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鸿,陈 磊,张建文,王海琴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2022 年Medscape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7%的医生存在职业倦怠[1]。在中国,医护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也不容乐观[2]。基层医护人员持续在巨大的职业压力下工作,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部分医护人员还存在失眠的情况[3]。本研究于2022 年12月—2023 年1 月通过调查上海徐汇区部分基层医护人员的职业状态,分析其职业倦怠及失眠情况,探讨临床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徐汇区一、二级医院的在职在编医护人员。
1.2.1 抽样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徐汇区五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家二级医院各抽取40 名医护人员。共完成调查问卷240 份,其中有效问卷205 份,有效问卷率为85.4%。
1.2.2 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医护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第二部分为医护职业状态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倦怠量表(MBI-GS)、主观疲劳量表(FS-14)、阿森斯失眠量表(AIS)。MBI-GS 由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均包含5 个项目。所有项目都采取7 点记分,0 代表“从不”,6 代表“总是"。职业倦怠的程度采用量表的总分来表示,总分<50 分表示状态良好;总分50~<75 分表示存在轻中度的职业倦怠;总分75~100 分表示存在职业倦怠比较严重;总分100 分以上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该量表三个维度的Cronbach's α 系数介于0.881~0.922,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4]。
1.2.3 质量控制
为保障问卷填写过程中的真实性、准确性,问卷发放前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二级医院的质控联络员协调,做好调查准备工作;后续联络员跟进核查工作,对漏项及错项及时补充及修正。
1.2.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205 名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4.8±2.5)岁;其中,男性有59 人(28.78%),女性有146 人(71.22%);未婚的有32 人(15.61%),已婚的有166 人(80.98%),离异的有7 人(3.41%);子女情况方面,无孩的有49 人(23.90%),一孩的有126人(61.46%),两孩及以上的有30 人(14.63%);学历方面,硕士及以上的有15 人(7.32%),本科的有149 人(72.68%),大专的有39 人(19.02%),中专的有2 人(0.98%);医院级别,一级医院的有179 人(87.32%),二级医院的有26 人(12.68%);岗位情况,医生有99 人(48.29%),护士有106 人(51.71%);职称方面,高级的有9 人(4.39%),中级的有126人(61.46%),初级的有70 人(34.15%);工作年限,不到3 年的有6 人(2.93%),3~5 年的有22 人(10.73%),6~10 年的有32 人(15.61%),大于10 年的有145 人(70.73%)。
结果显示,有54.63%的基层医护人员存在轻中度职业倦怠,8.78%的医护人员存在严重职业倦怠。不同性别、岗位的职业倦怠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职业人群的倦怠严重程度比较 [n(%)]
分析显示,男性的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高于女性,低成就感得分则低于女性;医生的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得分高于护士,低成就感得分则低于护士。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岗位人群的职业倦怠维度比较( )
表2 不同性别、岗位人群的职业倦怠维度比较( )
?
以职业倦怠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医生岗位、每周工作时间长、月均收入低、失眠严重人员的情绪耗竭程度更高;男性、医生岗位、岗位职称低、每周工作时间长、失眠严重的人员去人格化程度更高;女性、护士、失眠严重者的个人成就感较低。见表3。
表3 职业倦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b)
本研究发现,徐汇区基层医护人员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干预。对职业倦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显示,职业倦怠总分与工作时间、月收入情况、失眠相关;在各维度方面,男性、医生岗位、每周工作时间长、月均收入低、失眠严重人员的情绪耗竭程度更高,男性、医生岗位、岗位职称低、每周工作时间长、失眠严重的人员去人格化程度更高,女性、护士、失眠严重者的个人成就感较低。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方面男性更为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基层医护中男性人数占比少,同时男性群体全部为医生,承担了更多高难度、高强度的医疗救治任务,工作压力更大,因此他们在高压力工作状态下更易产生低落情绪,更趋于产生职业倦怠。所以应关注男性医护人员的情绪及工作中的个性化体现。从岗位上看,女性护士表现出更多的低成就感,这与张霄艳[5]等的研究成果“个人成就感降低是社区护士职业倦怠最突出的问题”类似。这可能与当前持续压力下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护士无法获得职业归属感,无法体会护理服务的意义,导致自我评价维度过低有关,所以应重视提升护士的工作归属感和价值感。失眠评分对职业倦怠的各维度均有影响,在实际高强度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失眠医护人员的干预。
本文对基层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开展调查,以期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管理和干预提供经验。此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调查对象人数未能覆盖更多男性医护人员,医生样本量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行进一步研究。