖乖》的重点词上做相应手势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歌的节奏。三是音乐伴奏,为诗歌配以适宜的音乐,增强诗句的节奏感。比如,《海鸥》可以使用木琴伴奏,增强幼儿对节奏感的认知。四是创作诗歌,引导幼儿依据特定的韵律和节奏规律创作简单的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度的指导和示范,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并掌握诗歌的节奏感。

基于奥尔夫音乐理念的指导,我们通过多元化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过程中,幼儿需要充分运用手脑协调能力,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各种感官,从而体验节奏与自然、节奏与语言以及节奏与自身的紧密联系。希望节奏培养相关活动能为幼儿的音乐之旅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

(本文系2021年度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下的幼儿园节奏活动实施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BAYB2021070)

猜你喜欢
奥尔夫节奏感律动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生命的律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